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概念化系列-曾一平諮商心理師>>
如果從事輔導,心理,社工等等接觸到比較心理層面的助人工作,就會發現一件事:諮商輔導常常都是要橘子給蘋果。
例如案主來的時候是希望助人者改變他的孩子,最後我們給他的卻是改變親子關係的可能性。
又例如單位轉介一個常與人衝突的案主,希望我們降低他的攻擊傾向。最後我們給的卻是想辦法提升他的自尊,與討論如何培養他的興趣。
會產生這樣的狀況,往往是因為,案主一開始的主要問題,都是長期議題的冰山一角。因此跟案主討論主述問題怎樣解決時,案主無法執行問題解決的策略,或是直接就抗拒助人者的建議。
舉個日常建議無效的例子:
友人A:那爛人一直劈腿,我到底要不要跟他分手。
我:喔喔你也煩惱好幾年了,乾脆分一分阿,下一個會更好。
友人A:我也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更好,要怎麼提也是很頭大。
我:不然你就先去參加一些有興趣的活動,多認識一些人。
友人A:是可以拉,但是我之前去參加,也是很難跟人講上話,就算可以講上話,人家也不見得對我有興趣。
我:喔喔先不要想那麼多拉,先培養一下興趣,人家不是都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友人A:對阿,但是我就提不起勁,一天結束後也很累了沒啥力氣再去參加活動。欸你覺得我到底要不要分手。
我:……..
以上的情境是舉例說明,人的長期煩惱,給出問題解決的建議常常很難產生效果,除非對方已經想要積極改變自己。然而,在助人工作的領域,不管是自願還是非自願案主,想要積極改變自己的人真的很少,話說回來,願意積極改變自己的人好像本來就很少?
因此助人者要入門需要幾個基本概念:
- 主述與長期心理議題的差別
- 長期議題無法單靠問題解決模式處理
- 長期議題會造成案主與助人工作者求助與互動的障礙
主述與長期議題的差別:
- 主述-自傷憂鬱案主
- 案主自認的煩惱:希望家人可以更關心自己
- 長期心理議題-自尊低落、習慣壓抑深層情緒、會自行猜測他人的期待並逼迫自己達成、
- 助人關係的困境-案主持續的沮喪與無助,陳述家人對自己的傷害,助人者也感到無能為力。
這個例子可以發現,案主持續的在憂鬱的狀態,也希望家人改變為更加關注自己,而不是自己有所改變。因此在助人關係的互動中困境就變成是助人者無法改變案主的家人,也難以改善蓋主當前的狀態而陷入膠著。
另一方面,如果助人者聚焦在長期議題,例如案主自尊低落,那麼在諮商輔導的關係中有沒有機會讓案主體驗到自尊可以提升,就會是一個可能的工作目標。又例如案主的長期議題是壓抑深層情緒,那麼反映案主深層壓抑的情緒也可能是一個可能的方向。
- 主述問題:家暴受害者
- 案主自認的煩惱:孩子做家事很被動,習慣差叫不動
- 長期心理議題:家庭系統互動的惡性循環、低估他人困境的認知模式、習慣迴避的人際因應策略
- 助人關係的困境-案主習於迴避,可能產生案主不穩定出席,流失率高,不願意執行助人者的建議卻也不表態,而形成助人關係無法持續。
這個例子則是非自願案主的情況。案主是經由社會處轉介的家暴受害者,對於情緒暴躁的並過度飲酒的伴侶,案主以漠視的方式冷處理伴侶。因此會談的焦點往往集中在對孩子的管教,並認為孩子使用網路過度,叫孩子做家務也叫不動。此情況下,助人者嘗試了建議案主考慮離婚,或是討論如何讓孩子增加做家務的動機都難以產生效果。
如果回到案主潛藏的長期議題是容易低估他人的煩惱,例如案主有意無意地低估了家庭暴力對孩子的情緒影響,助人者的工作焦點就是反映出孩子在家暴家庭中的困境,而面對這個困境案主自己跟孩子因應方式的討論。
小結
從本文可以發現,主述問題還有案主自認的煩惱,往往不是真正的長期議題。能接觸到一些長期議題,對於案主有機會產生長期的效能,而從主述問題的焦點挪動到長期議題,就是助人專業能力中的"主述的遷移",要達到主述遷移,也就是要橘子給蘋果的效果,需要議題的辨識能力與足夠的介入策略。一平將會持續探討如何可以產生主述遷移的方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