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晨起散步,聽的音頻與親人關係界線有關。鄧惠文訪問阿嬌。起因是前者在聽某訪談節目中,聽到阿嬌説想要擁有一點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因此搬回台南。
內容
節目中阿嬌提到自己在台北市郊有間透天房子,原本生活很單純,媽媽和她們夫妻,以及兒子一起住。後來兒子大了,搬出去了…生活更單純了。可是後來爸爸生病,病好後想和她一起,她無法拒絕;再後,兒子病了也想回來,她也無法拒絕(而且兒子還帶著女朋友)。
原本的家變複雜了,關係也變得交纏、糾結、微妙了。中間她承擔並主動處理了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以及各種各樣的情感,時間一長,她覺得自己快透不過氣了,原本有的憂鬱症狀似乎又要回來了,她必須做出決定,讓自己能喘口氣…最後選定回台南找個地方,跟家人提及後,媽媽也想跟她(她們一起生活了三十年了),爸爸也想跟她;兒子也想跟她。可是她之所以想換個環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離開他們以便喘口氣,減輕一下壓力…於是她想跟家人商量:可以,但必須分開住。
難處
剛開始,她不知如何開口…開口後大家都覺得有些錯愕和不解,她要說服自己也說服家人。後來是家人看她在這中間身體出了幾次狀況,才意識到她這個從小就是個乖乖女的女兒,以及一直以兒子為重心的媽媽負荷太重,已經快承受不起了…
結果
分居後父母隨時可以聯絡到她,因此也放心。她也發現以前在一起時,她經常要父親起來動動,出去曬曬太陽,但父親都懶得動,分居後,沒她催促,父親反而會自己出去走走。她反思:是不是自己太主動太積極的承攬各種雜務,結果反而使家人沒有思考的空間和獨立的想法?而且,她也發現家人中沒有了她,反而有了與同居者互動的空間和自由,而不會因為中間插了個她,互動也多少受到了影響。
過程中她特別感謝小她八歲的第二任老公?她提到安頓好家人,從台南返回台北工作的途中,她跟老公提及她會「堅持」,老公卻淡淡的說:「生活上有大大小小的事情,事情來了就處理,處理好了就放下。不必把它看得那麼重,也不必使用那麼大的力氣。」(意思是「堅持」兩字是要花費很大的精神和力氣的。)
結論
畫出界線,彼此都知道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必猜忌,不必委屈,不必憤怒,每個人都可以輕鬆自在,這樣"不累"的相處,多好。
看過一篇文章叫做《
最好的關係,是相處不累》,裡面有段話形容得好
「沒有勾心鬥角,不用互相防備,你知道我的難處,我體諒你的辛苦。…」但要做到的前提是:
界線清楚,加上相互體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