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關係界線"之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

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都有主張並維持獨立和自主的權利,任何人不能違犯,任何人不能侵擾,否則就會讓當事者覺得不舒服,不自然。可是在長期相處的過程中,有時會因教養(例如孩子跌倒,哭了,家長說男孩子不可以哭喔,次數多了,孩子習得不能將感受表達出來),個性,環境等因素,慢慢的建立起一種互動模式,而此種模式原先沒感覺,可是現在卻愈來愈讓自己感到不適。就像上文所舉的各種例子。

不舒服往往來自互動方式

我們且以被丈夫批評的例子來說明好了。丈夫批評你家事沒做好,孩子沒管好,對你家人說你能力有不足。好,你的因應是認真的把家事做好(問題是你做得再好,他都有挑刺的空間);提醒孩子好好表現,一表現不好,你立即發飆(因為你想在老公面前證明自己是有在管孩子的,問題是你管得再好,他都有挑刺的空間;結果因為你的在意,你的孩子反而無所適從,戰戰兢兢,動輒得咎了);對你家人說你能力有不足,你立即申辯—以展示你有多認真好,他是多麼不體諒—,以找回臉面,以安慰親心(問題是安慰親心了嗎?還是讓親人更不放心)。

互動方式因為你改變而改變

專家說得對,你希望對方改,問題是你的因應讓對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每次找碴,你都會認真回應,你想想,你看看:這多好玩啊?所以對方不可能改。對方願意改的唯一可能是:你的因應方式讓他覺得原先的做法沒法繼續了。例如,你對他的批評置若罔聞。剛開始他一定很不習慣,以前玩得好好的,現在怎麼玩不起來了,所以呢?他很可能變本加厲的,加大力度的想再刺激你,好再回到原先熟悉的軌道…所以呢?你被激得忍受不了了,又辯駁又努力的想證明他說的是錯的,那麼你們的互動模式又回到原來的路徑上了;所以你忍不忍得住很重要;一旦你忍住了,久了後,他再嘮叨也沒什麼意思了…他不改也得改了。當然更好的做法是將自己的想法平靜的清楚的告訴他,並堅持你所要的互動方弌。

互動出問題往往源自界線不明

為什麼會發生類似上文的狀況呢?界線沒畫清,底線不明顯。長期相處的互動模式,不會是立刻建立的,而是慢慢形成的。如何慢慢形成?不在我們的探討範圍(每段關係都不一樣,但底線的模糊一定是漸進的。)我們要探討的是已經建立的模式,如何修改?(在這兒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不是要中止關係,而是要修改模式。因為這模式令你感到不適或覺得不滿了。)

如何修改:

建立人際界線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1. 自我審視:先自我審視自己的價值觀、需求和感受,弄清楚自己的界線在哪裡。這可以通過反思自己在過去的經驗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狀態來獲得。
  2. 確定界線:在自我審視後,確定自己的界線,包括哪些事情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以及哪些是需要溝通和協商的。這樣可以讓自己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限制。
  3. 傳達界線:在確定了自己的界線後,需要透過有效的溝通方式將這些界線傳達給對方,例如說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設定明確的限制。這樣可以讓對方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界線和限制。
  4. 堅持界線:當對方超越了自己的界線時,需要堅定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和不接受,並保持自己的立場。如果他人無法尊重自己的界線,則需要考慮是否要保持與他們的目前關係。
  5. 積極回應:當他人尊重自己的界線時,需要給予積極的回應,例如說感謝對方的支持和尊重。這樣可以鼓勵對方更加尊重自己的界線,並建立起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結論

總之,人際關係出問題往往源自長期所建立的互動模式讓當事者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來了,他們希望對方察覺此點,並做出改變,然而此點卻往往不切實際,因為對方或許不認為有改變必要,因此應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建立起互動時應有的關係界線。建立關係界線時需要自我審視、確定界線、傳達界線、堅持界線和積極回應等多個步驟。只有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限制,並能有效地將其傳達給對方,才能建立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趾撞梯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死者已矣,請讓生者安息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談"弔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參加追思告別式的注意事項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淚光閃閃》練唱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談"關係界線"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倓虛法師佛七開示簡介與人無爭,於事無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古德常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比,有什麼好爭。凡是真有成就的人,與人無爭,於事無求。真正上根利智人,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只求生西方,沒有閑岔,沒有懷疑。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6-20
糖尿病可能會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的效果?【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特診】糖尿病可能會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的效果? 你知道嗎?  當你走在大街上,跟你擦身而過的10位陌生人中,就有1位有糖尿病。 根據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22)文獻指出: 2021年的數據中,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患有糖尿病,現在世界上超過10.5%的 20-79 歲成年
Thumbnail
avatar
張添皓醫師牙髓診療室.顯微根管治療中心
2024-06-19
倓虛老法師佛七開示 (二)「一切修行法門,最方便丶最簡單丶最容易的,就是念佛法門。」 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4-06-19
談特異功能有位某國立大學退休校長,經常到處演講,還出書,將科學和靈界連結,講靈界科學。   我看了不少這位退休校長的視頻,被他的說法吸引,很相信他的說法,也很佩服他。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上網搜尋,發現有不少批評文章。仔細看了批評文章,發現這些批評文章很有道理,並非無的放矢。
Thumbnail
avatar
王家歆
2024-06-17
應用行為分析的實例:星星兒的見不到人際關係界線我想,要是在星星兒的記住規定而不斷告狀,甚至管太多,就容易造成衝突。 因此,在應用行為分析來說,原因在於星星兒的記住規定,而呈現的行為,一來,就是愛告狀,二來,就是管太多。 而矯正的部分,就是以小組活動進行,用大字報尺寸製作〝課堂管理制度〞進行活用星星兒的秩序性。(關於製作方式,我有寫成一篇文章
avatar
宋雲燕
2023-10-09
閱讀《刺蝟法則》掌握組織中人際關係界線刺蝟法則是在說刺蝟的生物天性,在寒冷的天氣中,刺蝟為了要互相取暖而緊靠在一起,卻又因為彼此身上的刺痛讓牠們分開。太近會刺痛,太遠又會冷,在不斷地掙扎中,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冷又不會痛的適當距離。將刺蝟法則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心理距離效應,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與夥伴建立下適當的關係界線。
Thumbnail
avatar
Jamie.K
2022-12-07
譚歆(五)媒體也樂見它們有如此影響力,我完全可以想像在某間會議室裡,我的名字被大大寫上,用快斷水的紅色白板筆圈起來,一旦當天找不到新鮮素材,就會有個矮小禿頂的上司拍拍我的名字: 「今天再炒一次譚歆的新聞!」
Thumbnail
avatar
2018-03-03
譚歆(二)<p>在校內我們被教導,努力就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出社會以後才知道,要是真夠有本事,那些事物只需要交由去別人奮力掙得,再爭先恐後地,搶著獻給你。</p>
Thumbnail
avatar
2017-12-17
譚歆<p>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無度貪圖睡眠,只求醒來那瞬間,還沒被現實排山倒海淹沒的短短三秒鐘。接下來又會想起所有讓你想一覺不醒的細節:今天又是全新的,被全人類唾棄的一天。</p>
Thumbnail
avatar
2017-12-16
談談農業新創,也談談新創輸出<p>所羅門前外長跟我說過:過去他在聯合國安理會擔任主席時,曾努力推動一件大型農業計畫:促進阿富汗種罌粟花(鴉片)的農人,改種保加利亞玫瑰。</p>
Thumbnail
avatar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