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憂鬱伴侶:我沒想過要她「好起來」

2022/07/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場對話下來,我反思了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我沒想過要「改變」她,更具體而言是:我沒想過因為她的個人困擾而想要她改變什麼。以是下我與朋友的對話: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想面對自己的問題。」月敏說。
「怎麼說呢?」我問。
「明明就過得不快樂,卻不想改變,我覺得他們很可憐。」月敏情緒有點激動。
「你怎麼知道他們不快樂呢?」我問。
「他們自己說的啊!而且表現出來的樣子也不快樂,我很想幫助他們改變,可是他們卻一直逃避,我覺得很難受。」月敏表情帶著些微的憤怒與憂傷。
「他們想改變嗎?」我問。
「要吧!不然這樣活著不是很辛苦嗎?我覺得他們很可憐。」月敏說。

我沒想過要伴侶「好起來」

我想過月敏的立場,她關心身邊的人,也因為他人受苦而感到憂傷與心疼。她看見其它更好的應對方式,因而期望別人能夠改變,甚至願意幫助他人改變,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她有顆慈悲且柔軟的心。
而我呢?我是不是不曾為伴侶或身旁人的痛苦而心疼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他人的傾訴與煩惱,我還是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急迫與氣餒,這些挫敗與傷心都是很真實的。尤其是與我在生活中有情感上連結的人,怎麼能夠不心疼、不想盡一己之力幫助他們呢?

〈回想自己的陪伴方式〉

既然如此,我繼續探索原因,會是什麼讓「改變」在我們的相處中毫無存在感?
我想試著細說我的發現。為什麼我不曾想過要伴侶「好起來」?這不意味著我在她有情緒困難時假裝沒看見,也不是以過度樂觀的態度覺得她的困擾都「沒什麼」。現在回想起她難以承受的時刻,我傾向:
1.安撫
  • 輕輕的撫順背與呼吸
  • 告訴她沒關係慢慢來
  • 表達出我都會在身邊
2.陪伴
  • 專注的陪伴不分心
  • 傾聽的時刻不打斷
  • 不會主動給她建議
3.梳理
  • 在適當時機友善提問
  • 不帶批評的傾聽回覆
  • 統整事情與思考脈絡
想想過往每個時刻,好像只要安定對方的情緒、陪伴與傾聽、梳理事情與思考的脈絡,就足夠讓伴侶的情緒穩定不少,因此也沒有想到要「改變」些什麼。
先理解對方的需求。如果只想著要改變對方,就只是在要求對方滿足自己而已。

〈尊重每個人的生命歷程〉

暫時先撇除是否為憂鬱症患者,之於我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歷程,這是獨特又無法批評比較的。很多時候「好」與「壞」的二元性,不過是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所積累而來的價值觀。也因此時常出現「我覺得你應該這樣比較好」、「你這樣做以後會很慘」等⋯⋯從個人角度出發的善意提醒。
反之,大家也有自己從生命中學習到的一套邏輯,用來比對什麼是對自己有益處的。如果被強迫塞入「你要改變」、「你應該要怎樣怎樣」的想法,即便立意良善,當事人可能也會有界線被侵犯的感覺。或許這是在對他人的生命指手畫腳。
無法融入生活的建議,也只是徒增他人的壓力而已。

〈信任生命自有安排〉

這場關於「改變」的對話,讓我記起曾經有人對著憂鬱症長輩說「你要好起來才可以讓子女放心」、「你要快點想開,才能夠正常生活」。現在想起還是會感到非常心疼,說話的人道出他自己的建議與事實,但卻不一定符合當事人的實際需求。
「溜溜球效應」原本是指過度的減肥方式導致體重快速下降又反彈的現象,在這裡我也想應用在「好起來」這件事情上。只一昧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卻無法應用在生活中,導致持續力延續不足而再次經歷挫敗、無望的感受,只會讓人更加無所適從。
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釋出善意,當我們傾聽、尊重與感受他人的實際需求時,才能夠提出具有建設性的靈感給他人。沒錯,就是提供「靈感」。
提供靈感的意思就是不強迫他人接受,允許他人用自己的邏輯與思維方式詮釋你的提議。如果你說出的是真實的、最有益處的,即便當下他人無法立即採用,也請相信命運自有安排,到時候你所種下的靈感種子就會以更有效的方式被啟動。
相信命運會在他的生活中安排學習機會。

〈如何更好地提供幫助?〉

想要幫助身邊的人脫離苦海,這份愛意與關懷是非常珍貴的!但為了避免造成他人更大的負擔,在提供他人思考或行動上的建議前,我覺得有個滿實用的小清單,用來檢視即將提出的建議:
  • 檢視自己的動機
  • 改變符合當事人對自己的期待嗎?
  • 還是符合的是你自己的期待?
  • 對方自己有想要改變嗎?
  • 你提出的更好生活,符合他的需求嗎?
  • 如果他不改變,會怎麼樣嗎?
  • 你信任命運會在更好的時機教導他嗎?
  • 你盡力提供建議,不被採納時會有情緒嗎?
  • 不被採納時的情緒是從哪裡來的?
撇除極端的例子,親友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我想都還是能夠以上面羅列的項目檢視自己的動機。
提供幫助時先檢視自己的動機是否與對方的需求相符。

結語

回到文章主題,我認為好起來本身就帶有個人偏見,是個人主觀上的,而不能完全代表當事人認為的好、壞。
好起來的另一個意思或許就是期待他人有所「改變」,有些時候好起來確實值得期待,但有些時候卻會讓人備感壓力。個人認為最基本的分辨方法是:好起來/改變是否符合當事人對自己的期待?
很感謝與月敏的這場談話,讓我重新整理與檢視自己,也期望能夠提供需要的人一點靈感。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
6.1K會員
203內容數
沙龍由強留一些小事的閒人經營。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