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療】心理界限比物理界限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個案的議題或許最終是心理師自身議題的救贖。不去面對的,還是得去面對,無法跨越的,換來可以跨越的契機。
Kimi因為厭惡公婆靠近孩子而來,抗拒公婆抱孩子,跟孩子親近,而對公婆的厭惡感也危及到婚姻。
跟公婆住在一起的我,其實也困擾住在一起的感受。我雖對公婆無強烈厭惡的感受,但的確很不喜歡過度靠近親密的感覺,我很能體會Kimi的感受。
除了生活習慣不太一樣外,另外做為一個獨立個體的狀態,很難容忍別人進入到我的結界範圍,即便他是另外一半的家人,但對我來說就算再怎麼好,也不是我的家人。但我知道這隱含自己比較深層的議題,困難相信人別。
記得孩子剛出生時,我感到自己像個母猩猩,極度不喜歡孩子被抱,其他人抱孩子可以,但公婆抱孩子時我就會有種不舒服的感受,為了表現文明識大體,只能將不舒服感受壓下去,我當時是用動物本能來解釋自己情緒。但現在回過頭看,或許我很害怕孩子被搶走,而且對方又是跟我孩子有血緣的人(對於自己的父母我不害怕,因為我感到我父母是看重我的),感到自己在擁有孩子的主場上不是全然的有利。
以客觀來說,公婆都是很好的人,公公溫文有禮,婆婆不拘泥小節,平常都是願意幫助弱小的人,他們在路上或生活中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鼓勵孩子對人多點包容和同情心。
然而我理智上知到公婆的善良和好,但進入到生活中密切相處時,卻很難忽略不想親近或維持緊密關係的感受,因此在互動時我呈現出來的樣子有時就會顯得淡漠,或是看起來不太愉快,我內在感到有些緊張無法放鬆的情緒。
我一直很困擾這樣的狀態,我的理智和內心經常打架,但我還是會忍不住順從內心的感受,表現出疏離拒絕的行為。
在會談時我感到這議題我還沒有完全處理好,我要怎麼協助Kimi去渡過呢?
仔細聆聽Kimi的生活經驗,一邊給予回覆,發現我們都害怕自己的獨立完整性被破壞,一直以來我們都是致力保有自己的界限在生活,我們做自己想要的決定,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結婚與生孩子後的剎那間,對方父母對孩子無界限愛的延伸,讓自己感到被入侵,也感到很難扭轉另外一半乃至於孩子被公婆壟在無界限的關係和愛裡,這樣的感受讓我們害怕,很怕自己保有界限的狀態被破壞。
我對著Kimi說:如果我們能對自己承諾,不管對方如何表現,但我們仍可以堅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會照自己想要的教導孩子、經營家庭,那麼是否心理界限確認了,那麼物理界限也就可以鬆綁了呢?
我對Kimi這麼說時,我彷彿也對自己這麼說著,我還不確定Kimi是否感到有幫助,但對我來說,心理的警戒感有稍微鬆綁一些。治療結束回家後,我感到能比較自在和公公對話。
或許心安定了,到哪都會自由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聊。自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以前覺得生氣時候要人深呼吸緩解情緒,這個方法爛透了。 直到自己成為心理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呼吸來緩解自己與他人緊張、焦慮的心情後,才接受這是一個可以平穩情緒的方法。思考後發現,以前感到生氣時用深呼吸調節情緒方法很爛,並不是深呼吸這方法不好,而是突然要在日常都沒有做過呼吸練習的人,在生氣的當
從孩子可以坐在我盤腿後的雙腳上,我經常就抱著他們讀書,一開始從布書、厚紙板的書,到現在故事結構比較完整,或是科普的書等,涉略比較廣泛。 一開始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只帶他們看圖片,然後命名,搭配各種圖片的狀聲詞或動作,例如看到狗狗就汪汪,小羊就咩咩,有蝴蝶的就把書當作蝴蝶的翅膀開闔,小孩就感到看書是好玩
最近心理治療個案量下滑,舊案結束新案還未進來,治療量下滑最直接影響的當然是收入,但是冷靜思考,即便是手邊僅存的工作量,得到收入安然度日是沒問題。 即便理智上思考是如此,但對金錢焦慮的情緒會不自主的襲捲而來。有時會心底自嘲,心理師在意金錢,好像不免有銅臭味,這麼不空靈怎麼渡人焦慮。對於心底這樣批評自己
我是一位心理師,聽別人說話和為別人治療是我的工作。 我也是一個人,人類會有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承擔的社會責任、期待框架,這些我一個也沒有比別人少過。心理師訓練的其中不成文的手則,成為別人治療師之前得自己也進行過治療。這是手則,比較是成為一位心理師的教戰方針,而不是守則,規定得遵守這件事。自聊自療是
我以前覺得生氣時候要人深呼吸緩解情緒,這個方法爛透了。 直到自己成為心理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呼吸來緩解自己與他人緊張、焦慮的心情後,才接受這是一個可以平穩情緒的方法。思考後發現,以前感到生氣時用深呼吸調節情緒方法很爛,並不是深呼吸這方法不好,而是突然要在日常都沒有做過呼吸練習的人,在生氣的當
從孩子可以坐在我盤腿後的雙腳上,我經常就抱著他們讀書,一開始從布書、厚紙板的書,到現在故事結構比較完整,或是科普的書等,涉略比較廣泛。 一開始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只帶他們看圖片,然後命名,搭配各種圖片的狀聲詞或動作,例如看到狗狗就汪汪,小羊就咩咩,有蝴蝶的就把書當作蝴蝶的翅膀開闔,小孩就感到看書是好玩
最近心理治療個案量下滑,舊案結束新案還未進來,治療量下滑最直接影響的當然是收入,但是冷靜思考,即便是手邊僅存的工作量,得到收入安然度日是沒問題。 即便理智上思考是如此,但對金錢焦慮的情緒會不自主的襲捲而來。有時會心底自嘲,心理師在意金錢,好像不免有銅臭味,這麼不空靈怎麼渡人焦慮。對於心底這樣批評自己
我是一位心理師,聽別人說話和為別人治療是我的工作。 我也是一個人,人類會有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承擔的社會責任、期待框架,這些我一個也沒有比別人少過。心理師訓練的其中不成文的手則,成為別人治療師之前得自己也進行過治療。這是手則,比較是成為一位心理師的教戰方針,而不是守則,規定得遵守這件事。自聊自療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