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和自己在一起:後疫情時代的孤獨》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別讓「孤獨」成為對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重大破壞的傷口,釐清、沉澱、再行動,改變就會發生!

●九個孤獨的可能徵兆:

1.斷斷續續的睡眠。

2.較頻繁地淋浴或泡澡,而且水溫較高,時間也更長。

3.對沒有生命的東西著迷。

4.結交孤獨的朋友。

5.臉書上的朋友比實際生活中的朋友還多。

6.生活中讓人心煩的事物層出不窮。

7.體重增加。

8.流鼻涕、打噴嚏和整體感覺不舒服。

9.感到憂鬱。孤獨與憂鬱症經常相伴發生。


●這兩年來,除了對新冠病毒疫情擴散的擔憂,由於封城、隔離、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的實施,許多學者專家提醒,「孤獨」會成為另一種流行病,是一項極需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議題。一項針對美國、英國和日本成人所進行的「孤獨」和「社會孤立」的調查指出:感到孤獨的人較容易有健康以及財務問題;另外,有十分之三感到孤獨的人表示,孤獨讓他們有自傷的念頭。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發炎症狀,罹患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失智症的機率因而增加。另外,孤獨也與憂鬱、焦慮、甚至自殺有高度關聯。心理學雜誌中發表的一篇研究更指出,經常性感到孤獨,會縮短26%的壽命。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呼籲要重視孤獨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因此,例如英國在2018年即設立「孤獨大臣」一職負責統籌因應孤獨的策略。日本今年也設置了「孤獨事務大臣」。


●新冠肺炎疫情的終結,似乎還看不到盡頭,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終結另一種現代流行病-「孤獨」,追本溯源地了解這個感受的發生原由、學習怎麼轉換或與其好好共處,後續亦能避免其他身心疾病的發生。孤獨不是一種疾病,卻與許多身心疾病有關連,甚至可能是導因之一。追本溯源,我們就能找到解方以對症下藥。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賴德仁指出,台灣的自殺率與失業率息息相關,根據統計,中年男性自殺人數從2015~2019年皆居全國自殺總人數之冠,以2019年為例,3864人自殺身亡,中年人就有1483人,其中男性970人,女性513人,男性人數遠多於女性。面對工作壓力,許多男性被「不能認輸、男人是強者」的觀念害慘了,縱使難過也不願對外求助「我快不行了」,於是用藉酒澆愁處理內在的孤獨,忽視自己的情緒反應與需求,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解決。


●男女孤獨感的差別到60歲以上,甚或80歲以上更明顯,有些男性退休後不知如何度日,尤其是過去生活裡只有工作,沒有休閒嗜好或參與社團活動、不太與人互動者,是很孤獨的族群。退休後可能到處批評、在家發脾氣,尤其職位做到很高的男性,心境落差更大。以前在公司被阿諛奉承,回歸家庭後不再受擁護,成天囉哩囉嗦,被妻子和家人討厭,更容易變成孤獨一族。


●至於女性,賴德仁醫師提醒,仍有兩個族群要特別注意:

1.未婚且無親密伴侶者

白天上班,晚上獨處,長期下來可能變得孤獨卻不自知。

2.進入空巢期的女性

當孩子長大離家,突然不知為誰而活,不被需要的感覺很失落,此時要讓自己有事可做,無論是姊妹淘聚會或嘗試新事物,例如學習年輕時沒機會學的東西,為自己圓夢,或參加志工活動增加與社會的連結及歸屬感。


●孤獨的靑少年上網易有成癮的風險。網絡成癮會進一步加劇他們的不適,例如憂鬱症。因此,解決孤獨問題也是防止過度使用網路的重要渠道。孤獨感的時間延續越長,越容易出現有害的網路使用現象,也越容易出現各類身心健康問題。


●覺察孤獨是改善孤獨的第一步,一旦覺察接著要思考如何改變,例如與其抱怨沒有朋友要理你,山不過來,你就過去吧!先從你最想念的人開始聯絡,幫自己找回社交關係,老朋友有情感基礎,重新連線會比交新朋友來得容易,不去嘗試怎麼知道不會成功?每天做一、二件事練習,感受一下每踏出一小步的感覺如何?或是每天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例如泡一杯好茶、買一盆小花、到公園散步或去郊區泡溫泉,一年下來就有365件微小而愉悅的事,透過改變,讓自己感覺每天都好一些。


●有效減輕孤獨感:

1.覺察自身所需的人際功能。

2.學會和自己相處,並培養興趣嗜好。

3.踏出第一步。

4.學習表達、反思並換位思考。


●五C建議:

1.concordance和諧一致:當一個人和別人交流時,是否能呈現内在、 外在皆一致和諧的狀態。

2.companionship陪伴:應先接納孤獨者源於過往經驗而導致當下很難表述的現況,然後同理他,用等待和陪伴讓他慢慢觀察、感受到這段關係是不具威脅的,將有助於彼此的互動。

3.community社群/社團:有時在過程中藉著參與成員的分享、談話,發現別人也有類似的狀況時,比起聽人說「你應當如何如何」會更有效果。

4.custom文化

5.communion宗教信仰

~葉雅馨/戴怡君/黃嘉慈/黃苡安/李碧姿/鄭碧君
~《和自己在一起:後疫情時代的孤獨》

#和自己在一起
#後疫情時代的孤獨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和自己在一起》】↓↓
https://easyfun.biz/2yQ--

