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質地-臨床心理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好了啦,你不要生氣啦」,我們常聽人們這樣說,以為情緒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殊不知這樣講法,對於身為臨床心理師的我來說,可能有一些盲點。因為情緒的質地在某部份來說,它不是那麼可控制的,但在某部分又可控管。

情緒(Emotion)是什麼呢?有人說它相對於理性,是人有別於電腦的一部份,是情感(Affect)的一部份,又有人認為這是神經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狀態‥等等。這些定義,並沒有統一的科學定論。

若從我一個臨床心理師來說,它最初是一種心境,有點像哲學家海德格說的境遇感(state of mind),在我的解讀上,是人面臨某些處境時自然相應而生的感受,這種自然相應而生的感受,產生的非常快速,幾乎不受我們內心的控制,但是當然跟我們內在的經驗與認知有關,我們卻沒有意識到、來不及意識或不存在意識的層面上,它可能儲存在潛意識的層面。舉個例來說,當發生地震時,你瞬間生起一股恐懼的情緒,可是你發現你的朋友相當鎮定,你朋友襁褓中的嬰孩仍然眼睛流轉微笑以對,沒有哭鬧。你的恐懼情緒是源自於你自動化辨識「地表搖晃=地震=災難=生死一線間」的腦袋歷程,這種知識是個人經驗而學習來的,但在意識層面上,不會慢慢等你辦識上述歷程,它是潛藏在下意識層面的,化做「自動化歷程」,我認為是儲存在潛意識中。情緒智商(EQ)的作者丹尼爾.高曼曾在他的書中舉一例,因為這種情緒自動化歷程,使得美國有一戶人家,爸爸誤殺了女兒,女兒惡作劇躲在衣櫃中,爸爸以為是熊入侵家中,當一個黑影從衣櫃跳出時,爸爸來不及辨識是女兒,而在緊張的情緒下開了槍。像這種情緒的發生,瞬間產生的境遇感,很難被我們控制,更遑論一般所說的「情緒管理」,這個階段的情緒質地,先於意識上的認知,而且可能是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遍佈整個身體。比如說,我曾經遇過一個案主,他說不知道為什麼,他看到連續劇有關孤兒、母親與孩子分離的場景就全身發抖、很想掉眼淚,後來晤談中發現他本身小時候就被送養,他潛在的意識中一直對此事存有疙瘩(心結),只是時間久了他遺忘了,但躲進在他的潛意識中卻沒遺忘,以至於影響到現在的親密關係的互動。所以「你不要生氣啦」這種話對這階段發生情緒的鮮少有效用。

但是「情緒」一旦冒出頭來,浮現在我們意識層面時,經過「覺察」(awareness)後,自己發現自己目前在被某種情緒包覆之後,或驅動之後,是可能納入控制與管理的,我們一般的「情緒管理」在這個階段,這時候的情緒浮現在我們意識面上,經過覺察後,它變成對象化,使得我們可以較輕易控制它,納入意識層面整合起來,這時候的情緒質地是可控管的。覺察的工作有很多方法,可以粗略區分為「自我覺察」及「他人幫助覺察」,後者就是心理師面對案主時的工作之一。因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案主有時不易覺察他在何種情緒中。心理師藉由適當問話,讓案主覺察到現在所處的情緒,當然這個問話,是基於對案主的深度觀察而來。比如說,案主談到過往父親死亡時,音調變得哽咽,語速放慢,不太能敘說下去,‥。心理師藉由適當的問話或反映,讓案主理解到他和父親的分離哀傷一直都存在,雖然物理時間-案主父親的過世時間,已經過往多年了,但他和父親的心理依存未曾離開過。心理師據以進行進一步心理處遇,比如說,和父親好好道別等。

因此,可知情緒的質地,有兩種面貌,在第一階段瞬間產生時,難以即時控管;而第二階段,較易於管理。當你發現情緒來臨時或觀察到他人有情緒時,不妨判斷一下這是在哪一階段的情緒?可以管控嗎?當處於在第二階段的情緒,若不進行控管,就是自我放縱在情緒中,那是另一種心理意義。

(相似內容發表在「康健」雜誌)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8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情緒」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高興的正向情緒時常讓我們對於生活感到滿意,然而,遇到讓我們感到生氣的事時,卻可能讓我們感到憤怒、焦慮,越想越氣,也讓生活變得烏煙障氣!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你也常受情緒所擾嗎?大多數的人對於情緒這個議題總是避而不談,職場上不可以展現情緒、社交場合總是需要戴上面具、甚至在家庭關係中也不可以過度展現自我,當這些情緒未能被好好抒發、聆聽時,往往容易將一個人推向負面的情況導致心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情緒管理分為四層 不知不覺 後知後覺 正知正覺 先知先覺
Thumbnail
情緒管理分為四層 不知不覺 後知後覺 正知正覺 先知先覺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喜、怒、哀、樂這些情緒是從哪裡來的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優先了解「靈魂」從哪裡來。 我將用靈學的角度看關於身心靈當中的心,關於情緒。
Thumbnail
喜、怒、哀、樂這些情緒是從哪裡來的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優先了解「靈魂」從哪裡來。 我將用靈學的角度看關於身心靈當中的心,關於情緒。
Thumbnail
你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對著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你會覺得訓練自己控制情緒是必要的嗎?
Thumbnail
你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當你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對著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吧!」你會覺得訓練自己控制情緒是必要的嗎?
Thumbnail
「我有情緒問題。」「我有情緒管理問題。」 今天這篇文章,是因應讀者寄信期望我能回答關於「情緒是什麼?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什麼?」這個問題。 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然而情緒是什麼?身為一位專業學者,我想將「情緒」這個大議題做一個學術性的整理。
Thumbnail
「我有情緒問題。」「我有情緒管理問題。」 今天這篇文章,是因應讀者寄信期望我能回答關於「情緒是什麼?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什麼?」這個問題。 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然而情緒是什麼?身為一位專業學者,我想將「情緒」這個大議題做一個學術性的整理。
Thumbnail
情緒,好煩,講不聽,也理不清,每次情緒一來,腦袋就像被綁架了!沒有辦法克制自己,就像變成小孩子一樣,只能又哭又鬧,這樣真的好累,為什麼我馴服不了內心的情緒怪獸呢?其實以心理學來說,要照顧好情緒,得先情緒辨識才能管理,意即了解自身情緒背後需要與渴望,情緒就像我們的內在警示燈,提醒我們要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情緒,好煩,講不聽,也理不清,每次情緒一來,腦袋就像被綁架了!沒有辦法克制自己,就像變成小孩子一樣,只能又哭又鬧,這樣真的好累,為什麼我馴服不了內心的情緒怪獸呢?其實以心理學來說,要照顧好情緒,得先情緒辨識才能管理,意即了解自身情緒背後需要與渴望,情緒就像我們的內在警示燈,提醒我們要照顧好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