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教練的第一課:肌力訓練原則

成為教練的第一課:肌力訓練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現在的健身資訊,在網路上滿天飛,看個一週的Youtube健身相關影片做個筆記,估計你也能具備身為健身教練該有的基本健身知識


但看完影片跟教學,你可能還是不清楚為何該這樣做,因為這些內容都在教科書上,這篇文章算是整理自己在培訓教練時,腦海中會思考的原則跟教學進程


如果你跟著文章走一遍,也大概能知道我在培訓一位教練時的思考模式。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思考邏輯,希望教的東西是「實用」的而不是滿滿的學術內容


【常見的肌力訓練動作】

打開YouTube搜尋「健身」大概可以看到上千上萬則相關影片,如果你有大概看過這些教學影片,可能會發現所有動作的本質不會脫離下列元素:

『深蹲』、『髖鉸鏈』、『上肢推』、『上肢拉』、『核心肌群動作』等五種元素


深蹲:指的就是在做「蹲下」的動作時,「膝關節」跟「髖關節」彎曲的角度不會差太多的動作,是現代最火紅的訓練項目之一,不管是增肌、減脂、健康促進、運動表現等用途都有效果


髖鉸鏈:如果站著做,就很像在「鞠躬」;如果躺著做,就是把屁股抬離地面往上頂高的動作。跟深蹲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髖鉸鏈是以「髖關節」活動的角度為主,膝關節並不會彎曲太多。

鉸鏈的英文是Hinge,也就是在推開一扇門時,門跟牆壁的交接處那個能讓門轉動的鐵片,就是鉸鏈


上肢推:泛指用手把身體推遠離各種物品的動作,把東西推走(臥推),或是把身體推遠(伏地挺身),或是把行李箱從地上拿起放到高鐵座位上方(肩推),都算是推的動作

上肢拉:泛指用手把身體拉靠近各種物品的動作,把東西拉近(啞鈴划船),或是把身體拉近(拉單槓),或是游泳時的滑水動作(把身體往前拉),都算是拉的動作

核心肌群動作:泛指橫隔膜以下,骨盆底肌以上,由腹橫肌跟多裂肌把肚子周圍包起來的肌肉群。主要的功能是在預防身體變形的太快&太用力,還有幫助身體力量的傳導。

常見的動作有分成靜態跟動態的,靜態像平板撐Plank,動態像捲腹Curl或伐木&上舉Chop&Lift


【為什麼要選這些動作】

傷害風險:人類是很能適應環境的動物,基本上只要持續練習一個動作,人類的身體就會跟著變強韌,但不是每種動作都適合「加重量」去練習的

在不好的生物力學角度下加重量做動作,會讓受傷的風險增加,這就不是「訓練」的用意了

上面的動作元素都是在生物力學家跟訓練科學家的「物競天擇」下,所留下最適合人體「負重」的動作,因此受傷的機率相對是很低的


效益性:由於這系列動作都很適合持續&逐漸增加重量,代表人體可以隨著動作加重,也跟著變強壯

而這個持續加重的過程,時間長短隨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但大致上都可以持續進步1~2年左右,如果沒有其他的體育競賽需求,光鍛鍊這些動作就能讓人體的功能提升一個檔次,足夠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活動


【做這些動作為什麼有效果】

一般適應症候群:由加拿大心理學家Dr. Hans Selye在1930年提出的理論,他是研究壓力的先驅,這個理論說明人遇到壓力時會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警覺期」、「適應及抵抗期」、「衰竭期」


警覺期就是我們感覺到壓力的時候,適應及抵抗期就是我們克服壓力的時候,衰竭期就是我們被壓力壓垮的時候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必須要有「壓力」參與才行,克服壓力的這個過程我們稱為「適應」。適當的壓力能讓人們進步,我們稱為「好的壓力」;但太多無止境的壓力會壓垮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生病,這時好的壓力過多,就變成「壞的壓力」


肌力訓練對人體來說也是個「壓力源」,但只要訓練的量給的適當,人體可以獲得很大的「適應」空間;相對的如果訓練量沒有調控好,過多的訓練也能讓人生病


此時有一個好的教練帶你做肌力訓練,就非常重要了


漸進式超負荷、超補償效應:希臘神話中,米諾斯小時候天天扛著一隻小牛,隨著米諾斯長大,那頭小牛也逐漸長大,等到米諾斯長大時,他也有力氣能扛起那隻長大的牛,這就是能簡述「漸進式超負荷」原則的故事