【金石堂購買《和自己在一起》】↓↓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7會員
2.5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你我深藏心中陰暗角落不願被看見的一部分,那不是錯,只是特質。
Thumbnail
2025/04/09
★你我深藏心中陰暗角落不願被看見的一部分,那不是錯,只是特質。
Thumbnail
2025/03/21
★高敏感特質,可以令我們更感知世界的一切,是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高敏感特質,可以令我們更感知世界的一切,是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3/03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Thumbnail
2025/03/03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社會傾向將孤獨戴上一頂可憐的帽子,例如哪個藝人去世但未婚生子的新聞,又或者是「1-10級孤獨等級表」的網路文章,處處渲染我們對孤獨的認知。 也因此,因為害怕和邊緣畫上等號,於是跑趴、泡社群、玩交友軟體,成了暫時的安慰劑。再嚴重一點的,還會勉強自己討好不同頻率的人、硬加入不屬於自己的團體,說服自己表
Thumbnail
社會傾向將孤獨戴上一頂可憐的帽子,例如哪個藝人去世但未婚生子的新聞,又或者是「1-10級孤獨等級表」的網路文章,處處渲染我們對孤獨的認知。 也因此,因為害怕和邊緣畫上等號,於是跑趴、泡社群、玩交友軟體,成了暫時的安慰劑。再嚴重一點的,還會勉強自己討好不同頻率的人、硬加入不屬於自己的團體,說服自己表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我們來談談孤獨感這件事情。 人類是群居動物,孤獨對我們來說一直是負面的情緒感受。孤獨感甚至被人認為是疾病,相當於每日抽15根菸。 我們會因為性格、家庭、性別、社會、經濟狀況等等因素,而感到受不同程度的孤獨。目前對於孤獨感的研究較多都是負面的影響,它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被環境影響了嗎? 我們來談談孤獨感這件事情。 人類是群居動物,孤獨對我們來說一直是負面的情緒感受。孤獨感甚至被人認為是疾病,相當於每日抽15根菸。 我們會因為性格、家庭、性別、社會、經濟狀況等等因素,而感到受不同程度的孤獨。目前對於孤獨感的研究較多都是負面的影響,它
Thumbnail
孤獨,這種現代情感疾病,如同一種情感上的麻風病,逐漸侵蝕著現代人的心靈。 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還危及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它讓我們失去了與他人的聯繫,感受不到溫暖和關懷。根據統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受到孤獨的困擾,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老年人。
Thumbnail
孤獨,這種現代情感疾病,如同一種情感上的麻風病,逐漸侵蝕著現代人的心靈。 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還危及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它讓我們失去了與他人的聯繫,感受不到溫暖和關懷。根據統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受到孤獨的困擾,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老年人。
Thumbnail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一個人的長期健康心理問題,可能對健康和提早老化,什至提早死亡的影響。 A.紐西蘭研究 在2021年,紐西蘭針對230萬西蘭人,進行的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精神健康有問題者,這些人的身體疾病發生率,和死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也就是有健康心理問題者,其身體容易有疾病
Thumbnail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一個人的長期健康心理問題,可能對健康和提早老化,什至提早死亡的影響。 A.紐西蘭研究 在2021年,紐西蘭針對230萬西蘭人,進行的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精神健康有問題者,這些人的身體疾病發生率,和死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也就是有健康心理問題者,其身體容易有疾病
Thumbnail
你覺得孤獨嗎? 你知道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嗎?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趨緩,但也讓孤獨病更嚴重了。 英國和日本相繼成立了「孤獨部門」。 孤獨病在日本有複雜的因素,甚至連去年前首相被暗殺也有關。而前幾天又發生了暗殺首相的事件。本文帶你一併了解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你覺得孤獨嗎? 你知道孤獨會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嗎? 新冠疫情雖然已經趨緩,但也讓孤獨病更嚴重了。 英國和日本相繼成立了「孤獨部門」。 孤獨病在日本有複雜的因素,甚至連去年前首相被暗殺也有關。而前幾天又發生了暗殺首相的事件。本文帶你一併了解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鮮少與外界和家人互動,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又稱作「獨居死」或稱為「孤獨死」,這不是單身的專屬很多是已婚者。 韓國「孤獨死」人數近五年飆升4成 「50至59歲」最嚴重 2022年12月14日 週三 下午5:53新聞-孤獨死亡飆升 最近孤獨的新聞很多,看多了覺得心裡很不
Thumbnail
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鮮少與外界和家人互動,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又稱作「獨居死」或稱為「孤獨死」,這不是單身的專屬很多是已婚者。 韓國「孤獨死」人數近五年飆升4成 「50至59歲」最嚴重 2022年12月14日 週三 下午5:53新聞-孤獨死亡飆升 最近孤獨的新聞很多,看多了覺得心裡很不
Thumbnail
前幾天剛談過”獨老"問題,今天(民111-12-12)的聯合報/ 頭版就根據該報「2022退休力大調查」出現<「一個人海嘯來襲」>附標題是「獨居成常態,要及早準備」。內文的標題含「一人生活,疫情下提早預習。」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全球興起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居家上班,一個人吃飯睡覺,盡量避免與人接觸
Thumbnail
前幾天剛談過”獨老"問題,今天(民111-12-12)的聯合報/ 頭版就根據該報「2022退休力大調查」出現<「一個人海嘯來襲」>附標題是「獨居成常態,要及早準備」。內文的標題含「一人生活,疫情下提早預習。」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全球興起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居家上班,一個人吃飯睡覺,盡量避免與人接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