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38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raw-image

接下來講到子二、總結大願,先介紹:

丑初、「總結十願」。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總結十大願就是前面我們剛剛念的頌文,第一個是「普能嚴淨諸刹海」,這是淨土的願。所謂淨土的願就是希望未來不只為眾生說法,還要成就淨土來攝受眾生,這個就是前面所說的淨土願。

希望能夠成就莊嚴清淨的佛刹,這叫「普能嚴淨諸刹海」,這個「海」是無量無邊的意思,這個無量無邊是指所成就的佛淨土無量無邊,此外,「普能嚴淨諸刹海」或者也可以解釋為無量無邊的諸佛刹土都能夠普遍嚴淨,以上是淨土願。

raw-image

第二個是「解脫一切眾生海」,這是成熟眾生願,即成熟眾生的善根。這個「海」就是譬喻願力的廣大無邊,如同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個願力的廣大無邊,所以稱之為「海」。

下一句是「善能分別諸法海」,這是轉法輪的願,這句清晰明了沒問題。再下一句是「能甚深入智慧海」,這個是受持願,我們前面講受持,就是受持佛的教理行果四者,即是對教理行果的受持願。

再下一句是「普能清淨諸行海」,這是前面所說的修行二利願,即修行自利跟利他的二利的願。「清淨諸行海」指自利之行、利他的行都能夠清淨,所謂「清淨」就是前面說的,安住於涅槃的境界當中,因此能夠迅速而廣大的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叫「普能清淨諸行海」。

接著是「圓滿一切諸願海」,這個是利益,這個「諸願」是指一切利益眾生的願。下一句是「親近供養諸佛海」,「親近」是承事願而「供養」是供養願,所以有兩個願,即親近諸佛海、供養諸佛海。

下一句是「修行無倦經劫海」,這個是不離願,就是前面講的,我們不離同行善知識,不離諸佛的教授善知識。怎麼樣才能夠不離呢?不是說我緊挨著他,常常跟他見面叫作不離,其實那還是離;就像有的人,他常常去道場,但是他的心老是往外攀緣,並不在道上,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不離,事實上跟三寶還是離。

raw-image

所以怎麼樣能不離?就是你來到三寶地親近三寶,修行無倦,依著三寶的教誡,然後隨學而同行。「修行無倦經劫海」是經過無量無邊,像大海一般的劫數,這個才算真正不離願的成就,這是第九個。

第十個是成正覺願,即「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此處「以普賢行悟菩提」就是希望能夠成佛、成就正覺的願,而「一切諸如來」的「最勝菩提諸行願」,此種種差別的行願,我都能夠供養。

供養什麼呢?即法供養,十方諸佛的菩提道,無量無邊的差別,希望我都能夠修法供養,也就是希望我都能夠圓滿地隨學,通過這樣圓滿隨學的供養,圓滿修之後,以這樣的普賢行來證悟菩提,證悟菩提也就是成佛了。

以上是總結十大願,以這些頌文來總結初地的十大願。這總結十大願,到此我們就把它分段標科完了。接著我們看:

丑二、「結歸二聖」。

二聖就是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先看到:

raw-image

寅一、「偏同普賢」。

普賢是此行願品的說法主,請看到頌文: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恒清淨,諸行刹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一切如來有長子」的長子就是在諸佛的眷屬圍繞當中,其最上首、最尊貴的稱之為長子,就像在極樂世界,觀音菩薩是長子,在我們娑婆世界,文殊菩薩是長子。所謂「彼名號曰普賢尊」,不是說每個菩薩名字都叫普賢菩薩,而是說這些長子,不管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乃至藥師佛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這些菩薩的名字雖不同,但是他們所行的,或者他們所成就的功德皆為普賢行,所以都可以稱之為普賢菩薩

