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踩過的坑:從差距感到自我懷疑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小查是一位在職場上努力多年的年輕人,一直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和期待。然而,隨著公司業務擴展和技術的更新,他開始感受到一種無法忽視的壓力——差距感。這種差距感讓他陷入了職場焦慮,內心經歷了一連串的情緒波動。

1. 失望與不安:差距感的第一反應

有一天,小查坐在會議室裡,看著同事們熱烈討論新的技術方案,心裡不禁浮現出一個念頭:「為什麼大家都學得這麼快,而我卻好像抓不住重點?」這時,他感到一股失望和不安湧上心頭,這種職場壓力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內在對話:「我是不是沒以前那麼快了?是不是我的能力已經不足了……曾經的自信去哪了?」

這個階段,小查的內心充滿了職場焦慮和不安。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勝任工作,這種差距感讓他感到自己可能再也無法輕鬆應對挑戰。這些負面情緒成為了內心的一大負擔,也讓他感覺失去了對工作的掌控感。

2. 直覺歸因:習慣性地找理由

回到座位上後,小查開始思考這些不安的來源:「可能是我真的不夠聰明,還是我年紀大了,學習能力變差了?」他將所有的焦慮和失敗經驗歸咎於自己的能力不足,認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內在對話:「是不是我真的不行了?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快,而我卻總是慢半拍?這工作真的適合我嗎?」

小查將問題完全內化,認為自己不足是造成焦慮的原因,這種歸因模式讓他陷入自我懷疑。他沒有考慮到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是一味將責任歸咎於自己,讓自己的情緒管理變得更加困難。

3. 不健康信念:根深蒂固的負面思維

隨著時間推移,小查的心裡開始形成一些不健康的信念:「或許我真的跟不上這個時代了,再怎麼努力也沒用。」這些負面思維讓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開始懷疑自己能否在職場上繼續成長。
內在對話:「算了吧,不管怎麼努力,我還是追不上大家。或許我應該放棄那些挑戰,專注於簡單的工作。」

小查的內在狀態變得消極,他開始形成負面的自我評價,這些不健康的信念讓他排斥新的學習和挑戰。他試圖保護自己不再受挫,但這種心態其實阻礙了他的自我成長和心理建設。

4. 拋在腦後:忽視問題並壓抑情緒

為了減輕這些不安和焦慮,小查開始把這些感受拋在腦後,告訴自己:「算了吧,別再去想了,反正我改變不了什麼。」他試圖忽視這些負面情緒,假裝自己不在乎。
內在對話:「這些會議我就少參加吧,反正有些事情我也控制不了,不如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部分。」

在這個階段,小查選擇壓抑情緒和逃避差距感。他逃避成長機會,把精力放在自己已經熟悉的工作上,這樣雖然暫時減輕了焦慮,但也讓他失去了突破的機會。

5. 迴避與抗拒:行為上的逃避

最終,小查的行為變得更加迴避。他拒絕參加新技術的培訓,也不再接手需要學習新技能的任務。當同事邀請他一起學習時,他總是找藉口拒絕,甚至開始抗拒任何改變和挑戰。
內在對話:「我不參加培訓了,反正我學不會,不如花時間做好自己擅長的部分。」

小查的行為反映出他已經將差距感內化成了一種抗拒變化的心態。他不再主動學習,固守在舒適區裡,錯失了許多成長機會。這種逃避雖然暫時減輕了他的焦慮,但卻讓他的職場成長停滯不前。


在職場中,小查遇到了職業發展的挑戰和差距感。他從失望、不安到自我懷疑,經歷了一系列的情緒波動。然而,這些情緒其實是自我成長的信號,而不是阻礙我們前進的絆腳石。差距感與失望並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它,如何從中找到希望的方向。

「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絕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限的。」— 馬丁·路德金

失望是短暫的,但希望是無限的。小查的故事告訴我們,失望是職場上很自然的反應,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希望。只要我們不放棄、繼續嘗試,改變總會有機會發生。

「失望只是一種暫時的停留,它會帶來更多理解和智慧。」— 羅伯特·舒勒

在面對差距感時,失望其實是一個停下來、重新反思和學習的機會。小查如果能正視這些情緒,他就能從中找到改變的力量,把失望轉化為成長的智慧。

「接納失望,理解失望才能重新定義希望」

只有當我們願意面對和接納這些失望,並從中找到它的意義,我們才能夠重新點燃希望。像小查一樣,當我們放下對自己過高的要求,從失望中學到的,是如何以新的方式定義目標和前進的方向。


知識小學堂

三大類直覺歸因

當我們面對差距感和職場挑戰時,常見的直覺歸因有三種:

  1. 內在歸因:將問題歸因於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或有缺陷,這樣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失去信心。
  2. 外在歸因:將責任歸咎於外部環境或他人,例如「新技術太難」或「缺乏支持」,這樣讓人逃避責任,減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3. 穩定性歸因:認為困境是不可改變的,如「這就是我的極限」,導致失去希望,看不到進步的可能性。

這些直覺歸因可能讓我們短期內減輕焦慮,但長期下來會阻礙我們成長。因此,我們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歸因方式,把問題視為暫時的挑戰,而非永遠的障礙。

