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解決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健身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社會趨勢

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指的是每5個人裡面,就會有1位是超過65歲的老年人。

這將帶來的社會問題非同小可,老化造成的身體機能退化會帶來許多慢性病痛,加上現代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會加劇這些慢性病的發生,導致巨大的醫療與健保成本

再結合醫療體系制度的不平衡,護理人員過勞的事件不斷,醫師的權利保障程度逐年下滑,醫療體系大量的傾斜到美容產業、或是風險相對沒那麼高的醫職,讓醫療資源逐年減少。

加上通貨膨脹,養兒育女成本增加,房價逐年推升,導致青年人口採取不婚不生策略,產生少子化現象。另一方面則是夾在上下兩代之間的中壯年世代,處在一個網路資訊爆炸的成長環境,面對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進而產生大量的心理疾病,加劇慢性病的發生。


raw-image

解套老化問題

簡而言之,老年人口大量增加,中壯年人口壓力驟增,青年人口比例銳減,壓力持續增加導致慢性病的大量產生,持續拉高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醫護人員持續銳減,慢性病患者持續增加,健保成本持續增加etc.

因此政府不斷改良、更新長照政策,也意識到想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底層邏輯就是讓「所有年齡層」的人們,身體變得更健康。而這之中CP值高、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健身」。政府試圖在全國各地設立銀髮族健身中心,我的觀點是這仍不夠,因為社會全體對「健身」這件事的「期待」不同。

從健身產業的發展史來看,健身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逐漸富裕後所催生的「休閒娛樂產業」。只要人們持續把健身視為「休閒娛樂」,健身能帶來的巨大益處就難以發生。


健身的歷史

「健身」是指人們透過一定方式鍛鍊身體,試圖改善身體機能,來獲得一些益處的過程

健身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健身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下是我研究「人類健身」的發展史後所得到的一些,個人較為主觀的認知心得。


raw-image


1.戰爭

「健身」最早期的應用,在於「戰爭」。

舉知名的「斯巴達」帝國來說,西元前1000年的斯巴達人民,從小就必須接受嚴酷的體能訓練,在成年後就必須投入軍事訓練,來幫助國家拓展版圖,斯巴達人的驍勇善戰也舉世聞名。

不只斯巴達帝國,舉凡古代所有的國家,都有戰爭的需求,因此強壯的士兵就成為剛需。讓士兵變強壯的不二法門,就是肌力訓練,就是健身。

變強壯才更有機會打贏戰爭。


2.運動競賽

健身的第二種應用,在於「運動競賽」。

有文字記載的奧運會始於西元前776年,有學者指出是起因於士兵在無戰事期間彼此的體能較勁,後續演變為宗教性的慶典。

比賽的項目從最初的190公尺短跑,加入了投擲標槍、格鬥摔角、馬術、弓箭、跳遠等等項目,多是與「戰爭」所需的技能有關。

有健身、更強壯的選手,才能贏得比賽,得到桂冠。


raw-image

3.醫療養生

西元前460年出生於古希臘,被後世尊稱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他把砂石填充在動物皮革中做成一顆球,讓病人丟擲,藉由鍛鍊身體來恢復身體健康,這顆球也就是現代的健身器材「藥球」的原型。

再來是東漢名醫華佗的五禽戲,五禽戲是中國流傳最廣與最長的傳統健身方法之一,起源自先秦時起的各類導引術。「導引」是一種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其他流傳較廣的導引術有易筋經、八段錦等。傳統中醫學認為導引術有助於調理經絡運行,因此在醫學上來說,導引術是中國古代預防醫學與復健醫學的運動法

健身的第三種應用,在於「養生」、「促進身體健康」


4.表演

健身除了戰爭、比賽、養生之外,也能「表演」給別人看。

17世紀時的歐洲國家開始流行大力士的表演,當時馬戲團表演風行,這些職業的大力士們以能舉起或支撐很大的重物作為謀生的手段,這些重物不乏現在常見的槓鈴跟啞鈴、壺鈴等等。

直到19世紀後期,有名職業大力士「尤金·山道Eugen Sandow」的體態受到人們關注,因為他的肌肉線條非常明顯,像極古羅馬雕像般的身材。後來他也開始舉辦一系列的健美體態比賽,演化到近代健美圈最知名的賽事「奧林匹亞大賽Mr. Olympia」。奧賽冠軍的獎盃「山道盃Sandow Trophy」就是為了紀念尤金·山道。

