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諮商CISA之路-就從覺察開始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休息時滑youtube看到又有頻道剪出薩古魯談話的視頻了,這次下的標題很聳動:《全球900萬人跟隨的印度覺者,不用苦修,達到開悟的最簡便方法!》

6分種的內容很精簡,我一直很喜歡薩古魯幽默的詮釋,常常看了是大笑不已,這次的剪出的內容不僅精簡也搭配了音樂,使人自然而然在平靜的狀態下看完,我也忍不住複製連結分享給幾位親愛的人,這週回南投省親的簡大寶依然是體貼的回我:「好喔」就沒下文了,由於他不在身邊我無法以「請他陪我觀看」的理由要他也看,我只好分享我的感想嘗試勾起他「想看看」的念頭。

我才發現,我過去很忠誠於一種狀態,我選擇痛苦,我就無時無刻都在痛苦中,直到我再也不要痛苦了。
這幾年,你陪著我從痛苦轉向快樂,謝謝你相信我可以,我也一定會。
開悟不是一個目標,是我們要達到的一種品質,我極度痛苦帶來的醒悟是開悟。開悟沒有標準,端賴你必須忠誠於你所選擇的狀態。

寫下這段話給簡大寶時我熱淚盈眶,胸口是滿滿的感謝所帶來的溫熱感,結果簡大寶回我一句話讓我大笑也替我打開了文思的龍頭,他說:「可以整理一下放部落格」。

2018年底,我的生命中發生了重大事件讓我的重大創傷再多一個,這次我很難很難再靠著「好勝的意志力」過著表裡不一的假面生活,一切都毀了。那段時間裡我只能呆望著天空,不停流淚自問:「我到底還有什麼辦法活下去?」我的生活空間只剩下我的房間及黎老師上課的教室,並慶幸著還好博士班的人很少,我傾盡全力維持這每個禮拜三小時的「正常生活」,直到我鼓起勇氣向黎老師請求為我進行哲學諮商。

前面幾次的談話我都需要用掉大把的衛生紙,每一次的談話結尾黎老師會拋幾個議題請我思考並要求我記錄下省思的內容。我在這段時期學著接受自己的悲傷,學著與內在小孩對話,也學著透過「情緒、感受」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根深蒂固的習氣,漸漸的我有了力量想要好起來,在某一刻黎老師常於談話時詢問我的一個問題突然鑽進我的思緒,他說:「你似乎很享受痛苦?」當下我愣住了,我怎會享受痛苦?我怎麼可能享受痛苦?但是我過往的行為、思維模式⋯⋯我的老天,我在幹嘛?!

情緒及感受是覺察自我的起點,情緒是對於自我狀態的覺察,感受則是關於自己對他者或某事物的觀點,無論是情緒或感受大多是來自於「自我」以外的人事物,因此黎老師才會提出覺察的對象除了「我」之外,還要「覺察他人」及「覺察關係」。一開始在學習哲學諮商方法CISA法時,我苦思要如何將這套方法系統化、技巧化好方便使用及傳授,直到自己出事不得不成為「來談者(被諮商者)」時我才明白「覺察」雖然是方法,但不是現今流行的「解決問題之技巧」,而是重返「人之為人」的自我修煉之起始。

從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可以探索出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甚至是世界觀,這已是從身體感官及大腦協同運作的層面提升到理智層面的思考,因此「情緒、感受」的形成原因不僅僅是生理、原生家庭、所在環境所給予的被動刺激,更是自我在「不自覺」的狀態下被影響的結果,在哲學諮商中的「覺察自我」是鍛鍊喚醒「覺察」能力的過程,重點不是在將「情緒、感受」的形成原因歸責於自我以外的原生家庭、環境等,而是能學會時時看見自己的「不自覺」有哪些。

