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病態的完美主義
在我成長的經驗中,身邊的大人或主管,時常有意無意的提醒著我:
你必須要完美,這樣才會是很棒的人。
任何一點小細節都不能放過,每件事都要做到一百分,這樣才是對的。
如果條件允許,誰不想把事情做好呢?撇除掉某一小部分得過且過的人,現代社會如此競爭,想要嶄露頭角證明價值的我們,當然都會盡全力的想做到最好。
但,事情這麼多,時間這麼少,又有誰能真正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呢?
很多時候,我們從「做得不錯到做得完美」,所要花費的心神,可是比「從零到一」要高上許多,就拿童年參加直笛團賽來說,從完全不會到熟透指法,可能只需要一兩個月,可是要將曲子演奏得豐富優美,那可是花了我們多少的早自習、午休、放學時間,才能離完美又更靠近一點點。
而現實生活中,在有限的時間與大量瑣事的壓迫下,不太可能將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完美,所以對於完美過於病態的追求,反而造就現今許多的文明病。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忽略了距離完美的鴻溝
我們時常忽略了,抵達完美還有多大的距離,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需要犧牲多少事情、需要多少時間練習等等,對於完美總是有過於簡單的思考,以為輕輕鬆鬆就能達成理想,卻在實際嘗試以後,發現現實根本沒有如此簡單,所以漸漸產生失落與失望感,而最後乾脆躺平軟爛。
一旦我們過度追求完美,就很容易對人生失望,事情沒有想像順利、作品沒有想像精彩,都一步一步的把我們推往深淵,而許多喜歡拖延或害怕失敗的人,也可能是因為心裡有一個完美的藍圖,卻害怕嘗試後才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所以乾脆不要開始。
忽略了凡事為一體兩面
完美主義,本只是一種對自我要求的人生態度。
但現在生活裡,承著這個世代的科技進步,社群媒體上大多只呈現美好的一面,越來越多暗中的較勁,比聲量、比名氣、比身材、比臉蛋、比財富等等,我們似乎越來越常,將他人光鮮亮麗的那一面,想像成人生就應該是那樣。
對於世界有許多幻想,彷彿生活、工作、人際關係都是理所當然應得的事物,卻忘記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有些人也許工作很成功,但是家庭生活卻一蹋糊塗,像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企業家,但在許多關於他的記事裡,卻多次提到他是一個非常失敗的父親。
所以過於追求完美,也算是一種思維的簡化,因為忽略掉人或事情的全面性,忘記了人或事情的立體性,從不同角度觀看,就會有不同結果。比如:一個人個性謹慎,也許就很難有趣,也因為每個人都各有長短,所以永遠不會有完美的人存在。
試著去看見事情的全貌
那要怎麼樣才能減少完美主義,所帶來的偏頗觀點呢?
多方面的了解一件事情。
以拍影片為例,很多人都覺得當YouTuber拍片,好像就是整天遊山玩水、吃喝玩樂,就可以輕鬆達成百萬流量。但實際上,要能拍好一支影片,首先要想企劃、寫腳本、拍攝、剪輯、特效,有些甚至還要出外景等等,真的去做一遍之後,就會發現沒有這麼容易。
當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件事情,就能減少錯誤的想像,降低對於事情的期待,並理解其中需要多少的努力,以及可能面臨的挑戰,越能認知,就越能減少不完美的失落感,不會因為落後而驚慌,也比較不會在遇到跳戰時就落荒而逃。
而且,更因為事情被細節化,任務能拆成許多小部分,按部就班一個個去執行,所以經過多次反覆的練習後,雖然會花上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卻反而增加達成心中理想的機會。
不完美也然是很棒的人
最後,我也想說,不完美不等於我們就是差勁的人,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優缺點,全看我們從哪個角度觀看。比如我的肢體協調力極差,但在音樂素養上就還算有些天分,試著讓我們一同練習,用更宏觀的角度,去觀看那些身上的缺點。
儘管我們知道,無法掌控別人怎麼想、怎麼評價自己,但生為群體生物的我們,多少還是會受到他人的影響,而有時產生自我懷疑,不過可以試著練習,用更包容自我的態度,去接納已經盡力,卻還「尚未」達到完美的事情。
當我們把失敗,視為是「尚未做到最好」,保持「not yeat」的態度, 就比較不會單純以結果的好壞,來全盤定論自己的價值,並且在每一次嘗試裡,繼續努力練習、繼續精進自己,也許有天就能更靠近,心中完美的雛形。
這一篇,獻給自己,一路上不斷被要求完美的我,也獻給同樣掙扎的你。
P.S.下下一篇來分享自己「總是被過度要求完美」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