《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

2022/08/1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我們感到憤怒,到底該不該表達出來】

當看到一個憤怒、生氣的人,我們會害怕這個失去理智的人,會不會做出什麼傷害我們的事情,於是我們開始警戒,下意識的讓自己遠離這個人,做出不讓他傷害我們的選擇,於是我們很習慣的遠離生氣的人,當發現有人處在生氣、憤怒時,那麼就沒辦法再好好的對話了
2022年,威爾史密斯在奧斯卡的頒獎舞台上賞了克里斯·洛克一巴掌,造成不小的影響和討論,不過我一直在想,如果自己是威爾史密斯的話,我當下會怎麼做呢?如果威爾史密斯只是待在座位上,看著奧斯卡結束,難道會得到「史密斯夫婦的修養很好」的稱讚嗎?
我們很常聽到別人告誡我們,不要容易生氣、不要讓自己成為憤怒的人,的確,擁有穩定的情緒是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必備條件,但是情緒來的時候怎麼辦呢?就算真的生氣了,也不能表現出來嗎?當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有負面情緒、有憤怒、有生氣,我們要把這個狀態給壓抑下去,還是表達出來呢?

【原因太多太複雜,只好用憤怒做最簡單的表達】

憤怒是最直接也最簡單的情緒,是我們最熟悉但也最陌生的情緒,我們熟悉到可能每天都會遇到他人的憤怒與自己的憤怒,因為憤怒可以強調我們的觀點想法,憤怒可以讓人更加注意到我們,憤怒的人也會因為發洩的快感和腎上腺素的作用,保持清晰且快速的思緒。
但我們對憤怒也陌生到-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憤怒,因為憤怒背後隱含的原因實在太多了,但當我們不斷被告誡著要「遠離憤怒」時,我們會直覺的去轉移注意力,只想著如何快速的讓憤怒停下,也就很難去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我感到憤怒。
其實憤怒是一種保護機制,保護我們心裡的規則不會被違反,那些屬於我們的價值觀,理所當然的成為我們行為著準則,因此當有人違反了這些規則,我們便會開始評判他人,因為違反規則需要受到處罰,當沒有人能處罰時,遵守規則的我自然需要挺身而出。
其實憤怒是一種期待,我期待自己能夠成為更好的人,也期待他人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但什麼是「好」呢?就是滿足我們心裡的價值規則,當他人滿足了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擁有掌控事情的安全感,但我們常把自己不合理的期待,套用在他人身上,不論對方到底有沒有能力符合期待,或者有沒有意願滿足我們的期待。
其實憤怒是一種自我要求,心中的規則最後只能由我們自己來滿足,因此要求自己要努力去達成,也不管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甚至有沒有意願,然後從自我要求變成自我強迫,搞的自己實在太累了,消耗自己內心的能量,讓自己走在懸崖邊緣,只要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成為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自己的情緒爆發,用憤怒來發洩。
其實憤怒是一種偽裝,偽裝自己沒有不好、偽裝自己沒有委屈、偽裝自己沒有無助與恐懼,偽裝自己能夠滿足心中的規則,但那些心中的規則往往都是過往的傷口,為了不再讓自己的傷口裂開,為了不讓曾經脆弱的自己暴露,所以我們用憤怒偽裝,讓自己看起來很強大,讓自己看起來不脆弱,讓自己的陰暗面不會暴露,讓他人遠離我們,這樣就不會被人發現我們的弱小,縱使,我們其實很需要那些關心、需要他人的理解,需要他人發現我們的脆弱。

【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暗,讓憤怒成為自我理解的工具】

讀《願你有憤怒的自由》實在很不舒服,感覺自己內心不斷的被揭發,好像一直在戳自己的傷口,把心裡暗黑的、高傲的想法揭露出來,把自己過往的傷痛又再一次翻攪出來,一直戳到心中最軟的那一塊,這本書很好讀,但每讀幾個章節,就得放下書,讓自己療癒平復一下。
憤怒背後有太多複雜的原因,我們很難得能去好好面對那些原因,但每一個原因都是我們最「在意」的事情。
所以憤怒其實是一種工具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乎什麼、讓我們能夠設好心裡的界線,我們可以透過憤怒來了解自己,當我們能夠察覺憤怒背後的原因,憤怒就是一種工具,了解自己的工具、理解他人的工具,我們越了解自己的憤怒,就越能讓憤怒成為表達的工具,這時的情緒就不再是該不該發洩或壓抑,而是表達出什麼,才是我真正的想法與意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杰慷
林杰慷
我是一名生涯發展諮詢師,也投入在地方創生,在社區裡協助大家做創業與就業的職涯與人生規劃。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就算不敢做夢,也一定有在心中想了很久,但卻一直沒有去做的事,希望能鼓勵大家,不要再壓抑情緒、不要再壓抑想法、不要再壓抑自己,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