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華麗的專業術語吧!—更有效傳達自己的想法

2023/01/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我們的生活中各行各業、書本中充斥各種專業術語,例如新康德主義、黃金圈、抽象危險犯。專業術語的優點在於提升溝通理解的時間成本,透過簡短的語彙,快速地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然而,問題在於聽眾如果沒有背景知識,聽到專業術語的時候,會產生內容傳遞的斷層,根本沒有辦法理解意義。這會造成聽眾瞬間失去興趣,自然就沒有辦法達到傳達自己想法的目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律師、檢察官在台上講著交互詰問、傳聞證據等專業術語,是不是瞬間就澆熄了你對於法庭劇的興趣了?
許多專業人士即便意識到聽眾是沒有背景知識的人,仍然會在講話當中穿插很多專業術語,是甚麼原因呢?可能是因為專業用語可以展現專業度(也可能是沒有真正理解),同時也可以展現我懂你不懂的優越感,以及過度精確的完美主義。很可惜的是,就有效傳達想法的目的而言,如果你的受眾不具有背景知識,他會沒有辦法理解你所想要傳達的資訊。
人改變行為,會歷經接受與改變2個階段。當聽眾所接收的訊息與你的專業術語傳達,中間產生了斷層,光是接受階段最表層的「聽下去」都沒辦法通過了,更不用說要改變了。至於「聽進去」涉及改變的過程,如果專業術語滿天飛的講者透露出一副「因為我懂很多所以要聽我的」態度,造成聽眾抗拒,更是無法達到行為改變的目的。而過度精確會有資訊爆炸的現象,造成大腦過度負荷,也會讓聽眾瞬間失去興趣。
因此,當我們脫口而出專業術語之前,可以試著想想更有畫面的表達方式。例如要傳達的想法是「監獄超收」的意象,可以用「身體躺下之後,就不能夠翻身」、「轉過頭就會貼到獄友的後頸」來形容空間狹小。或是解釋「相驗」制度,可以說「檢察官與法醫一起到現場,確認屍體的死亡原因」。
有效傳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很容易,先確認聽眾的背景,接著透過有畫面感的傳達,讓對方可以捕捉到我們所描繪的意象。拋棄專業術語,透過不斷地尋找適合傳達方式,也會發現自己不再受到專業框限,而可以重新審視專業術語原本所有傳達的意象。當專業術語傳達也平易近人的時候,也代表你真正掌握了它的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103內容數
你心中的犯罪者是甚麼形象呢?窮凶極惡、面目猙獰、狡詐、邪惡? 在處理案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是如此。犯罪者進到刑事程序中變成了被告,面臨國家的追訴時的反應,是如此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