四年來我有幸接觸許多方法來鍛鍊「覺察」的能力,有些是間接的使我看見自己及與他人關係的狀態,也有很關鍵的課程及學習使我更清楚哲學諮商為我帶來的助益有多巨大。例如:坊間很流行的領導力課程,是由ICF機構認證培訓出的教練帶領學員認識自我、透過教練引導鍛鍊出領導能力中最重要的影響力。這類課程非常強調「他者」、「團體」,我在此課程中收穫最大的是學會「溫柔」及「忍耐」。

然而已被心理學濫用到失去實在意義的「同理心」,卻是在海寧格家族系統排列的課程中意外收穫,當時我正在與黎老師進行「哲學劇」的教學與實務工作,團隊成員之一即是海寧格家族系統排列培訓出的第一屆華人導師,由於這位美麗的好友的帶領,我很榮幸能加入「新家排」的行列,透過新家排我學會在場域中看見自己的、他人的生命故事,最大最大的收穫是我終於體會到了「他者」。我深刻的感受到黎老師為什麼會提出「互為主體」為哲學諮商的原則之一,我忍不住要強調:不是只用頭腦想,而是理解之外也真切的體會及感受到了他者的狀態。每一次的家排工作為我帶來更寬廣的生命視野,也使我漸漸從心深處湧出對他人的愛,沒有判斷、評語僅是接受及理解。

上個月底,好友邀請我一起與她進行《魔法》的練習,朗達・拜恩的這本著作我認為是相當好的「覺察」練習法,每天我一定會騰出一段時間隨著書本的指引進行感恩,至今是第九天,已出現不可思議的效果。我想起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他主張德行的養成是對真理的認識及不怠惰地實踐,實踐與應用的距離我認為是:實踐是「為真理而做、為做而做」,而應用是「為短暫易逝的利益而做」吧!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仍在某種意識框架中,唯有成為「真正的人」才能真切地體會什麼是自由與幸福,我想我已初嚐其甜美了。

