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教練的第一課:肌力訓練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現在的健身資訊,在網路上滿天飛,看個一週的Youtube健身相關影片做個筆記,估計你也能具備身為健身教練該有的基本健身知識


但看完影片跟教學,你可能還是不清楚為何該這樣做,因為這些內容都在教科書上,這篇文章算是整理自己在培訓教練時,腦海中會思考的原則跟教學進程


如果你跟著文章走一遍,也大概能知道我在培訓一位教練時的思考模式。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思考邏輯,希望教的東西是「實用」的而不是滿滿的學術內容


【常見的肌力訓練動作】

打開YouTube搜尋「健身」大概可以看到上千上萬則相關影片,如果你有大概看過這些教學影片,可能會發現所有動作的本質不會脫離下列元素:

『深蹲』、『髖鉸鏈』、『上肢推』、『上肢拉』、『核心肌群動作』等五種元素


深蹲:指的就是在做「蹲下」的動作時,「膝關節」跟「髖關節」彎曲的角度不會差太多的動作,是現代最火紅的訓練項目之一,不管是增肌、減脂、健康促進、運動表現等用途都有效果


髖鉸鏈:如果站著做,就很像在「鞠躬」;如果躺著做,就是把屁股抬離地面往上頂高的動作。跟深蹲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髖鉸鏈是以「髖關節」活動的角度為主,膝關節並不會彎曲太多。

鉸鏈的英文是Hinge,也就是在推開一扇門時,門跟牆壁的交接處那個能讓門轉動的鐵片,就是鉸鏈


上肢推:泛指用手把身體推遠離各種物品的動作,把東西推走(臥推),或是把身體推遠(伏地挺身),或是把行李箱從地上拿起放到高鐵座位上方(肩推),都算是推的動作

上肢拉:泛指用手把身體拉靠近各種物品的動作,把東西拉近(啞鈴划船),或是把身體拉近(拉單槓),或是游泳時的滑水動作(把身體往前拉),都算是拉的動作

核心肌群動作:泛指橫隔膜以下,骨盆底肌以上,由腹橫肌跟多裂肌把肚子周圍包起來的肌肉群。主要的功能是在預防身體變形的太快&太用力,還有幫助身體力量的傳導。

常見的動作有分成靜態跟動態的,靜態像平板撐Plank,動態像捲腹Curl或伐木&上舉Chop&Lift


【為什麼要選這些動作】

傷害風險:人類是很能適應環境的動物,基本上只要持續練習一個動作,人類的身體就會跟著變強韌,但不是每種動作都適合「加重量」去練習的

在不好的生物力學角度下加重量做動作,會讓受傷的風險增加,這就不是「訓練」的用意了

上面的動作元素都是在生物力學家跟訓練科學家的「物競天擇」下,所留下最適合人體「負重」的動作,因此受傷的機率相對是很低的


效益性:由於這系列動作都很適合持續&逐漸增加重量,代表人體可以隨著動作加重,也跟著變強壯

而這個持續加重的過程,時間長短隨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但大致上都可以持續進步1~2年左右,如果沒有其他的體育競賽需求,光鍛鍊這些動作就能讓人體的功能提升一個檔次,足夠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活動


【做這些動作為什麼有效果】

一般適應症候群:由加拿大心理學家Dr. Hans Selye在1930年提出的理論,他是研究壓力的先驅,這個理論說明人遇到壓力時會有三個階段,分別是「警覺期」、「適應及抵抗期」、「衰竭期」


警覺期就是我們感覺到壓力的時候,適應及抵抗期就是我們克服壓力的時候,衰竭期就是我們被壓力壓垮的時候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必須要有「壓力」參與才行,克服壓力的這個過程我們稱為「適應」。適當的壓力能讓人們進步,我們稱為「好的壓力」;但太多無止境的壓力會壓垮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生病,這時好的壓力過多,就變成「壞的壓力」


肌力訓練對人體來說也是個「壓力源」,但只要訓練的量給的適當,人體可以獲得很大的「適應」空間;相對的如果訓練量沒有調控好,過多的訓練也能讓人生病


此時有一個好的教練帶你做肌力訓練,就非常重要了


漸進式超負荷、超補償效應:希臘神話中,米諾斯小時候天天扛著一隻小牛,隨著米諾斯長大,那頭小牛也逐漸長大,等到米諾斯長大時,他也有力氣能扛起那隻長大的牛,這就是能簡述「漸進式超負荷」原則的故事