於是體態運動興起,健美體態逐漸成了正向積極的代名詞,健身的應用在於更有力量或是身材更健美,為了能表演給眾人欣賞


raw-image

5.休閒娛樂

最後是,最靠近現代的應用「休閒娛樂

首位將健身房社交化的概念實行的,是美國的Vic Tanny,他在1940年代把健身房改造成燈光繽紛、乾淨明亮、搭配豐富音樂的社交場所,一改過去健身房光線昏暗、灰塵與汗水怪味堆積的形象。這概念在當時造成風行,健身房儼然成為具有經濟餘裕的人群社交的場合。

雖然Vic Tanny的健身房後來並沒有存續下去,但健身「俱樂部」的概念確立後,Gold’s Gym、World Gym、「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興起,搭配健美體態崇拜的流行,以及商業媒體的渲染,塑造了目前我們最熟知的「健身產業」。


6.未知

直到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健身在人們身上的應用,我想將產生下一波轉變。

與其說健身是「抗老化」,我觀察到下一波人們對健身應用的看法,是對「全人健康Wellness」的建構;或再深入一點,是對「幸福感Happiness」的追尋。


健身產業是休閒娛樂產業

回到主題,「健身」在近代人們的心目中,現階段的形象就是「休閒娛樂產業」;即使人們都認為運動很重要,但「健身」在人們的心中定位,依舊是「閒暇之虞才會去從事的活動

因此,開再多健身房,培訓再多再優秀的健身教練,還是無法扭轉「健身」在大眾心中的形象。只要健身對人們來說依舊是「休閒娛樂」的一天,媒體就會持續傳播身材與容貌焦慮的訊息、大眾對健身教練的形象依舊是身材姣好的俊男美女

 

台灣目前比較少見,但國外正在流行的健身趨勢,是追尋「Wellness」及「Longevity」的概念。

Wellness在英文字典上的翻譯是:「the state of being in good health, especially as an actively pursued goal.」也就是「以全人健康為目標,去『主動』追尋的一種狀態」。

Longevity雖然是翻譯成「長壽」,但其實人們真正渴望的是:「不管在幾歲的年紀,都能擁有20-30歲左右的身體運動能力」。因此它真正的含義是「健康長壽」。


raw-image

Wellness全人健康

像是注重身心健康、心理衛生,注重永續而非大量複製,渴望從扭曲的濾鏡回歸到最原始樣貌、被巨量的資訊轟炸到失去專注能力的Z世代。

「健身」已經成為許多Z世代族群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他們不再追尋「更多」,更多的肌肉量、更低的體脂肪、更明顯的線條、或更完美的體態等等;相反的,他們更渴望的是「平衡」,各方面都是。

「健康」的概念不再僅止於身體的活動能力、或是健康檢查報告上的數字,而被視為一種更「全面」的狀態,包含:身體組織器官機能、心理健康狀態、生活工作的環境壓力水平、人際溝通互動的品質等等。


Longevity健康長壽

或是年紀逐漸增加,但還是渴望持續探索人生可能的嬰兒潮世代、X世代、Y世代,他們不管在什麼階段,所擁有的共同渴望就是:「能做到的事情跟去年一樣多,而非變少。

像是在60歲去練習溜滑板的母親、70歲去跑馬拉松的阿公、80歲去衝浪的奶奶、90歲去做體操表演的阿嬤、100歲去參加短跑比賽的阿祖


「年紀幾歲」,從來就不是重點,而是你現在「還能做到什麼事」


而「健身」能帶來的各種益處,正巧就是實現人生「Wellness全人健康」及「Longevity健康長壽」的目標中,效益非常高的一種必備方式。


raw-image

典範轉移

簡而言之,如果人們看待健身的角度從「休閒娛樂」轉移成「生命健康教育」;從「有錢有閒時才會去做的時尚流行活動」變成「人生中不可或缺、能提升生命品質的必須活動」時,也就是健身的概念開始產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時,或許「健身」能開始發揮它最強大的功效。 


典範是一個科學社群對於「應該如何從事研究」的共識,因此典範可以是一些成功的科學研究案例

但典範並非固定不變的概念,當典範尚未確立之時,科學發展仍處於前典範時期(pre-paradigm science)。隨著典範的確立,科學發展進入常態科學時期(normal science)。

如果典範遭遇到挑戰,便進入科學革命時期(scientific revolution),有時也被稱作非常態科學時期(extraordinary science)。如果此時出現了一個足以挑戰原有典範的新典範,就會進入新的常態科學時期(new normal science),此即典範轉移的過程。