人體在受到「肌力訓練」的刺激後,身體機能會出現短暫的下降,在一段時間的休息後,身體機能會恢復到原本的水平,甚至會超出原本的體能水平,這就是「超補償效應」


這兩個效應,就很像我們幫身體投資「肌力訓練」後,會收到力氣變大的「利息」,有這個利息我們就有更多的本錢幫身體投資更多「肌力訓練」,再收到更多的利息


如此反覆投資肌力訓練的過程,就能讓你的身體機能「利滾利」,越來越強壯,這就是肌力訓練讓身體機能進步的基本原則

avatar-img
教練大學-山姆雷蒙的沙龍
26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現在的網路世代,不用錢也能學到東西,跟用錢學到的東西,差別就在於「實用性」跟「時間成本」​ ​ 學習照理來說都會是有點辛苦的,你要把你不懂不熟的東西,變成又懂又熟的知識,一定需要一段時間來吸收​ ​ ​ 因為犯了錯,才會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才知道「比較正確」的答案在哪裡​ ​ ​ ​ ​ ​ ​ ​
雖然許多人都說健身教練是一個門檻不高的行業,但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當教練 我以前面試過上百位教練,有看過用備忘錄打上幾行字當作履歷的人,也有看過只差沒把履歷做成一本書的人;有看過穿得像居家睡衣來面試的人,也有看過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來面試的人 這篇文章非傳統的面試注意事項,而是說到面試官心裡的重點
一個古馳Gucci的包包,可以賣到數十萬新台幣;一個做工用料一模一樣的包包,把Gucci的圖案拿掉,大概只剩599,光把Gucci的圖案放上包包,就能瞬間增值100倍以上,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就像是一個人們願意為它買單的「故事」,即使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都沒關係
在還沒當教練前,總是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到底要跟客人聊什麼?」,我本身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喜歡主動跟陌生人講話,更別說很快讓別人覺得「你很好相處欸!」了 你可以先試著換個問題:「我對眼前這位客戶有多了解?」
這個想法在我心裡很久了,但我很猶豫要不要打出來,畢竟打出來完全是自打嘴巴,也會冒犯到蠻多人的 但如果這些話,是從一個考了無數證照,上了無數研習課程的人,在學習的路上某天突然頓悟了一些道理,覺得不應該考那麼多證照、上那麼多課程來證明自己,應該把錢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那我們就開始吧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現在的網路世代,不用錢也能學到東西,跟用錢學到的東西,差別就在於「實用性」跟「時間成本」​ ​ 學習照理來說都會是有點辛苦的,你要把你不懂不熟的東西,變成又懂又熟的知識,一定需要一段時間來吸收​ ​ ​ 因為犯了錯,才會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才知道「比較正確」的答案在哪裡​ ​ ​ ​ ​ ​ ​ ​
雖然許多人都說健身教練是一個門檻不高的行業,但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當教練 我以前面試過上百位教練,有看過用備忘錄打上幾行字當作履歷的人,也有看過只差沒把履歷做成一本書的人;有看過穿得像居家睡衣來面試的人,也有看過穿西裝打領帶穿皮鞋來面試的人 這篇文章非傳統的面試注意事項,而是說到面試官心裡的重點
一個古馳Gucci的包包,可以賣到數十萬新台幣;一個做工用料一模一樣的包包,把Gucci的圖案拿掉,大概只剩599,光把Gucci的圖案放上包包,就能瞬間增值100倍以上,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就像是一個人們願意為它買單的「故事」,即使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都沒關係
在還沒當教練前,總是會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到底要跟客人聊什麼?」,我本身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喜歡主動跟陌生人講話,更別說很快讓別人覺得「你很好相處欸!」了 你可以先試著換個問題:「我對眼前這位客戶有多了解?」
這個想法在我心裡很久了,但我很猶豫要不要打出來,畢竟打出來完全是自打嘴巴,也會冒犯到蠻多人的 但如果這些話,是從一個考了無數證照,上了無數研習課程的人,在學習的路上某天突然頓悟了一些道理,覺得不應該考那麼多證照、上那麼多課程來證明自己,應該把錢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那我們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