人體在受到「肌力訓練」的刺激後,身體機能會出現短暫的下降,在一段時間的休息後,身體機能會恢復到原本的水平,甚至會超出原本的體能水平,這就是「超補償效應」


這兩個效應,就很像我們幫身體投資「肌力訓練」後,會收到力氣變大的「利息」,有這個利息我們就有更多的本錢幫身體投資更多「肌力訓練」,再收到更多的利息


如此反覆投資肌力訓練的過程,就能讓你的身體機能「利滾利」,越來越強壯,這就是肌力訓練讓身體機能進步的基本原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練大學-山姆雷蒙的沙龍
26會員
22內容數
2024/11/21
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指的是每5個人裡面,就會有1位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這將帶來的社會問題非同小可 如果人們看待健身的角度從「休閒娛樂」轉移成「生命健康教育」,健身的概念開始產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時,或許問題有機會被解決
Thumbnail
2024/11/21
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指的是每5個人裡面,就會有1位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這將帶來的社會問題非同小可 如果人們看待健身的角度從「休閒娛樂」轉移成「生命健康教育」,健身的概念開始產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時,或許問題有機會被解決
Thumbnail
2023/05/22
腦袋中有個東西,叫前額葉皮質,它負責讓你理性思考,保持冷靜,不做出傻事 腦袋中還有另一個東西,叫杏仁核,它負責讓你感情豐富,情緒充滿 使用前額葉皮質做事情很累、很費神、耗電,沒有人可以在工作時把這裡開機整天,不然你整個人很快就會沒電 相對的,使用杏仁核做事很簡單,但它會讓你容易憤怒、恐懼、難過
Thumbnail
2023/05/22
腦袋中有個東西,叫前額葉皮質,它負責讓你理性思考,保持冷靜,不做出傻事 腦袋中還有另一個東西,叫杏仁核,它負責讓你感情豐富,情緒充滿 使用前額葉皮質做事情很累、很費神、耗電,沒有人可以在工作時把這裡開機整天,不然你整個人很快就會沒電 相對的,使用杏仁核做事很簡單,但它會讓你容易憤怒、恐懼、難過
Thumbnail
2022/08/05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Thumbnail
2022/08/05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大概大破我以往的教學模式,甚至打臉自己的方式,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上教練前除了滾筒放鬆需要躺在地板上,然後就開始一系列的練習:躺姿、趴姿、側躺、四足跪姿之類等等,然後20-30分鐘就不見了 然後進入到主動作時,東調西調,總是對學生的動作不滿意或是可以更好(我有強迫症)或是覺得學生應該做得到,做不
Thumbnail
這篇大概大破我以往的教學模式,甚至打臉自己的方式,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上教練前除了滾筒放鬆需要躺在地板上,然後就開始一系列的練習:躺姿、趴姿、側躺、四足跪姿之類等等,然後20-30分鐘就不見了 然後進入到主動作時,東調西調,總是對學生的動作不滿意或是可以更好(我有強迫症)或是覺得學生應該做得到,做不
Thumbnail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Thumbnail
記得以前第一次到健身房是在高中時,在屏東女中旁邊舊舊的健身房,那時什麼動作都不會,看著旁邊的人拿槓鈴躺著往上推,我跟朋友也跟著模仿,我記得推到50公斤後,做個幾下就沒力了 那時候的健身資訊,是一直偷看旁邊的人在做什麼,看器材上面的指示怎麼做,然後自己跟著摸索,該做多重、做幾下、要做幾組,完全沒概念
Thumbnail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Thumbnail
要成為教練,了解人體有哪些肌肉是必備的基本功,但如果在大學時沒有接觸相關的知識,要直接閱讀解剖學的內容對一般素人來說非常生硬(但可能大學時有讀過解剖學的人也會覺得生硬,因為都忘光了) 這是最常見的學習方法,但效率通常不太好,因為即使你把它背起來了,實際操作時你還是唸不出來肌肉跟關節動作名稱
Thumbnail
之前分享過三個基礎核心訓練結合身體動力鍊,有包含 1. 前側:胸肌、腹肌、對側內收肌群 2. 後側:擴背肌、對側臀肌 3. 側向:側向腰部肌群、對側臀部肌群和內收肌群 裡面常練習到的分腿蹲姿,只要擺出前後腳不對側,此時就會讓身體自然練習到側向動力鍊,再加上半身的一些動作,就可以練習到前、後側動力鍊
Thumbnail
之前分享過三個基礎核心訓練結合身體動力鍊,有包含 1. 前側:胸肌、腹肌、對側內收肌群 2. 後側:擴背肌、對側臀肌 3. 側向:側向腰部肌群、對側臀部肌群和內收肌群 裡面常練習到的分腿蹲姿,只要擺出前後腳不對側,此時就會讓身體自然練習到側向動力鍊,再加上半身的一些動作,就可以練習到前、後側動力鍊
Thumbnail
剛練重訓或是剛上教練課的人,一定有一個疑問,這麼多器材跟動作,我到底要怎麼選擇想要做的『動作』、『順序』以及『器材』?或著白話一點,我怎麼安排自己的一次的課表或是長期的課表? 最常聽到的回答是...it depends,媽的,一定一堆人覺得這什麼鳥回答,『看情況』。
Thumbnail
剛練重訓或是剛上教練課的人,一定有一個疑問,這麼多器材跟動作,我到底要怎麼選擇想要做的『動作』、『順序』以及『器材』?或著白話一點,我怎麼安排自己的一次的課表或是長期的課表? 最常聽到的回答是...it depends,媽的,一定一堆人覺得這什麼鳥回答,『看情況』。
Thumbnail
你是否想要透過健身練練身體、增加力量、.......,但進了健身房後,因為選項過多,卻不知道該練什麼、如何練,所以只練機械型器材,並且因成效不大、看不見成果,最後放棄到健身房鍛鍊? 別擔心! 以下我將介紹一個非常適合的重量訓練--羅馬尼亞硬舉,讓大家學會如何操作。
Thumbnail
你是否想要透過健身練練身體、增加力量、.......,但進了健身房後,因為選項過多,卻不知道該練什麼、如何練,所以只練機械型器材,並且因成效不大、看不見成果,最後放棄到健身房鍛鍊? 別擔心! 以下我將介紹一個非常適合的重量訓練--羅馬尼亞硬舉,讓大家學會如何操作。
Thumbnail
健身新手該怎麼開始訓練?「經典六大動作✨」你也能自己設計運動菜單!基本上只要這六個動作做的足夠標準,就可以慢慢開始看見你的身材正在演化,一起來試試看吧
Thumbnail
健身新手該怎麼開始訓練?「經典六大動作✨」你也能自己設計運動菜單!基本上只要這六個動作做的足夠標準,就可以慢慢開始看見你的身材正在演化,一起來試試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