不健康信念

不健康信念是指那些限制我們成長的負面想法和態度,例如「我永遠不會成功」或「改變沒用」。這些信念會讓我們陷入負面情緒,妨礙行動力。

影響:當我們持有這些不健康信念時,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循環,導致我們逃避挑戰、不敢嘗試新事物,並缺乏積極的學習動力。這樣的信念會讓我們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形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進一步強化我們的消極態度。因此,識別並改變這些不健康的信念,是我們成長和突破困境的重要一步。

2會員
59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每天來點小刺激,給自己一個成長的理由。讓“刻意微挑戰”成爲你生活中的調味劑,讓每一天都充滿驚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是否你也曾被溝通中的「黑洞」困擾過?每次嘗試表達卻被誤解,或是試圖提供建議卻引發無謂的爭論,這些都可能來自某些溝通類型的人。他們就像「溝通黑洞」,吞噬著我們的耐心和努力,讓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變得困難重重。本文深入剖析六大溝通障礙類型,帶你掌握改善溝通技巧的實用對策,幫助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覺自己反應過度?也許你發現自己總是在討好他人,避免衝突;或者,當遇到困難時,選擇抽離以遠離情感壓力。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探索四種常見的過度行為——討好、抽離、解釋與控制,了解它們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並提供具體的日常例子,教你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緒,過上更加平衡和自在的生活。
學會與情緒和平相處。情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壓抑它們只會讓壓力增加。學會與情緒共舞,通過觀察和理解它們,能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當情緒風暴來襲時,智慧便是我們穩住心靈的舵,讓我們能夠冷靜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從現在開始,按下暫停鍵,給自己一個機會,與情緒和平相處,找到真正的自我掌控力。
擁抱過程,點燃內在力量。成功的秘訣不在於終點,而在於我們對過程的熱愛與投入。當我們專注於每一個挑戰、每一個小成就,內在的積極動力會推動我們不斷前行。無論是挑戰自我的攀登者、探索未知的解難者,還是重視連結的連結者,真正的成長與滿足都來自於享受這段旅程。
賦能動力,讓團隊更強大。賦能不僅是完成任務,更是培養團隊的成長與動力。透過給予挑戰、支持、信任和接納失敗,每個成員都能提升成就感、價值感與歸屬感。當每個人都變得更強,團隊才能持續進步並達到卓越。
當我們感到迷失時,不必恐慌,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重複的日常、過去的陰影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感到困惑,但這並非無法改變。透過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挑戰舒適圈、改變思維方式、以及允許自己犯錯,我們能夠找到新的方向。迷茫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契機。
是否你也曾被溝通中的「黑洞」困擾過?每次嘗試表達卻被誤解,或是試圖提供建議卻引發無謂的爭論,這些都可能來自某些溝通類型的人。他們就像「溝通黑洞」,吞噬著我們的耐心和努力,讓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變得困難重重。本文深入剖析六大溝通障礙類型,帶你掌握改善溝通技巧的實用對策,幫助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覺自己反應過度?也許你發現自己總是在討好他人,避免衝突;或者,當遇到困難時,選擇抽離以遠離情感壓力。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探索四種常見的過度行為——討好、抽離、解釋與控制,了解它們如何影響你的心理健康,並提供具體的日常例子,教你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緒,過上更加平衡和自在的生活。
學會與情緒和平相處。情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壓抑它們只會讓壓力增加。學會與情緒共舞,通過觀察和理解它們,能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當情緒風暴來襲時,智慧便是我們穩住心靈的舵,讓我們能夠冷靜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從現在開始,按下暫停鍵,給自己一個機會,與情緒和平相處,找到真正的自我掌控力。
擁抱過程,點燃內在力量。成功的秘訣不在於終點,而在於我們對過程的熱愛與投入。當我們專注於每一個挑戰、每一個小成就,內在的積極動力會推動我們不斷前行。無論是挑戰自我的攀登者、探索未知的解難者,還是重視連結的連結者,真正的成長與滿足都來自於享受這段旅程。
賦能動力,讓團隊更強大。賦能不僅是完成任務,更是培養團隊的成長與動力。透過給予挑戰、支持、信任和接納失敗,每個成員都能提升成就感、價值感與歸屬感。當每個人都變得更強,團隊才能持續進步並達到卓越。
當我們感到迷失時,不必恐慌,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重複的日常、過去的陰影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感到困惑,但這並非無法改變。透過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挑戰舒適圈、改變思維方式、以及允許自己犯錯,我們能夠找到新的方向。迷茫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契機。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本篇不談古北歐,聊動畫新番《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實在美味,異教人已回購。希望能傳遞這份美味給各位。我相信,這份美味,與異教人能提供給大家的服務,是有共鳴的。
本篇不談古北歐,聊動畫新番《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實在美味,異教人已回購。希望能傳遞這份美味給各位。我相信,這份美味,與異教人能提供給大家的服務,是有共鳴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強調績效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越努力工作,內心反而越痛苦?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職場菁英都曾經歷過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在追求卓越和維持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婷的故事。小婷是一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的創意總監。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這職場..不是可以笑著也是一天的地方..沒那麼容易 無腦人惱怒我,該用哪招收尾?亂寫個什麼紀錄這與你們共事的痛苦日子吧!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優質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強調績效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越努力工作,內心反而越痛苦?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職場菁英都曾經歷過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在追求卓越和維持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婷的故事。小婷是一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的創意總監。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這職場..不是可以笑著也是一天的地方..沒那麼容易 無腦人惱怒我,該用哪招收尾?亂寫個什麼紀錄這與你們共事的痛苦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