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字面上的理解是「捨去」。
但我認為背後真正的含意是關於「留下」。
斷捨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很自然的一直在變動著。
從20、30、40到65歲退休後,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生活。
在這個期間,可能還涵蓋了身分的轉換,從單身到結婚再為人父母。
同時,我們所處的外在環境也一直在變化著。
斷捨離是一種順應生命的選擇。
一個生命如從不進行斷捨離,雖然安全卻也漸漸停滯。
斷捨離,是生命前進的驅動力
- 身體層面
吃進去食物的養分被身體吸收後,多餘的廢料就得排除,透過小腸分解吸收,再由大腸、肛門釋放。
身體的機制靠的是流動的養分及持續排空,若是某處停滯不運作了,健康問題就產生了。
2. 心理層面
一個人的內在信念與想法若是充斥著批判、否定、恐懼與焦慮等負面因素,就很難有空間可以注入自信、可能性、實現與勇氣等正向因素。
長期以往,人會越來越退縮、僵化。當長期處於
習得性無助,遇到突發事件的衝擊時,會更加無所適從,進而慢慢地放棄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
3. 行為層面
面對改變,因為害怕未知,所以停留在原地;
面對未知,因為害怕負責,所以無法做決定;
我們都有掌控的需求,對於不確定、不可控必然會產生恐懼。很多無法下意識進行斷捨離的人,是因為害怕失去控制。
當我們專注失去控制的恐懼,而看不到改變可以當來的回饋時,就容易產生拖延、囤積、猶豫不決的行為。同時,這些行為背後也透露著,我們不信任發生變動時,自己具備應對的能力。
刻意練習
因此,要推進生命的前進,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練習:
1. 行為方面:
刻意練習斷捨離。由最隨手的整理開始,每天/每週練習丟棄一樣不需要的物品。等到可以輕易的完成目標,再進階到開始面對自己一直丟不掉卻感到困擾的物品。
循序漸進的刻意練習,最終可以從物品演進到飲食習慣、社交邀約、教育學習甚至人際關係等。
目標是,有意識的做出讓當前生活可以持續有效運作的「選擇」。
2. 心理方面:
刻意練習自我覺察。由隨手記錄開始,可以是感恩日記,每天記錄一件值得感恩的事,一個月之後觀察自己心態上的變化。
可以是寫下一個事件,記錄自己的感受/情緒。等到很習慣可以判讀自己的感受/情緒後,多增加一個問句,即是「我為什麼產生這樣的感受/情緒?」當下沒有答案也沒有關係,就是留意然後觀察。
慢慢的可以增加更多自我覺察的練習,例如冥想或是參加任何市面上的工作坊,從單純的自我對話進階到可以與他人分享自我,你已經前進很多了。無論如何,願意開啟自我對話的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可以進一步跟其他人開放的分享自己更事不容易的事,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前者透過在行為上的改變,刻意練習有意識的選擇來面對捨棄的恐懼及焦慮。後者則是透過自我對話,讓自己內在長出力量來承接出自己的恐懼及焦慮。
兩種刻意練習,主要是在重複告訴自己可以有選擇權,並且是有能力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一旦這樣的能力建構了,主控權拿回來了,也就自然能夠做到斷捨離。
只有心安穩了,人才會更願意接受變動。
每個階段的前進,都來自於上一個階段的結束
「如果沒有勇氣遠離海岸線,長時間在海上孤寂地漂流,絕不可能發現新大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烈紀德
每個階段的前進,都來自於上一個階段的結束。
結束,是為了靠近更想要的自己。
就像告別,是為了有空間成長,有能力好好說再見。我們才能真的跟自己、跟別人,好好在一起。
如果沒有告別,就無法有新的開始。
告別不是終點,是一個機會讓我們整理過去,並且從中萃取精華。
當遇到下一次的選擇時,你會更清楚知道「你想要怎麼活?」。
下半年度,人生整斷室將會開啟
善待自己的工作坊,Ellie將帶領你重新認識自己,幫助你梳理自己的特質,看到一個被遺忘的自己。歡迎大家關注IG(
人生整斷室)動態。
透過整理,我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的文章,歡迎追蹤! 有任何想跟我分享的也隨時留言哦!
歡迎來到人生整斷室!
我是整理師Ellie,我希望透過整理能讓每個人都能遇見美好自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