就像發菩提心的人,有的姓、有的姓,名字各個不同,法名各個不同,但發菩提心的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初發心菩薩。每個人他只要發菩提心,我們都可以稱作菩薩。菩薩只是個總稱,其實每個人的名字不同,此處普賢也一樣,是一個總稱,並不一定指的就是普賢菩薩,這是說明「彼名號曰普賢尊」。

raw-image

接著「我今迴向」,是指我所修的初地菩薩十大願,此功德、善根使得我漸漸地「智行悉同彼」。此處「智」是指的這個願,「行」是指依著這個願所起的行,我們在後面也會講到文殊師利的諸大願,為什麼這個願必須要文殊菩薩這樣的大智慧才能夠生起呢?因為我們這兩天上課前所講的二種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這種願的生起,都不是靠感情的,譬如世俗菩提心,菩薩為什麼能夠生起「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然後生生世世「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什麼能夠生起這樣廣大而堅固的願呢?是因為透過智慧的觀察,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有大恩德的父母親,所以讓他們離苦得樂,是我們生生世世的職責,不能夠委託給他人。透過這樣智慧的觀察,而且還不是一次,是修止修觀,數數地觀察,然後在心中生起強大的覺受,這時生起增上意樂,即能真正生起菩提心,這要透過智慧不斷地抉擇。

那麼勝義菩提心更是如此,為什麼能夠安住在寂滅道場,然後不捨滅定,而現諸威儀呢?它有其道理,就是我們來度化眾生的時候,首先觀察「三輪體空」,能度的我不可得、所度的眾生不可得、度化眾生的法也不可得。

為什麼不可得?有一套它的邏輯思考方式,我們說如夢幻泡影等等,這只是個幫助我們理解的譬喻,但是要真正深入了解時,只講夢幻泡影還是不夠,此時在心中還是沒有辦法生起一種決定的勝解。所以若初學的人問什麼是空性?因為一切有為法像夢幻泡影,透過譬喻來了解一切法它是不真實的。

但這畢竟只是譬喻,它並沒有理論來證明一切法自性無。此時必須要透過觀察: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或者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我的心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緣生;或者觀察一切法只是安立在名言之上等等,大乘經典的種種善巧,要這樣的智慧觀察才有辦法知道三輪體空。

raw-image

能三輪體空之後,這時安住在寂滅的境界當中,用度化眾生的悲願支持,此時才算是成就勝義菩提心。所以若真的要成就菩提願,一定要靠智慧,因為菩提心、菩提願是大乘的根本,就像呼吸是一個人命根的根本,呼吸沒了,這個人就死了,所以菩提願、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

我們若要修行大乘,必須透過智慧不斷地、數數地思惟觀察、抉擇,才有辦法讓菩提心漸漸地生起,乃至於鞏固。所以若你說:你今天修行大乘,整天就是念佛、持咒,就是不想深入思惟,只想了解個大概就好了,這樣是否可行?

如果只是想了解個大概,或者憑著一時的感覺,譬如念佛持咒的時候,突然覺得眾生無邊誓願度,有這種感動突然發生,這些都是生滅、可破壞之法,如果只靠這樣子想要支持你的大乘行,那是有問題的。

所以縱然你現在不能夠廣泛地遍學一切經論,但至少也要在教授菩提心的經論上,如《行願品》、《普門品》等,跟菩提心相應的這些經論上要不斷地熏習。所以頌文「願諸智行悉同彼」,這個智就是指「文殊師利諸大願」,因此「智」是願的體,依著這個智的體所起的作用就是願,即希望我的願、行悉同十方的普賢尊。

我們透過初地菩薩所發的十大願,長時間不斷地讀誦《行願品》、誦十大願,不斷地深入思惟觀察,甚至修止觀去觀察,漸漸就會對十大願生起感動覺受。生起感動覺受之後,還是要不斷思惟觀察,我們的心就能夠隨著十大願生起猛厲的覺受,所以頌文是指:願我們的十個「智」、「行」能夠同彼普賢菩薩。

