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感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寫過一篇「吼出來」文章後,收到一個讀者訊息問:
「如果我碰到一些事情或人時,常忍不住想大吼,是不是不太正常?」
親愛的朋友,這跟正不正常沒有關,跟「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身體、情緒在說話?」有關。(經讀者同意分享)

想大吼,可能跟累積、壓抑已久的感受有關,可能跟被忽略的想法、聲音有關,可能跟被一直踩到的界限有關,這些,如果常常沒有留意自己感覺如何,問問自己:「你現在覺得如何?」,可能久了之後,就像溪水暴漲,需要有出口。
各種感受就是感受,不用急著貼上標籤:
「我這樣很不正常」、「我很焦慮」,
就像是一種訊號,提醒我們各種對人事物的反應。
但情緒需要調節,如果沒有適時適量地調節壓力和情緒,久了之後,可能就會最激烈、馬上~啪~地斷線的方式,一次全部發出來,
最重要的,最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能自由地感受。

而像身體、生理上的舒適度,對我們的感受/評價,也會有影響。
比如:當你肚子餓時,可能對於眼前要處理的事情更容易覺得不耐煩。
比如:當你覺得疲累時,可能對於本來覺得可以容忍的事,更容易爆發出來。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坐在舒適或不舒適的房間,然後詢問他們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坐在舒適房間那一組所報告的滿意度較高。」- -書「讓感受自由」頁49
而留意身體感受,從身體動作開始,能從中練習自我照顧,當最能同理和了解自己的那個人,並清楚自己對各種情境的反應和選擇。
比如:
覺得有壓力,講話速度不知不覺越來越快時,試著慢慢地說,刻意放慢速度,能夠恢復專注力,並提高覺察能力。
想像一下,當我們散步時,看到的風景,跟坐高鐵時,看到的窗外風景,有何不同 ?散步時我們會留意到不一樣的點、巷子裡的小店等。
身體動作與情緒是互相連結影響的,當速度減慢時,我們會開始留意自己,去感覺自己。
當我們發現、留意到自己的感覺,透過做出動作,能更接近情緒,也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從呼吸、身體動作的轉變中,觀察情緒的變化,以及發現背後的聲音/需求。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出現涼意,漸漸進入秋天,最近工作上,常碰到大家提「覺得孤單」這個主題。(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季節溫度等周期變化,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喔。) 在異地、生病、受傷、各種分離如失戀等等事情,更容易引發「覺得自己一個人」,「覺得孤單、寂寞」的感受,但我們也可能在一群人中、在熱鬧歡樂的聚會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當我們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時,會開始覺得麻、酸,甚至痛,於是我們改變姿勢,站起來、伸伸懶腰等。 而當我們一直卡在壓力、焦慮的情緒與想法,如同情緒狀態維持某一個姿勢太久,又如何提醒自己:需要放鬆一下呢?
你也常習慣,碰到煩惱,就一直「想」原因?「想」解決方式嗎?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想法」不再是解決煩惱的唯一方式,還可以透過「動身體」,比如: 以自己喜歡的速度散步,能減輕壓力感,也能夠連結到更多想法和方式。 因為,當我們動身體時,大腦處理資訊、情緒等的部位同樣被啟動,展開一場「身心對話」: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你說了幾次的不知道、想不起來,好像失去方向、迷路了,我想邀請你動一動,回到身體的感受看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你抬起頭看看我,點點頭。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出現涼意,漸漸進入秋天,最近工作上,常碰到大家提「覺得孤單」這個主題。(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季節溫度等周期變化,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喔。) 在異地、生病、受傷、各種分離如失戀等等事情,更容易引發「覺得自己一個人」,「覺得孤單、寂寞」的感受,但我們也可能在一群人中、在熱鬧歡樂的聚會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當我們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時,會開始覺得麻、酸,甚至痛,於是我們改變姿勢,站起來、伸伸懶腰等。 而當我們一直卡在壓力、焦慮的情緒與想法,如同情緒狀態維持某一個姿勢太久,又如何提醒自己:需要放鬆一下呢?
你也常習慣,碰到煩惱,就一直「想」原因?「想」解決方式嗎?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想法」不再是解決煩惱的唯一方式,還可以透過「動身體」,比如: 以自己喜歡的速度散步,能減輕壓力感,也能夠連結到更多想法和方式。 因為,當我們動身體時,大腦處理資訊、情緒等的部位同樣被啟動,展開一場「身心對話」: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你說了幾次的不知道、想不起來,好像失去方向、迷路了,我想邀請你動一動,回到身體的感受看看,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你抬起頭看看我,點點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各種情緒,你是否有觀察並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呢?還是要來看這本書學習如何調整和改變呢?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語言和情緒表達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分享了不同情緒表達方式帶來的心理影響,並提出關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情緒的調節與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各種情緒,你是否有觀察並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呢?還是要來看這本書學習如何調整和改變呢?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語言和情緒表達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分享了不同情緒表達方式帶來的心理影響,並提出關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情緒的調節與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