——Wiki


白話舉例,在20年前,深蹲時膝蓋如果超過腳尖,當時所有專家都認為這樣對膝蓋的壓力很大,會造成傷害。所以當時「深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是當時所有專家的一種「共識」。

但後來又有人證實,深蹲時膝蓋超過腳尖沒關係,膝蓋也不會怎樣,這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這個共識受到挑戰,接著進入革命期,直到夠多的人確定了「膝蓋超過腳尖也不會怎樣」這件事,所以才演變到現在「深蹲時膝蓋超過腳尖是合理的」。

從「深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到「深蹲時,膝蓋本來就該超過腳尖」,這段共識的轉移,就叫典範轉移。


健身的典範轉移

所以,如果有一天「健身」不再被當成「休閒娛樂」,而是「生活日常」時,健身能帶來的效益就會發生在「所有人民」身上;舉凡肌肉量的增加、體重的控制、肌力的提升、抗壓能力的改善、認知功能的改善、骨質密度的提升、心理狀態的平衡 etc.

這些健身帶來的「好處」,恰巧可以解決許多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問題。可解決大量體重過重問題,減少健保醫療成本,增加潛在體育人才被挖掘的可能性,提升自信心,提升人們心理抗壓能力etc.


而健身的典範轉移要發生,我認為關鍵就在於「政府的政策制定」。

有了規定,人們才會去遵循。


舉例像是:

  1. 把健身的肌力訓練納入12年國民教育中的必修項目,並嚴格制定考試標準,鼓勵學校跟地區鄰近健身房或運動工作室合作
  2. 設立就業培訓機構,鼓勵中老年族群二次就業,並補助全國長照中心設計健身空間,分派二次就業教練到全國銀髮族健身中心及長照中心擔任教練
  3. 規定所有公司行號需額外撥出一小時健身時間給員工,並根據員工執行程度列入ESG評分項目
  4. 舉辦屬於台灣、獨一無二、具有台灣歷史故事背景的運動競賽,並經營到成為國際賽事
  5. 將健身教練職業國考化

etc. 


「健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變得跟「吃飯」、「睡覺」、「上廁所」一樣必須時,或許就是人類再次進化的時候。

