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活 】第15課(最後一課):你還活著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截至更新這篇文章的2023/06/05,760天來我經歷了8次或近或遠的死亡。或近,是自己的親人與熟朋友;或遠,是朋友的親人或多年前曾經共事熟悉的長輩。

共同點是:無常。這8位逝者,沒有一個人的離開是大家覺得「時候應該差不多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了離開的時間呢?深究這個問題,並無意義。


在最後一課,本書作者生死學與臨終關懷的兩位老師Dr. Elisabeth Kübler-Ross, Dr. David Kessler提問,也是自問:

我們只能在生命的起點與終點看到自己的本質嗎?其他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本質只能視而不見嗎?

  平凡的事實難道只能在極端的情勢下才能顯露?

他們在臨終病床邊,深刻體會到人在被推向生命的盡頭時才能看得最清楚,病人在分享生命的故事時,也教導我們生命的可貴。Dr. Elisabeth Kübler-Ross更以他自身面臨死亡的過程,展現了對這個問題的回應。

  
真正需要深究的問題是:活到目前為止,這就是我想要的生命嗎?

常常想著死亡,會讓我們活得更有熱情,這裡有深入討論

  我們每個人到了生命的某個時刻總會這樣問自己。真正的悲哀不在乎生命短暫,而在於我們總是到最後才看見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謝謝你從第一課看到最後一課,這15篇文章是看了15年的好書[用心去活],多次的讀書討論會與我自己的心得彙整。

祝福你,用心去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生命,不虛此行嗎?
91會員
118內容數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2025/03/06
他都不承擔家庭責任,我忙得要死,跟他說了好幾次也沒有用。 我爸就是每件事都持反對意見,我做什麼他都可以嫌,在他眼裡沒有一件事情值得肯定。 我爸媽大吵30多年,我想了很多方法;有時候他們會聽,但很多時候又吵了,每次回家都很心累。 她想要什麼我都會滿足她,要多少錢都給她;喜歡去哪裡旅遊都隨她,只是
Thumbnail
2025/03/06
他都不承擔家庭責任,我忙得要死,跟他說了好幾次也沒有用。 我爸就是每件事都持反對意見,我做什麼他都可以嫌,在他眼裡沒有一件事情值得肯定。 我爸媽大吵30多年,我想了很多方法;有時候他們會聽,但很多時候又吵了,每次回家都很心累。 她想要什麼我都會滿足她,要多少錢都給她;喜歡去哪裡旅遊都隨她,只是
Thumbnail
2024/12/15
一位年輕女性面臨的感情焦慮,關於對未來婚姻及伴侶相處的擔憂。 妳也是正處於關於感情、家庭和個人成長的憂慮或焦慮嗎?這是一種面對內心不安的勇氣寫照。來看看女主角打算怎麼做。
Thumbnail
2024/12/15
一位年輕女性面臨的感情焦慮,關於對未來婚姻及伴侶相處的擔憂。 妳也是正處於關於感情、家庭和個人成長的憂慮或焦慮嗎?這是一種面對內心不安的勇氣寫照。來看看女主角打算怎麼做。
Thumbnail
2024/04/24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4/24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1.      人必然會迎接死亡 就像春夏秋冬一樣,人也會有生老病死,死亡可以說是大家的必修課、共同學分,再扣除工作和睡覺的16小時,扣掉吃飯的3小時,洗澡上廁所雜事的2小時,一天自由的時間不到3小時,一天只有八分之一,八年只有一年,八十年也只有十年,真的不多。   或許當你退休,當你財富自由
Thumbnail
1.      人必然會迎接死亡 就像春夏秋冬一樣,人也會有生老病死,死亡可以說是大家的必修課、共同學分,再扣除工作和睡覺的16小時,扣掉吃飯的3小時,洗澡上廁所雜事的2小時,一天自由的時間不到3小時,一天只有八分之一,八年只有一年,八十年也只有十年,真的不多。   或許當你退休,當你財富自由
Thumbnail
生命究竟該如何確實的計算其長度呢,我想,那是完全無解的。年紀較輕的時候,不曾思考過死亡,總覺得那是人生很後面才會發生的事情,那麼,人生很後面,到底是多後面呢?
Thumbnail
生命究竟該如何確實的計算其長度呢,我想,那是完全無解的。年紀較輕的時候,不曾思考過死亡,總覺得那是人生很後面才會發生的事情,那麼,人生很後面,到底是多後面呢?
Thumbnail
#好書嚴選—論死亡與臨終:生死學大師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出版逾50年,是每個欲探討、了解死亡與臨終在人類生活世界經驗的人必讀的經典——《論死亡與臨終》,是20世紀晚期最重要的死亡心理學研究資料。
Thumbnail
#好書嚴選—論死亡與臨終:生死學大師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出版逾50年,是每個欲探討、了解死亡與臨終在人類生活世界經驗的人必讀的經典——《論死亡與臨終》,是20世紀晚期最重要的死亡心理學研究資料。
Thumbnail
本篇呼應好友k老師的「有一天,若我們變老⋯」的某集padcast的主題,為人的生命有感而發,遂寫此文共享之。
Thumbnail
本篇呼應好友k老師的「有一天,若我們變老⋯」的某集padcast的主題,為人的生命有感而發,遂寫此文共享之。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截至寫這篇文章的2022/10/28,663天來我經歷了7次或近或遠的死亡。 或近,是自己的親人與熟朋友;或遠,是朋友的親人或多年前曾經共事熟悉的長輩。 他們的共同點是:無常。沒有一個人,是在大家覺得「時候應該差不多了」的時候。 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了離開的時間
Thumbnail
截至寫這篇文章的2022/10/28,663天來我經歷了7次或近或遠的死亡。 或近,是自己的親人與熟朋友;或遠,是朋友的親人或多年前曾經共事熟悉的長輩。 他們的共同點是:無常。沒有一個人,是在大家覺得「時候應該差不多了」的時候。 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了離開的時間
Thumbnail
生、老、病、死的人生過程中,"死亡"這一門功課是否是你曾經想過的?佛教說:「生死皆自在」,你認為呢?
Thumbnail
生、老、病、死的人生過程中,"死亡"這一門功課是否是你曾經想過的?佛教說:「生死皆自在」,你認為呢?
Thumbnail
規劃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請用你手邊的一張紙跟一枝筆,規劃你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例如,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結婚、讀研究所、生小孩(?)、創讀書會社群、環島、成為作家、把台南的咖啡廳都去過一輪……。不過,請等一下,你怎麼能確保你還有二十年?進一步說,你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在明天來臨?但你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Thumbnail
規劃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請用你手邊的一張紙跟一枝筆,規劃你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例如,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結婚、讀研究所、生小孩(?)、創讀書會社群、環島、成為作家、把台南的咖啡廳都去過一輪……。不過,請等一下,你怎麼能確保你還有二十年?進一步說,你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在明天來臨?但你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Thumbnail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Thumbnail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Thumbnail
明知我們終將死亡,但偏偏許多人又難以正面迎視。 因為雖然可以確定的是人人都會邁向死亡,卻無法確定如何死又何時死。 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迴避面對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恐懼自己不得好死或死亡那刻留下無盡後悔與遺憾。
Thumbnail
明知我們終將死亡,但偏偏許多人又難以正面迎視。 因為雖然可以確定的是人人都會邁向死亡,卻無法確定如何死又何時死。 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迴避面對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恐懼自己不得好死或死亡那刻留下無盡後悔與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