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要問阿 ▏細心的具體操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職涯上,經歷過被人帶、帶過人、到如今再次受命於人,在這中間主管與下屬總是會有一條分界,認為對方沒有用心或是不懂帶人,對不上彼此頻率,因而痛苦不堪。
不提那些擺明沒心、互相利用的狀況,即使雙方都想把工作做好,都還是會遇上像是「不懂要問阿」、「我以為這樣可以」這種溝通問題,說都很簡單,但其中的認知差異卻不容易讓人意識到,反而容易被看作不夠細心、或是沒有工作態度。
這篇會以下屬的觀點,來看如何處理工作上的細節。

細心的具體操作

進入職場後,儘管不一定會有人教,但隨時間會讓人發現,該如何做事這點到處都是看不見的細節,要是不能掌握絕對會在當前環境作的難受卻還滿頭霧水。
雖然說很多狀況都可以歸咎到不夠細心,但這其實會把不同的狀況混為一談,就像我標題使用的「不懂要問」,這其實是包含了不同的階段,表面上是看有沒有「問」,但關鍵卻是在「不懂」,以下就來分別說明。

無意識

就是一般的粗心,明明是懂得,卻漏了沒做到,檢查不到位,之後出包才給主管電。
這部分比較不是本文的重點,偶爾遺漏也是在所難免,時常發生比較是要檢討自己的做事流程。

不懂

說到關鍵,我覺得這沒那麼容易發現,不像是那些我們真的沒有接觸的領域,像是工程數學、程式語言、金融期貨之類的完全明白自己不了解,在工作領域上,很少有人是完全的不懂,那怕是不需學經歷的低門檻工作也都預設新人至少懂一些東西,要不從零開始教或許還比較省事。
不懂指的是「不了解這邊的作法」,但如果從沒人告訴你,你會知道這邊有這種作法嗎?會知道有好用的工具省事?會知道格式其實要這樣?或是傻傻地用自己想的土方法硬幹?
「不懂要問」的根本關鍵得是先「知道自己不懂」,這很大部分已經跟細心無關了。

不問

粗心或是不懂其實也是位於兩端,一邊100一邊0,但更多的狀況其實是「不確定」,也就是其實不懂但又沒看出這需要問,最後被譙說「幹嘛不問」的狀況。
比方說要排版的一張圖可以是直著擺,也可以橫著擺,你不確定,姑且判斷是直著擺,但其實要的是橫的。
舉例的最大問題雖然是交代不清,但在現實上多的是這種不清不楚的工作,而在這種不確定的選擇中,你下的判斷是否有根據就會成了需不需要問的參考,雖然不會覺得不懂,沒有根據的判斷卻是自己心知肚明的,這就是細心的部分了。

「細」心

有時我會發覺一些中文字的有趣之處,「細心」通常用形容詞解讀時,會是要人更加注意,這就容易花精力在本來就懂得部分,但是換作用動詞解讀時,會是讓人把注意力切得更細,進而關注更多的細節,當然這是我自己的語感解讀。
然後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會發現這是極度耗腦力的行為,你無法用直覺與習慣作事,進而你會非常想要主動粗心,因為那才是人腦習慣的方式。
「細」心並不是說說而已,根據產業職場的分歧,要求也各有不同,但很遺憾的是,不花心力的機械式思考越來越容易被科技取代,我想對於細節的關注可能更會是職場的必備條件了。

職場不是學校

回來討論個一開始迴避的問題,那就是「負責帶人的責任」呢?
說句老實話,很多時候根本是上面的需求沒交代清楚,或者是根本沒有教育訓練,然後期待新人自己會成長起來,對於新人來說,這無異在黑暗中找路,如果沒有「我自己就知道做法」的能力,很容易就喪失自信。
但「職場不是學校」要表示的是,公司不在乎你會不會,要的只是成果,本來請人進來就是為了處裡過多的工作,教育訓練更多是為了將來發展的不得不。
不懂帶人的公司很爛,但無法強求什麼,那不是公司的目的,不適合離開便是。
作為員工下屬,上面會不會帶人這我們無法控制,但帶過人的經驗,我認為有一點是下屬可以去做到的,最起碼時不時要去問,無關懂不懂、會不會,那怕是無關工作項目本身的問題,透露出需要主管的意見,會讓有機會時,主管願意傳授經驗,我是這樣覺得拉。

