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作完全人,不是「完美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的目標是追求卓越,不過只要做到出色 我就十分滿意了。

做到完全還是做到完美?

看似兩種 都是追求最高標準的展現,然而在自我的評價上 卻有著天壤之別。

「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傾向

這種人會給自己定下極高標準、追求毫無瑕疵,
他們用嚴厲的眼光對自我進行評價,
並覺得他人對自己的評斷也會是如此。
You Are Good Enough.

習慣「追求完美」 的極致風格

會讓人對「失敗」和「犯錯」產生扭曲的恐懼心理!
不管做任何事情 都會提心吊膽 非常謹慎,
只要不小心地做錯一個小地方,就會使人陷入抑鬱和焦慮,
反而會白白失去很多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還好 經過研究與調查證實,
大多數的完美主義者是「後天養成」的這個意思是 :
『 我們不會一直被完美綁架』
有一天 我們可以讓自己 回到「不完美」的人!

完美主義的養成 與個人價值感息息相關

害怕對方會因此而感到失望,
擔心沒有達到父母和朋友的期待,
因為做錯事情害怕被指責、挨打
這些感受都是源於 我們的「恐懼」
而過去所累積的恐懼 因為沒有好好的消化、轉換,
因此我們不小心就認為 自己「不得不完美」
不然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

【 兩極化的心態 常常是完美主義者的致命殺手 】

說到這裡,想知道 你覺得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嗎?
如果是的話,你知不知道 你的完美型人格 是怎麼來的?
當你能夠清楚且完整的追尋到「完美」的根本,
就是上述所說的 心裡的那份恐懼與擔憂
那麼就代表 你已經開始踏上「不完美」的行列。

這個不完美 不是說你是個不好的人

而是你開始勇敢地接受 自己本來就不應該「完美」。
或許很多人追求著完美主義,
是希望能夠得到被人讚美與肯定 不再被他人嫌棄,
但是更明顯且直接的事實是:
「你不用做到完美 也值得被讚美和鼓勵。」