raw-image

因為智行同彼,所以願身口意都能夠清淨,諸行刹土亦復然,「然」指的就是清淨,也就是因為我們觀察二種菩提心,所以我們的願行能夠跟十方的普賢尊相隨順、相應,展現在外的身口意諸行,以及諸刹土都是清淨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介紹戊三、「頌結勸受持」。首先說明己一、「結前諸行」。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讀誦受持及演說,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十種受持方法,隨意一種、兩種、幾種都可以,而「果報唯佛能證知」是因為這個法最為殊勝、最稱合自性的,所以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介紹戊三、「頌結勸受持」。首先說明己一、「結前諸行」。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讀誦受持及演說,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十種受持方法,隨意一種、兩種、幾種都可以,而「果報唯佛能證知」是因為這個法最為殊勝、最稱合自性的,所以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己二、「頌總結十門無盡」。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即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因為虛空是無盡的,所以我的願也是無盡的。 以上是介紹戊初、「頌正示普因」,普因就是普賢行,這一科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己二、「頌總結十門無盡」。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即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因為虛空是無盡的,所以我的願也是無盡的。 以上是介紹戊初、「頌正示普因」,普因就是普賢行,這一科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在正式講經文之前,我們還是一樣,先入於二種菩提心的觀想,即世俗菩提心——觀察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有大恩德的父母親,所以一切眾生的離苦得樂是我們生生世世的職責,「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們應當發起這樣的世俗菩提心,有能有所;再來,勝義菩提心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在正式講經文之前,我們還是一樣,先入於二種菩提心的觀想,即世俗菩提心——觀察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有大恩德的父母親,所以一切眾生的離苦得樂是我們生生世世的職責,「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們應當發起這樣的世俗菩提心,有能有所;再來,勝義菩提心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下來講到子二、總結大願,先介紹: 丑初、「總結十願」。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下來講到子二、總結大願,先介紹: 丑初、「總結十願」。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八面,我們看到: 丑九、「承事願」。 到十方諸佛土承事十方諸佛,來積累福慧二種資糧,這是承事願。在講此願經文之前我們也是一樣,先去觀察二種菩提心,一個是世俗菩提心,第二個是勝義菩提心。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八面,我們看到: 丑九、「承事願」。 到十方諸佛土承事十方諸佛,來積累福慧二種資糧,這是承事願。在講此願經文之前我們也是一樣,先去觀察二種菩提心,一個是世俗菩提心,第二個是勝義菩提心。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我遍修行經劫海」是說明修行的時間,像大海一樣無量無邊的劫,不斷地修行到成佛為止。頌文接著講到修行的內容,首先講諸佛,「一切如來語清淨」,為什麼稱之為清淨呢?因為佛證得身語意三密。 所以頌文的「一言具眾音聲海」,即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我遍修行經劫海」是說明修行的時間,像大海一樣無量無邊的劫,不斷地修行到成佛為止。頌文接著講到修行的內容,首先講諸佛,「一切如來語清淨」,為什麼稱之為清淨呢?因為佛證得身語意三密。 所以頌文的「一言具眾音聲海」,即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在正式進入於今天的課程之前,大家先如理作意來做觀,我們在心中先生起二種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 首先憶念「世俗菩提心」: 接著憶念「勝義菩提心」: 丑五、「供養願」 這是依止二種菩提心所生起的廣大願力,我們看頌文: 請看到頌文: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在正式進入於今天的課程之前,大家先如理作意來做觀,我們在心中先生起二種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 首先憶念「世俗菩提心」: 接著憶念「勝義菩提心」: 丑五、「供養願」 這是依止二種菩提心所生起的廣大願力,我們看頌文: 請看到頌文: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隨學佛的身口意之後,還要學佛的因跟果,佛在因地為了度化眾生,為了成熟眾生的善根而不斷精進修行,《法華經》有云: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乃至如芥子許的土地,這麼小如塵埃的一片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為了度眾生而捨生命、捨頭目腦髓的地方。 迴向!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隨學佛的身口意之後,還要學佛的因跟果,佛在因地為了度化眾生,為了成熟眾生的善根而不斷精進修行,《法華經》有云: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乃至如芥子許的土地,這麼小如塵埃的一片地方,不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為了度眾生而捨生命、捨頭目腦髓的地方。 迴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