👉有光的地方【Matters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03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出來討生活誰不是為了那一份薪水,照理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要是我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了,是不是值得(就算不是完全等比例)相對應的報酬了?也可能未必。 換了工作的這幾個月,越來越多的加班,都搞不清楚該怎樣做才好了?這一篇是在自我消解的同時,思考到的一段解釋,也是讓自己轉換一下。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最近因為個人轉換跑道,文章的更新要停上好一陣了(有人在意嗎)。 這篇與其說是報告近況,倒不如說是記錄現在的感受,關於職場的適應的想法。
可以怎麼看請人「幫忙」這件事? 有點奇妙的是,通常人會樂於助人,不管是出於利己或是利他都是合理的,但是當別人把事情丟過來的時候,很容易會覺得「這麻煩透了。」 當然最簡單的問題點,是出在「這是不是有選擇的?」 不過我想試著再往下一層,看看與人協作時的權力問題。
這兩周《媽的多重宇宙》跟《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的接連上映,「多元宇宙」似乎是如今影視作品的熱門題材,相信熟悉科幻題材的觀眾絕對不陌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多元宇宙」除了是重開機、換演員時的好用藉口,其實背後有著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哲學議題。
人都是愚蠢的,這是這篇文章的前提,但有多少人會願意承認這點?
出來討生活誰不是為了那一份薪水,照理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要是我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了,是不是值得(就算不是完全等比例)相對應的報酬了?也可能未必。 換了工作的這幾個月,越來越多的加班,都搞不清楚該怎樣做才好了?這一篇是在自我消解的同時,思考到的一段解釋,也是讓自己轉換一下。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最近因為個人轉換跑道,文章的更新要停上好一陣了(有人在意嗎)。 這篇與其說是報告近況,倒不如說是記錄現在的感受,關於職場的適應的想法。
可以怎麼看請人「幫忙」這件事? 有點奇妙的是,通常人會樂於助人,不管是出於利己或是利他都是合理的,但是當別人把事情丟過來的時候,很容易會覺得「這麻煩透了。」 當然最簡單的問題點,是出在「這是不是有選擇的?」 不過我想試著再往下一層,看看與人協作時的權力問題。
這兩周《媽的多重宇宙》跟《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的接連上映,「多元宇宙」似乎是如今影視作品的熱門題材,相信熟悉科幻題材的觀眾絕對不陌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多元宇宙」除了是重開機、換演員時的好用藉口,其實背後有著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哲學議題。
人都是愚蠢的,這是這篇文章的前提,但有多少人會願意承認這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中,法人公司是現代企業的基礎。理解法人制度就像理解「組隊模式」,公司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能有效保護股東的利益。多數人對法人制度及公司運作缺乏了解,這種「訊息差」往往導致員工對公司的運營及薪資分配感到不滿。
Thumbnail
大家知道每年的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嗎? 根據衛福部的網站表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但其實只要定期檢查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相信女性朋友們都知道除了可以在洗澡的時候自行檢查,也可以做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能更精確了解自己不易或無法察覺的異狀。
Thumbnail
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常有的事。很多人會猶豫,到底是應該自己摸索學習,還是直接向同事或上司請教呢?以下是幾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你在工作中更好地應對不懂的問題。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作者Only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職場上,最難教導的人通常是那些只想要簡單標準答案,卻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事實上,大多數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職場學習的重點在於思考,吸收各方意見,並不斷更新視野。這樣的積極學習態度,能幫助人不斷進步,成長。
Thumbnail
衝突對良好人際關係不可或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若想要長時間緊密相處、合作,勢必會遇到衝突,以衝突來檢驗原則是否一致,以及能否化解歧見,才能走得長走。取共識是雙方的責任,要講理並期待別人講理,他們行為不好,並不代表你也要不好。辯論目的是為了尋找真相,而不是為了證明誰對誰錯,依照邏輯和證據從善如
Thumbnail
最近看到脫口秀事件的新聞,真是愈看怒火愈大。 以前有段時間,因為當時的同事推薦,也看了不少集的博恩夜夜秀,一開始覺得有些話題講得真的幽默又好笑,但看了一陣子後,開始覺得沒那麼吸引我,所以當時很快就對這個脫口秀節目冷卻了。 前陣子因為選舉的關係,其實常常會在YT或新聞看到某些侯選人上此次爭議脫口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經濟體中,法人公司是現代企業的基礎。理解法人制度就像理解「組隊模式」,公司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能有效保護股東的利益。多數人對法人制度及公司運作缺乏了解,這種「訊息差」往往導致員工對公司的運營及薪資分配感到不滿。
Thumbnail
大家知道每年的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嗎? 根據衛福部的網站表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但其實只要定期檢查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相信女性朋友們都知道除了可以在洗澡的時候自行檢查,也可以做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能更精確了解自己不易或無法察覺的異狀。
Thumbnail
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常有的事。很多人會猶豫,到底是應該自己摸索學習,還是直接向同事或上司請教呢?以下是幾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你在工作中更好地應對不懂的問題。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Thumbnail
現代企業管理中,建立開放溝通和問題解決文化至關重要。 討論問題的根源及後果,並提供解決建議,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文化、強調問題導向的思維、鼓勵團隊合作和鼓勵試驗和學習。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作者Only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職場上,最難教導的人通常是那些只想要簡單標準答案,卻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事實上,大多數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職場學習的重點在於思考,吸收各方意見,並不斷更新視野。這樣的積極學習態度,能幫助人不斷進步,成長。
Thumbnail
衝突對良好人際關係不可或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若想要長時間緊密相處、合作,勢必會遇到衝突,以衝突來檢驗原則是否一致,以及能否化解歧見,才能走得長走。取共識是雙方的責任,要講理並期待別人講理,他們行為不好,並不代表你也要不好。辯論目的是為了尋找真相,而不是為了證明誰對誰錯,依照邏輯和證據從善如
Thumbnail
最近看到脫口秀事件的新聞,真是愈看怒火愈大。 以前有段時間,因為當時的同事推薦,也看了不少集的博恩夜夜秀,一開始覺得有些話題講得真的幽默又好笑,但看了一陣子後,開始覺得沒那麼吸引我,所以當時很快就對這個脫口秀節目冷卻了。 前陣子因為選舉的關係,其實常常會在YT或新聞看到某些侯選人上此次爭議脫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