完美主義並不代表一定能更成功

它意味著我們正在變得更加脆弱、焦慮,
對別人的評論更加敏感,甚至會質疑我們自己的潛能。
從今天起放過自己 我們只需做到完全、完整,
但是永遠都不要完美 因為完美並不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接觸到教練 也看見了很多改變,我不經想要告訴不同的人到底教練是什麼? 你是不是還是不太理解 到底教練在幹嘛,他存在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這封信,我想寫給不同的人 讓你用一分鐘的時間 透過不同角度揣摩「教練」是什麼。
這一篇 寫給不知道什麼是「教練」 和好奇「教練」到底在幹嘛的朋友。 當我聽到「教練」 只是心裡有些好奇,但我學會教練後 我開始對人「充滿好奇」,這一切的奇妙源於教練之旅! 現今各界當紅的「生命教練」 ,到底是在說什麼?
我們一生「幸福」的組成,來自於及時享樂加上延遲滿足。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探討孩童面對誘惑所做出的反應,與未來的成就是否有相關性。
每一天清醒的早晨都值得我們打造一個專屬的儀式 讓生活的開始就充滿幸福和活力! 你的早晨 你自己在每天起床時 除了基本的盥洗以外, 還會做些什麼事情讓自己清醒嗎? 不讓自己錯過任何一個存在於世界的消息。
這趟尋找「引路人」的旅途中,我經歷了許多感謝、感嘆、感動, 那些曾經為我指路的人們,他們都在我生命中 留下那很特別的祝福, 即時不在密集的相處和聯繫,但我都感謝 在那個時期的我 有他陪我走過。 請放心 這段尋覓之旅不會很可怕
有時候就真的不知道,前方的十字路口 到底該往哪裡走。 一個人想著自己不會的東西 即使想破了頭 似乎都不會有個好的答案。 這種感覺有點像是 當你開車出門要去一個你未曾去過的陌生地方, 人生中的引路人 就像是幫你指路的居民
當我接觸到教練 也看見了很多改變,我不經想要告訴不同的人到底教練是什麼? 你是不是還是不太理解 到底教練在幹嘛,他存在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這封信,我想寫給不同的人 讓你用一分鐘的時間 透過不同角度揣摩「教練」是什麼。
這一篇 寫給不知道什麼是「教練」 和好奇「教練」到底在幹嘛的朋友。 當我聽到「教練」 只是心裡有些好奇,但我學會教練後 我開始對人「充滿好奇」,這一切的奇妙源於教練之旅! 現今各界當紅的「生命教練」 ,到底是在說什麼?
我們一生「幸福」的組成,來自於及時享樂加上延遲滿足。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 探討孩童面對誘惑所做出的反應,與未來的成就是否有相關性。
每一天清醒的早晨都值得我們打造一個專屬的儀式 讓生活的開始就充滿幸福和活力! 你的早晨 你自己在每天起床時 除了基本的盥洗以外, 還會做些什麼事情讓自己清醒嗎? 不讓自己錯過任何一個存在於世界的消息。
這趟尋找「引路人」的旅途中,我經歷了許多感謝、感嘆、感動, 那些曾經為我指路的人們,他們都在我生命中 留下那很特別的祝福, 即時不在密集的相處和聯繫,但我都感謝 在那個時期的我 有他陪我走過。 請放心 這段尋覓之旅不會很可怕
有時候就真的不知道,前方的十字路口 到底該往哪裡走。 一個人想著自己不會的東西 即使想破了頭 似乎都不會有個好的答案。 這種感覺有點像是 當你開車出門要去一個你未曾去過的陌生地方, 人生中的引路人 就像是幫你指路的居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人們 #追求完美 時,他們通常將自己或他人設定在一個極高的標準下,不容許有任何錯誤或不足,這種對完美的追求往往超越了現實的範疇,使人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似乎永遠無法達到滿足的狀態,就像是一個無法被填滿的洞,長期下來,會使人感到沮喪,因為實現完美是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完美主義者 通常設定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沒有人已經完成 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一個常被追求但難以完成的理想。這種觀念不僅提醒我們接受自己的不足,也幫助我們理解並包容他人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追求完美,反而應該以此為動力,不斷學習、成長、改進自己。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完美的定義與追尋 所謂“完美”,通
在如今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多數人都深受完美主義的信念、想法,所困擾吧!
接受不完美 追求完美往往會帶來焦慮和不安。 完美是一種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實現。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工作努力,但卻因為自己無法達到完美的標準而感到沮喪。這個人可能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挑戰,例如工作壓力、時間限制或者自我懷疑。 如果這個人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什麼是完整的人? 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定義存在。 但追求「完美」可能是一種習慣,卻不見得是本能。 在工作上、學習上,我們確實一直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完美、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可是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最好? 在工作上或許能夠被定義,主管認可、客戶滿意,但生活上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人們 #追求完美 時,他們通常將自己或他人設定在一個極高的標準下,不容許有任何錯誤或不足,這種對完美的追求往往超越了現實的範疇,使人陷入一種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似乎永遠無法達到滿足的狀態,就像是一個無法被填滿的洞,長期下來,會使人感到沮喪,因為實現完美是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完美主義者 通常設定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沒有人已經完成 在這個世界上,完美是一個常被追求但難以完成的理想。這種觀念不僅提醒我們接受自己的不足,也幫助我們理解並包容他人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追求完美,反而應該以此為動力,不斷學習、成長、改進自己。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完美的定義與追尋 所謂“完美”,通
在如今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多數人都深受完美主義的信念、想法,所困擾吧!
接受不完美 追求完美往往會帶來焦慮和不安。 完美是一種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實現。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工作努力,但卻因為自己無法達到完美的標準而感到沮喪。這個人可能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遇到各種挑戰,例如工作壓力、時間限制或者自我懷疑。 如果這個人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什麼是完整的人? 其實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定義存在。 但追求「完美」可能是一種習慣,卻不見得是本能。 在工作上、學習上,我們確實一直都在盡可能的追求完美、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 可是什麼是完美?什麼是最好? 在工作上或許能夠被定義,主管認可、客戶滿意,但生活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