現在,我最感恩的,是過去很忠誠的痛苦著的自己;我也感恩那些我過去想起就有強烈「情緒、感受」的人們,每一個你都使我更確認自己走在「成為人」的路上,感謝你們。

接下來,我要忠誠的喜悅了。

神秘人簡大寶

神秘人簡大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悉貞-avatar-img
2022/12/12
「開悟不是一個目標,是我們要達到的一種品質」 「從覺察自己的「情緒、感受」可以探索出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甚至是世界觀」 「目標」感受上很遙遠,「品質」很貼近生活。您的分享讓我深思,其實「開悟」不在遠處。 常聽到「認識自己」這句話。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是認識自己的開端。 多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茱兒說故事的沙龍
7會員
17內容數
2024/07/27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2024/07/27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2024/07/11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7/11
透過學習哲學諮商,作者開始了一段整合自我的旅程。學習過程讓作者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潛意識,並學會平衡發展理性、情感及靈性,越發有能力陪伴他人。整篇文章探討了與自己對話的重要性,並提到互為主體原則在哲學諮商中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2/21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2024/02/21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基礎就是基本功,基本功就是天天練、時時練、無時無刻都在練。 每次看到推薦文章是與覺察相關的,我一定會點進拜讀,但十篇有九篇都令我失望至極,我以為我會遇到實際走在路上也已獲得智慧的同路人,但是,讀到的大都是雞湯文。 「憑什麼告訴別人該怎麼做?」 這是我從學習哲學諮商的一開始就不停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基礎就是基本功,基本功就是天天練、時時練、無時無刻都在練。 每次看到推薦文章是與覺察相關的,我一定會點進拜讀,但十篇有九篇都令我失望至極,我以為我會遇到實際走在路上也已獲得智慧的同路人,但是,讀到的大都是雞湯文。 「憑什麼告訴別人該怎麼做?」 這是我從學習哲學諮商的一開始就不停問自己的問題,
Thumbnail
學會了,就能突破內在盲點,達成人生目標。 推薦給:想更了解「情緒」、「觀點」、「行為」、「動機」之間關聯的人。自己偶有衝動後悔行事但一直改不了的人。想知道他人行為底下真實原因的人! 最最令我驚訝的是,陳茂雄老師從「演化」的角度去分析情緒,他問:
Thumbnail
學會了,就能突破內在盲點,達成人生目標。 推薦給:想更了解「情緒」、「觀點」、「行為」、「動機」之間關聯的人。自己偶有衝動後悔行事但一直改不了的人。想知道他人行為底下真實原因的人! 最最令我驚訝的是,陳茂雄老師從「演化」的角度去分析情緒,他問:
Thumbnail
在哲學諮商中的「覺察自我」是鍛鍊喚醒「覺察」能力的過程,重點不是在將「情緒、感受」的形成原因歸責於自我以外的原生家庭、環境等,而是能學會時時看見自己的「不自覺」有哪些。
Thumbnail
在哲學諮商中的「覺察自我」是鍛鍊喚醒「覺察」能力的過程,重點不是在將「情緒、感受」的形成原因歸責於自我以外的原生家庭、環境等,而是能學會時時看見自己的「不自覺」有哪些。
Thumbnail
朋友之前分享了一個荒謬的事件,因為沒有把他約出去,就惱羞說難怪是老姑婆之類的話,還在想說ㄟ~沒有這樣的經驗過耶!前幾天就體驗到了。
Thumbnail
朋友之前分享了一個荒謬的事件,因為沒有把他約出去,就惱羞說難怪是老姑婆之類的話,還在想說ㄟ~沒有這樣的經驗過耶!前幾天就體驗到了。
Thumbnail
不管你的答案是「YES!」或「NO!」,今天我都要來分享「如何進行自我覺察?」這個主題,希望看完之後能夠讓你有初步的概念及方法,跟著我一起踏入自我覺察的世界,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經驗中,透過覺察變得更了解自己,並在產生新的看見後,做出與過去不同的選擇與決定,進而有機會得到我們所欲求的人生!
Thumbnail
不管你的答案是「YES!」或「NO!」,今天我都要來分享「如何進行自我覺察?」這個主題,希望看完之後能夠讓你有初步的概念及方法,跟著我一起踏入自我覺察的世界,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經驗中,透過覺察變得更了解自己,並在產生新的看見後,做出與過去不同的選擇與決定,進而有機會得到我們所欲求的人生!
Thumbnail
什麼是「愛自己」呢?我原來的理解是「陪伴自己」,不只是一般人會吃好、穿好、享受生活那種物質層面的愛,我以為是心靈上的陪伴,獨處的時候,看一本好書、聽一段美妙的音樂、修剪、照顧家中的植物......因此,當崇建老師提及「愛自己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時,彷彿被當頭棒喝。
Thumbnail
什麼是「愛自己」呢?我原來的理解是「陪伴自己」,不只是一般人會吃好、穿好、享受生活那種物質層面的愛,我以為是心靈上的陪伴,獨處的時候,看一本好書、聽一段美妙的音樂、修剪、照顧家中的植物......因此,當崇建老師提及「愛自己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時,彷彿被當頭棒喝。
Thumbnail
去找到了這些情緒的狀態,那個過程並不會是舒服的,因為頭腦經常會抗拒會質疑:「我真的有嗎?」認識自己的道路是一條冒險的路,需要很大的勇氣。 崇建老師這一條路大概是從2001年開始,一直走到了大概2012年,他又有了非常細微的、新的發現,身體有非常多的部位有著細微的感覺,可以很細微地辨識及感覺。
Thumbnail
去找到了這些情緒的狀態,那個過程並不會是舒服的,因為頭腦經常會抗拒會質疑:「我真的有嗎?」認識自己的道路是一條冒險的路,需要很大的勇氣。 崇建老師這一條路大概是從2001年開始,一直走到了大概2012年,他又有了非常細微的、新的發現,身體有非常多的部位有著細微的感覺,可以很細微地辨識及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