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諮商時代,人人都要有心理師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515臨床心理師節特文

不知什麼時候總聽到他人說,人的一生一定要認識兩種人,一個是律師;一個是醫生,能保障你在人生旅途上逢兇化吉。我想説的是,應該加上另一種人,那就是心理師。

人的一生很長,有許多演化的階段,大部分的人,人生發展大致是主流且順利的話,會經歷兩個家庭,前者是原生家庭階段,後者是再生家庭。在第一個階段的原生家庭裏,我們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角色很單純,就是為人子女,頂多加上一個「學生」的角色身份,在那個家庭,我們成長,認識置身所在的社會及世界並建立看待生活的世界觀,受人照顧,從嬰兒到兒童青少年,然後逐漸「轉大人」。生理上也愈來愈成熟,後來我們遇見了伴侶,談了戀愛,組成一個新家庭,我們的演化來到了第二個家庭階段,再生家庭,在這時期,通常我們都是法律上的成年人,我們從被照顧者轉到相互照顧伴侶,再來可能是孕育孩子,角色倒轉成為孩子的爸媽,轉成了「照顧者」,我們的角色也隨之多元起來,肩負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之任務:就個人的原生家庭(第一個家庭)來說,我們還是「孩子」,上有老爸老媽,我們承載接受著爸媽給予我們的教養,以及我們自己先天的個性,成就現在的自己;就個人的第二個家庭(和伴侶組成的再生家庭)來說,我們是伴侶的配偶(夫或妻),是人家的爸媽(如果有孩子的話),我們的心理是否能從「原生家庭」成功地心理位移到「再生家庭」或是說歸屬感是否從「原生家庭」成功心理位移到「再生家庭」,主從及優先順序的掌控,在在考驗我們生命的演化發展,同時開啟孩子(如果有的話)的未來發展趨向,如同我們的爸媽為我們而做的,我們也為孩子而做。這時期也有可能有「工作的角色」深深扣緊自己的價值地位。最後,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我們年老著回看所經歷的一切,也為即將來的死亡進行準備,照顧自己日漸凋零的身體及退休的生活樂趣,以至於終老。

這一生的許多階段,我們會面臨很多狀況及選擇,在原生家庭階段,相對單純,但開始「轉大人」時候,許多煩惱之事逐漸襲來。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保持情緒的穩定?怎麼交往同性朋友及異性朋友?怎麼發現適合我的對的人?未來我要做什麼?我是否有負爸媽的期待?爸媽的期待和自我期待如何平衡?⋯等等的問題,一個個冒了出來,我需要外於父母的人引導。

待到談戀愛的時候,可能產生第二個家庭時,要如何拿捏態度才會讓爸媽為我祝福及伴侶接納我?如何與伴侶溝通取得兩人的一致共識?如何維持兩人間的情感,讓成立的新家庭不致有裂痕? 要續住原生家庭嗎?和伴侶在一起要昭告天下辦典禮嗎?怎麼辧?⋯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需要一個人和我真心理性討論。

到了「再生家庭」這一站,煩惱的事更多?要孩子嗎?經濟的議題?生活時間的安排?個人與伴侶的情感維護及發展?有小孩之後,各式的教養問題?我可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孩子在我的監護下成長,在這個時代與社會,如何掌握他的心理?⋯這些問題夠我忙的,何況又有工作上的角色發展,還要注意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狀況。我需要更有效率地一個人可以幫助我定位問題,引導甚至提供問題解決的方式。

當邁入中年,我要注意自己是否保守起來,父母的年老及健康,孩子是否穩當成長.都是我關心的,以及我和伴侶的鍵結是否夠穩固?能陪伴我續行人生旅程,都是我關注的,很多事情要做、要追求得趕快,沒有「下一次」了。做選擇決定不能再慢慢思考,因為生命時間有限。我需要一個人,在我迷途原地打轉時,可以知道我的狀況,給我一些有用的建議。

時間進入了老年,回顧這一生,多了對他人的慈愛與寬容,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我也不知道我的身體健康是否能像年輕一樣維持,但我知道死亡在終點等著我,我看見兒孫充滿活力迎向生活,我覺得不能打擾他們,他們還有希望渴求,而我又要如何渡過晩年?聽說會有失智症,帶給家人負擔,我的經驗可以傳承嗎?還是死後,大家就忘了我呢?我的這一生是不是個有意義的人生?我又如何與子女維持我想要的關係與生活?南無阿彌陀佛、上帝、過世的爸媽⋯⋯是否在另一個世界等我呀?我也需要一個人,和我說說話或聽我說話,偶爾給我一點意見。

