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週練習:運用靜心,擴大對感受的覺察

2022/05/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透過靜心來覺察當下,這個當下指的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件與感受,前幾週的靜心是去感受呼吸,而我一直誤以為就是要專注在呼吸上,直到我去上了羅寶鴻老師的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我才totally understand,不是那麼一回事呢!
一開始的靜心覺察呼吸,是一種練習,練習去觀察在呼吸時身體的感受,當能覺察呼與吸之間在鼻腔的進與出,就能開始擴大去覺察感受,感受在身體是具體,但在心理則是抽象的,若壓抑習慣的會難以分辨,所以可以先由身體開始,感受當下是不是覺得肩膀很緊繃(身體)、胸口悶悶(身體),再往情緒靠近,心情有些沮喪、焦慮、難過、生氣、傷心(心理)。
而我自己在進行靜心時,有時候會覺得好煩躁,原來煩躁是未被拆解過的感受,當試著再去問問煩躁是不是有些生氣、焦慮、挫折呢?這些感受馬上浮了上來,更加明顯原來煩躁只是一個大統包而已,這一包裡面還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只是我們對於情緒的字彙描述真的很少,再加上過去不曾有這樣子的學習,所以會有一種心煩意亂的感覺,有點像是所謂的雜念吧!
我將我靜心時遇到的狀態跟羅老師討論,他提醒我不要去評論,若是有念頭就好好的看著,不要去控制自己的大腦應該要怎樣,而是看著、感受著那個念頭帶來的感受
我再回頭看這週的練習,崇建老師也說到,不放空、不思考,但若有思考怎麼辦呢?就看著這個思考說:「我看見我自己在想什麼了」,停在自己任何有感覺的時刻。
崇建老師在音檔裡分享他怎麼接觸冰山理論,透過靜心他發現原來那些累積的情緒一直都在,散在身體的各處,而在靠近自己之前,崇建老師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大人呢?老師這樣說著:
當我成年以後,成為了一個甚麼樣的人呢?我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想要逃離這個世界;如果我的好朋友拒絕我、沒有滿足我的期待,那麼我的內在會有很多的生氣、受傷、害怕或難過。然而,我從來不懂得去辨識那些內在的情緒更不會承認它;只會不斷地在我的頭腦裡面抱怨他人,或是回過頭來生自己的氣,頂多在頭腦裡給自己心戰喊話一下比如:「你一定可以的」、「你很勇敢」之類的話。
當我聽到這段話時,我感同身受,隨著自己長大成為媽媽,我發現自己的內在有很多情緒,但我從來不懂得去辦識,一直都是自(用)我(力)鼓(壓)勵(下)方式來洗滌,提醒自己要正向、要樂觀,並不是這樣子不好,而是過度的正向與樂觀其實是一種毒藥,會讓我們忽略了真實的自我,要安定的身心,我們得了解真實的自我。
但靠近自己這條路並不是那麼容易簡單,會有沮喪的感覺,會評論自己、批判自己也會懷疑真的有這樣子嗎?在音檔裡聽到崇建老師說,認識自己的道路是一條冒險的路,需要很大的勇氣。
當你去找到了這些情緒的狀態,那個過程並不會是舒服的,因為頭腦經常會抗拒會質疑:「我真的有嗎?」認識自己的道路是一條冒險的路,需要很大的勇氣。
的確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有時得去感受那黑洞,需要再歷經過那一種感受,但也因為不斷的學習,才知道辨別不代表一定要再歷經一次,可以像捉迷藏一樣的發現,然後陪伴即可。
羅寶鴻老師提醒我,體驗就好,也別忘了要謝謝和肯定自己的努力。
體驗各種的情緒,貼近他們就好了,不要去評論、分析或解釋這些感受。
如同這週一開始崇建老師也提醒,
如果你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能夠感覺到更多的平靜,甚至是能夠感覺到更多細微的情緒,邀請你真誠地在心裡面跟自己道謝,自己的努力要先被自己看見,我們一定要做第一個肯定自己的人。

有些時候如果你還是發脾氣了、情緒還是煩躁了,邀請你接受那樣的狀態

很多人會在腦袋裡面出現一個聲音跟自己說:「我就是做不好」、「我又來了」,如果你出現這兩種念頭,那麼你就會伴隨沮喪、無奈的情緒並且不停地糾纏下去。那麼,最好的方法是在第一時間停下來,那麼你的思考就不會夾纏著你的情緒而漫無止盡地延伸開來。
靠近自己,真的是困難的,我把感受想想像是已經待在舒適圈裡,並不想被拉出來外面的世界,所以,當被辨識後會開始用各種否定的方式讓自己有更多不好的感受,那就會開始退回,不再感受。
新的神經元拉出來了,得不斷的加強再加強,讓它變成一條強壯的新道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女攝影小比
女攝影小比
我是一個攝影人也是一個媽媽,偶爾化身為踼雀,人生一直在轉彎,曾覺得不定性,後來發現這叫多元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