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來自於內在的虛】
惠珊(化名,隨機電腦取名)在工作職場中是一位小主管,將手邊的工作做得很好也跟下屬的關係不錯,上司也說下次晉升的名單一定有她。然而,她卻覺得自己還是不夠好、做得不夠多,找了一大堆的課程要進修,花了不少錢搞得自己好生焦慮,還沒來得及吸收這些課程的資訊了,就先有了經濟上的擔憂。
我看著惠珊說:這樣的焦慮好像已經多到讓你失去了理性,你可以說說看這個"一定要花錢去上課"的信念,是怎麼來的嗎?
惠珊說:嗯...我覺得我能力不夠好,我一定要充實我自己!
我:嗯,充實,所以你提到"充實"代表著你覺得自己某部分是很虛的,我好奇那個虛的部分是怎麼來的?
其實,在唸大學的時候我就有發現自己跟惠珊是一樣的,我需要去學習很多課來證明自己是專業的、自己很強,但現在認真想起來我到底有沒有吸收到這些知識,讓我得以運用在專業工作之中,我必須汗顏地說:不太確定。
仔細回想那時候我只是不斷在尋求適合我的治療取向與人生觀,但在我不確定我自己真正的價值觀或是人生觀時,我懂再多的諮商技術用起來總是哪裡卡卡的。當然,這探索的過程還是很重要的,它至少讓我理解每位心理師呈現的樣貌是長甚麼樣子,而我喜歡或不喜歡。
到了近幾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也有許多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包含海內外大師的課(我換證才一年的時間積分就已經爆表了),我當然見獵心喜(?)地花錢報名,卻發現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也沒有足夠吸收的心力時,我就認真沉澱下來,好好思考這樣一直追隨大師們的我,把我這個人放在哪裡。
我看到的是,我對於自己的專業沒有信心、我覺得我很虛,我害怕我在個案面前慌了手腳,不知道怎麼協助與陪伴個案走一段;在某一部分的我有理性地知道我與我的個案已經建立了足夠信任的治療同盟,但內在還是有個部分一直有個不確定的我、害怕著被淘汰、或是被瞧不起的我,不信任自己這些年來累積的經驗與專業。
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看看這個"虛"是怎麼來的。
原來,是我家兄弟姊妹很多,我的奶奶總是希望我作為一個女孩子不要讀太高,只要文藻五專畢業就去工廠工作就好了。
而我為了要證明自己在這群同輩之間的能力是夠好的、讓我讀大學是正確的選擇,我就拼命地學習、半工半讀,白天唸書,晚上在小孟塔羅牌上班到半夜,幾乎沒有甚麼閒暇時間,就為了證明"投資我讀書"是對的,我的存在不會對你造成任何負擔。
當我回顧這段回憶的時候,原來那時候拼命三郎如我、倔強如我,看見的其實是很深層的一種"生存焦慮"那是害怕著被嫌棄、被當作是負擔、被當作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存在。而這樣的焦慮並不是沒有用處的,因為它讓我維持在一個高速運轉的狀態,使我能夠持續著這樣沒日沒夜的生活,並協助我考上研究所。
只不過,後來崩潰或是黑化的故事又是另一件事了。
因此,當惠珊這麼焦慮時,我是真的很能夠感同身受,尤其現在時代變遷很快,我們可能也會擔憂著被AI取代的風險。只是,當這樣的焦慮已經會影響生活或是重要判斷的時候,它自然就需要好好地把拿出來看一看,發生甚麼事。
惠珊看見了她的虛,是來自於小時候她曾經跟媽媽發生的一場重大的爭執,她才發現原來她媽媽一直嫌棄她是個女孩子,而不是男的,讓媽媽無法向婆家的列祖列宗交代。她為了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並沒有比男生低,而拼命地在事業中努力,努力地學新的東西,就怕自己變得沒有價值。
「倘若你內心有個理想的母親,你希望她能夠對你說甚麼?」
惠珊紅了眼眶,輕聲地說:「我希望她跟我說,無論我做了甚麼或我是誰,她都愛我。」
因此,我邀請惠珊,未來倘若這樣的焦慮浮現時,是不是可以請內心的理想母親先抱抱你,跟她好好商量這是不是必要花時間與金錢的課程?
這樣的焦慮浮現時,或許也是在告訴我們,我們其實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也需要被別人肯定,我可能就會跑去找我的太太或我的貓討抱抱,吸一吸貓或出門散散步,我可能又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這也是我專屬的自我照顧的方式。
那你呢?
當生存焦慮浮現起來時,你會如何照顧自己呢?
如果你還是覺得很焦慮,還是想找點甚麼課來上的話,沒關係,我在4月將開設線上讀書會:女英雄的旅程及星盤中的月亮與土星,有錄影回播,早鳥價即將截止,歡迎一起來線上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