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書會被稱之為世界名著?所謂的世界名著,指「大家都聽過這本書,但都沒人讀過原著」,這就是世界名著。
普魯士教育體系
學政治的,很少有人會去讀霍布斯的《利維坦》、馬克思的《資本論》;學法律的,很少有人會去讀盧梭的《不平等的起源》與《社會契約論》、洛克的《政府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學經濟的,很少有人會去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李嘉圖的《賦稅原理》、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學社會學的,很少有人會去讀韋伯與涂爾幹的原著;學哲學的,很少有人會去讀康德與黑格爾的原著。
這些西學的傳統世界名著,為什麼會讓人感到很難讀?有些人連打開、嘗試閱讀的勇氣都沒有,更多人則是翻了沒幾頁之後,就讀不下去,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啟蒙運動前後的書籍,對比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書籍來說,有個非常大的差異,那就是,這些世界名著,全部都是橫跨好幾個領域,沒有任何一本著作,是單就一門學科,就能完成的著作。
舉例來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這本被譽為現代經濟學的開山始祖,不單單只有經濟學,還有社會學的實證考察,更隱含哲學的思辨;馬克思的資本論,你把它歸類在政治學,也對;歸類在經濟學,更對;歸類在哲學,沒問題;歸類在社會學,好像也沒錯。簡單來說,從我們今天的角度回頭看,這些世界名著的作者,每一位,都是「通才」,而非「專才」。
問題是,我們如今的高等教育,大學區分出這麼多科系,而且越分越細,意味著,我們當代的主流玩法,是專才教育;而專才與通才,兩者的教育方式?差異,實在太大了!因此,這些世界名著,有時不免會讓人感到好像在讀天書,看不懂這些書在說什麼,也就不是那麼讓人意外了。讀得非常吃力、或壓根讀不懂,很正常。
我們現在這種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尤其大學區分出許多科系,這種專才教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這是18世紀與19世紀之間,由普魯士(德國的前身)所提出,這一整套專才教育的機制設計,被稱做普魯士教育體系。沒錯,現在全世界都是玩這一套,大概已運行了200年左右,以人類的整體歷史而言,其實並不長。
這套專才教育的機制,為什麼會被設計出來?主因,是為了迎合工業革命,準確地來說,是為了迎合工業化之後的生產線製造模式:所有的製作環節被拆解後,每位工人只需掌握其中某一個環節,經由生產線的組裝,Step By Step,產品,就被製造出來了。這樣的生產模式,更有效率。
為了讓這種更有效率的生產模式可以實現,因此,如今,這套專才教育的機制,也就這樣隨之應運而生(其來有自,並非源於上帝的天啟)。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某一顆小小螺絲釘,配合在一起時,就能讓社會順利運作。當你看到這段話時,是否忽然覺得…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專才教育VS通才教育
如今的這種專才教育好?還是過去的通才教育好?各有利弊,我們很難客觀地比較出完整的好壞。
至於比較這兩套機制之間的利弊得失,我相信你心裡應已大致有譜,可以說出一番道理,我就不廢話了。只是,若讓我稍微多嘴個兩句:專才教育,不過是最近這200年的事。200年以前,東西方都一樣,都是通才教育的機制;近200年來,東西方都一樣,都是專才教育的機制。
西方,特別是啟蒙運動時期前後的著作,為什麼都這麼難讀?因為都是通才教育的產物,都是橫跨好幾個領域的作品;東方,傳統的國學,為什麼都這麼難以入門?因為也都是通才教育的產物。所以,若我們自身不具備一些跨領域的能力?國學,確實是讓人很難入門沒錯,我們很難看清國學的樣子。
為什麼國學能夠打開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在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時,容易形成有別於一般人的獨特觀點?因為,當你對國學入了門、上了手,其實,你會在不自覺之間,很自然地,具備通才的素養。我認為,這是國學之所以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補充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討厭音樂吧?在我高中時期,喜歡聽王菲和宇多田光的歌,其實我聽不懂歌詞,只是喜歡這兩個人的嗓音,而且我很討厭嘻哈音樂,我覺得很吵;20歲之後,突然變得喜歡嘻哈音樂,我聽得懂了,知道怎麼欣賞嘻哈了,嘻哈特有的那種直白敘事方式,確實是挺有魅力的;25歲之後,喜歡上靈魂樂,能夠理解像是瑪麗亞凱莉、惠妮休士頓的唱腔,為什麼能夠打動人;30歲之後,明明以前都不懂,但就像突然開竅似的,我忽然能夠明白李宗盛的歌詞了,原來,聽歌會聽到想掉眼淚,這件事,是真的,即便李宗盛的歌聲,並沒有好聽到哪去;35歲之後,有次,我一位很好的哥們,推薦我聽巴哈,他說他習慣聽巴哈,有助於他集中精神,因為我這位哥們的關係,我不只聽巴哈,也聽莫札特、蕭邦、久石讓,變得喜歡聽這些沒有歌詞,最純粹的音樂。
我依然喜歡音樂,一直都喜歡音樂;只是隨著年齡段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偏愛而已。巴哈、蕭邦的音樂,有比較高尚嗎?有比熱狗的嘻哈音樂高級嗎?並沒有!交響樂或嘻哈音樂,都只是一種我理解世界的方式而已,我都喜歡!不存在哪種音樂類型比較高級、哪種比較低級的說法,而且,我認為這種比較,挺無聊的,且毫無意義。
同理,國學,是不是一種高大上的學問?你想太多了!就算你不懂國學、抗拒國學,會怎麼樣嗎?不會怎樣!不懂國學,又不會死人!反之,就算哪天讓你讀懂了國學,你會從此高人一等嗎?你真的想太多了!國學,只是提供我們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僅此而已。以音樂為例,國學,不像嘻哈音樂,它沒有那麼直白好懂、沒有那麼親民;國學,比較像是李宗盛的歌詞,需等到稍微有點年紀,多了些人生閱歷之後,才能體會得到國學的「意境」、領略國學的魅力。
無論是國學的孫子兵法、金庸的笑傲江湖,還是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它們分別對我有不同的幫助,對我而言,都是優秀的作品,不存在所謂的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