以上是人的一生順流寫照,就得經歷這麼多事,更何況生命中還不時出現意外或疾病之事,人的一生充滿磨難苦甜,每個人都有他的故事。在故事曲折或發展的節點時,人生的變化開始發生了,往往需要一個人做見證或給予引導,讓心安定下來。如果我們不是求助神佛信仰或神奇的大師,而是同為人類,對人類處境有相當瞭解的人;如果我們不想由沒靈魂的AI來協助(目前AI在查找資料很有用,擬人的回應也可逼真,但它終究非活人,可以不受生老病死之限制),那我建議應該找一個信任心理師,至少使他做為家族的「家庭心理師」,就如同我們會找一個家庭醫師來維護我們生命的硬體-身體,我們也找一個能維修我們生命的軟體之人-心理師,保健我們的心理,若會跨到心理疾病的範疇,那就找臨床心理師吧。

最後,我要說的是:「唯有心理師,瞭解您的心思」、「人人都需要心理師」。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9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29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穗波在中風後的復健之旅。穗波一開始對復健感到迷惘,認為復健是「人為的」回復,但後來理解到「習慣成自然」的道理,並且通過不斷重覆練習來建立新的神經廻路。穗波分享了日常復健的經歷,包括走路練習和寫作,並提到飼養小貓「麻吉」帶來的歡樂和激勵。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07
文章述及了穗波在社區中復健的經歷和觀察。穗波描述了社區中各種人物的日常活動,包括清潔工、買菜的婦女、規律活動的老年人、遛狗的女孩等。穗波還提到了一隻名叫「小花」的貓,這隻貓給穗波的復健過程帶來了樂趣。此外,穗波分享了與鄰居交流的經驗,並提到了一些社區中的事件,如鄰居打小孩及之後清理辦公室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描述作者中風後左手不靈活的經歷,以及在復健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體悟。從初期手部功能的喪失,到學習如何避免代償動作,以及在社區鄰居的幫助下,逐步恢復行走能力。作者也分享了復健過程中,家人和看護的提醒與自身感受,反思了正向復健法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515臨床心理師特文-人人都需要心理師」,內詳。
Thumbnail
「515臨床心理師特文-人人都需要心理師」,內詳。
Thumbnail
什麼是人生三明治模型?請看﹗
Thumbnail
什麼是人生三明治模型?請看﹗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在與父母工作的過程中,常會聽到家有青少年子女的父母,對於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感到挫折與心累。 我們幹嘛這樣的關係怎麼辦呢?
Thumbnail
你相信嗎? 每個靈魂誕生在地球前,都會先安排好投身地球時的原生家庭。早在你有意識認識這個家庭成員之前,你們在靈魂的層次早就已經相遇。並且約定好要成為一家人了。 我在靈性覺察的路上不斷地釋放關於家庭匱乏的信念,這是我的親身經驗,期待能夠帶給看到此篇的人一些療癒與安慰。 為什麼我生長在這個家庭呢? 孩子
Thumbnail
你相信嗎? 每個靈魂誕生在地球前,都會先安排好投身地球時的原生家庭。早在你有意識認識這個家庭成員之前,你們在靈魂的層次早就已經相遇。並且約定好要成為一家人了。 我在靈性覺察的路上不斷地釋放關於家庭匱乏的信念,這是我的親身經驗,期待能夠帶給看到此篇的人一些療癒與安慰。 為什麼我生長在這個家庭呢? 孩子
Thumbnail
您有從「原生家庭」順利過渡到「再生家庭」嗎?心理學發現這是有個順序及優先序位的。
Thumbnail
您有從「原生家庭」順利過渡到「再生家庭」嗎?心理學發現這是有個順序及優先序位的。
Thumbnail
家是一個人第一個成長的地方,也是最先接觸到的環境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 無論是行為、個性,甚至價值觀等等 家庭是影響我們最大的因素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薩提爾曾經說過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而從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的確是如此
Thumbnail
家是一個人第一個成長的地方,也是最先接觸到的環境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 無論是行為、個性,甚至價值觀等等 家庭是影響我們最大的因素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薩提爾曾經說過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而從我多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的確是如此
Thumbnail
他們同時存在,搞砸不同事情,發揮不同功能。
Thumbnail
他們同時存在,搞砸不同事情,發揮不同功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