只希望在我們有生之年的台灣,可以看到這件事情發生。


Ps.筆者是在健身產業工作12年的從業人員

2024.11.20

Pro Space:https://prospace.com.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腦袋中有個東西,叫前額葉皮質,它負責讓你理性思考,保持冷靜,不做出傻事 腦袋中還有另一個東西,叫杏仁核,它負責讓你感情豐富,情緒充滿 使用前額葉皮質做事情很累、很費神、耗電,沒有人可以在工作時把這裡開機整天,不然你整個人很快就會沒電 相對的,使用杏仁核做事很簡單,但它會讓你容易憤怒、恐懼、難過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這是我從以前到現在被問過非常多次的問題,現在提供給教練的進修資源百百種,光證照跟研習課程種類應該就超過100種,​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教練,心有餘但「荷包」力不足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多年來進修專業課程的心得與建議,提供給在教練路上努力的朋友們參考
我是個內向的人,沒辦法跟人第一次見面就好像認識很久那樣的聊天,我也會避免一些社交場合,尤其是那些半生不熟、介於認識與不太認識之間的朋友 因為照我的觀察下來,每種教練都會有他擅長服務的客戶,也會有「不擅長」服務的客戶,對你沒看錯,就連每月業績爆單的教練,也會有他不擅長的客戶類型
2025年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代表到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光用文字述說可能會沒什麼「感覺」,但當我搭車返鄉的時候就特別有感 我是屏東潮州人,從最南的縣市到最北的縣市工作,近年回家時,潮州鎮這個小鎮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近期我才深刻的體悟到,潮州鎮漸漸「老了」
腦袋中有個東西,叫前額葉皮質,它負責讓你理性思考,保持冷靜,不做出傻事 腦袋中還有另一個東西,叫杏仁核,它負責讓你感情豐富,情緒充滿 使用前額葉皮質做事情很累、很費神、耗電,沒有人可以在工作時把這裡開機整天,不然你整個人很快就會沒電 相對的,使用杏仁核做事很簡單,但它會讓你容易憤怒、恐懼、難過
如果你有跟一些資深的教練們學習過,你一定對這句話不陌生:『訓練課表的安排,就是科學跟藝術,理性跟感性的結合』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效」的訓練課表,或是「保證」可以讓任何人做到任何事情的奇蹟訓練法,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站在最基本的原則上,隨著時間、賽事及研究不斷演進
這是我從以前到現在被問過非常多次的問題,現在提供給教練的進修資源百百種,光證照跟研習課程種類應該就超過100種,​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教練,心有餘但「荷包」力不足 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多年來進修專業課程的心得與建議,提供給在教練路上努力的朋友們參考
我是個內向的人,沒辦法跟人第一次見面就好像認識很久那樣的聊天,我也會避免一些社交場合,尤其是那些半生不熟、介於認識與不太認識之間的朋友 因為照我的觀察下來,每種教練都會有他擅長服務的客戶,也會有「不擅長」服務的客戶,對你沒看錯,就連每月業績爆單的教練,也會有他不擅長的客戶類型
2025年台灣即將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代表到時每5個人當中,會有一位是超過65歲以上的銀髮族,光用文字述說可能會沒什麼「感覺」,但當我搭車返鄉的時候就特別有感 我是屏東潮州人,從最南的縣市到最北的縣市工作,近年回家時,潮州鎮這個小鎮讓我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近期我才深刻的體悟到,潮州鎮漸漸「老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退休後的生活什麼事情是最重要?我相信大家會一致認為「健康的身體」絕對要擺第一。要健康除了要做到作息正常、飲食均衡,更重要的是持續的運動。 一講到持續的運動,必須具備一些條件,本身對運動的喜好、堅強的持續力、堅定的毅力。否則斷斷續續無法長久。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就產業觀察來說,找上門尋求教練協助的客戶,多半是減肥或改善外觀,一部分是看到各種健檢成績單滿江紅想來挽救,想變強的人是有但佔比又更少 簡單來說普遍備受注目的動機焦點很單一 體態 彷彿這是投入運動唯一容易勾起動機的面相 為了減肥或符合相對應的審美觀,甚至有人能把健康擺放在很
Thumbnail
以前十分討厭健身,因為沒有要當巨巨,也不覺得巨巨好看,後來健檢量InBody發現肌力開始流失、體脂偏高,回頭找解方才知健身好處-增肌減脂,而增肌的重大關鍵是為了確保老年降低肌少症的可能性(簡單來說->走路會變慢接著坐輪椅)。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關於健身,你了解了多少呢,難道真的深蹲不能超過腳尖嗎,還是做太重就會變得太壯呢。 這些以往世俗的觀念在這裡通通不成立啦!我們強調的是一個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覺得自己太胖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太瘦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跳不高:所以健身,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所以健身 這些想讓自
Thumbnail
在2024年的開始,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來討論全方位健康管理,並分享一些有趣的健康議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運動管理的重要性。 您知道嗎?每天只要運動15分鐘就能降低14%死亡風險,壽命延長三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60歲經常運動的人,體能比40歲不運動的人更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退休後的生活什麼事情是最重要?我相信大家會一致認為「健康的身體」絕對要擺第一。要健康除了要做到作息正常、飲食均衡,更重要的是持續的運動。 一講到持續的運動,必須具備一些條件,本身對運動的喜好、堅強的持續力、堅定的毅力。否則斷斷續續無法長久。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就產業觀察來說,找上門尋求教練協助的客戶,多半是減肥或改善外觀,一部分是看到各種健檢成績單滿江紅想來挽救,想變強的人是有但佔比又更少 簡單來說普遍備受注目的動機焦點很單一 體態 彷彿這是投入運動唯一容易勾起動機的面相 為了減肥或符合相對應的審美觀,甚至有人能把健康擺放在很
Thumbnail
以前十分討厭健身,因為沒有要當巨巨,也不覺得巨巨好看,後來健檢量InBody發現肌力開始流失、體脂偏高,回頭找解方才知健身好處-增肌減脂,而增肌的重大關鍵是為了確保老年降低肌少症的可能性(簡單來說->走路會變慢接著坐輪椅)。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關於健身,你了解了多少呢,難道真的深蹲不能超過腳尖嗎,還是做太重就會變得太壯呢。 這些以往世俗的觀念在這裡通通不成立啦!我們強調的是一個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覺得自己太胖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太瘦了:所以健身,覺得自己跳不高:所以健身,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所以健身 這些想讓自
Thumbnail
在2024年的開始,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來討論全方位健康管理,並分享一些有趣的健康議題。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運動管理的重要性。 您知道嗎?每天只要運動15分鐘就能降低14%死亡風險,壽命延長三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60歲經常運動的人,體能比40歲不運動的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