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語使用者 - Foreign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們是在法國與西班牙的邊境發現他的,跟班雅明一樣。
警察抵達現場時,這名男子正在用一種眾人聽不懂的語言,試圖以一支手錶跟旅館老闆交換一週的住宿。
沒有人聽得懂他說的話。
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巴斯克語、匈牙利語乃至希臘語他們都試過了,沒有人聽得懂這個坐在警署裡的男人的話。

警察慌了,通常英語能解決一切問題。他們找來語言學家(人們總覺得語言學家通曉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隨著他們一個個搔起腦門,這個案子被轉移到法國的對外安全總局,又轉到英國軍情六處,仍然沒有頭緒。
倒是男人的身份查出來了,透過背包裡的證件,證實他是英國鄉村的一名小學老師,名叫安多拉.基斯。男人的妻子出面指認了他,基斯看到妻子時反應很激動,一度起身拍打玻璃窗,但可惜沒有人聽得懂他的呼喊。

語言學家輪番上陣,徹夜研究,最終得出兩個結論:一:男人所說的是孤立語言,與世界上的已知的任何一種語言的沒有聯繫。二:「這是真的語言!」語言學家的代表大聲宣佈他們努力許久的成果:男人說的是一種真的語言,而不是精神病患的胡言亂語。

你們怎麼確定,有人問。
「看過《異星入境》這部電影嗎?我們建立了聯繫,詞彙是對應的。事實上我的夥伴們有人認為它跟巴斯克語有所聯繫,那是種非常古老的歐洲語言,可以追溯回......」
沒人聽得懂他後面說的。

但他們最後成功了。
語言學家重新「教會」了男人學會英語,而語言學家(當中的某些人)也學會了男人的語言。人們終於得以從男人的口中聽到他的經歷。
令人驚訝的是,男人堅稱自己使用的是英語——他的母語。
據他所述,他當時正在朝聖之旅的途中,準備從法國走到西班牙。
某天傍晚從山道上走進落腳的村莊,忽然發現全村的人都聽不懂他講的話,又不會其他語言,勉強找到了一間旅店,終於花光了身上的錢(看不懂字,也無法提款),就發生了故事開頭的那一幕。

這番說辭聽起來跟紙糊的一樣薄弱,偏偏眾人就是找不到破綻。情治人員查遍了他的行跡,一切正常。那就是片普通的林子,有些古代碉堡啊什麼的,但沒有任何不尋常的東西。

一切的證據好像只剩下語言。
但就連語言本身也在消退。
基斯最終回到小學教書,偶爾有好事的人會要他用他的「英語」說幾句話,接著他們便哈哈大笑。可惜這並不能算是對話,由於缺乏練習,基斯正慢慢忘記這個語言。

好在語言學家已經記錄下來了。他們曾要求基斯說出他所有記得的,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到諺語、口語表達,乃至數十個小時的對話錄音,以及一系列給初學者的教學影片。甚至還有一本辭典,就以基斯的名稱命名。
他們努力確保任何人只要有心,就能學會這門外語。
有人詢問跟基斯講過話、曾短暫學會它的語言學家,講起那個語言到底是什麼感覺?
「不不,那不像人造語言,不是世界語或類似的東西。那是自然形成的,你可以想像一個村莊、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人日常生活都使用那種語言。如果古代語言的某個分支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獨立演化到21世紀,或許就是那個樣子。你知道,有些人也認為日語是孤立語言,想像整個日本列島忽然只剩下一個人,我明白他的悲傷。」

基斯辭典至今仍存放在倫敦大學語言研究所的資料室裡,辭典的最後一個條目記載了這本辭典唯一的人名:基斯的名字。男人在這個語言裡並不叫安多拉.基斯,而是班傑明.安道爾。彷彿一個巨大的諷刺。

-
安道爾是法西邊境的一個微型國家,起源於中世紀,是歐洲現存唯一的采邑主教國,維基百科的很多條目比我寫的有趣許多。另外班傑明也能翻譯成班雅明。
有一陣子沉迷SCP基金會的條目,本來想寫成那種感覺,但最後還是回歸比較我的風格。
avatar-img
54會員
109內容數
我的小說創作、日常隨筆,與非當期電子報存放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鮫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北像一座巨大的水族箱。 一回來就沉下去,連氣泡也沒有發生。 聽聞文學獎充斥名為鯨落的文章,像座巨大的墳場。 但試想一大氣壓等於多高的氣層?這裡就是海底。 你難道不曾幻想在路上看到一頭巨大的藍鯨,無聲地游過。 你想起世界不是像巨大的夢,世界就是巨大的夢。 然後在某天下午,途經一處拐彎的軌道, 遇見一
我心情不好,或者偶爾寫作很不順的時候會去一處草坡。 我在心裡一直管它叫草坡。 草坡位於一處台北市郊的小山,實際上的土地劃分應該是公園或健山步道,車騎到山下,順著步道往上走一小段路就能抵達。這地方的好處是不是象山,看得到台北市的夜景,但沒那麼多人。 但這些都不是我喜歡草坡最大的原因。 一看到它,就讓
「這是您今天預約的,第148段的海。」 帶頭的機器人說畢,停在海岸線的入口,我獨自走近海。 不是這一段。但很像。 這是反烏托邦的近未來,出於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台灣也跟隨國際潮流,以一百公尺為單位,將海岸線劃分成幾千個區段,圖書館的自習座位區那樣。看海要先預約。
讀一篇決審紀錄,聽說詩歌散文化,小說也散文化。 如果從太空俯瞰,大概會發現2022年的冬季,地球發出的電波越加細碎而柔和,每個人都築起自己的巢。 年過四十的歌手開始翻唱別人的歌,二零三零年的文學旗手還沒發覺筆電裡正躺著他驚世的作品。 友人在手機的黑色筆記本裏不停修改一首詩。 樂團的名字越來越怪了。
一月十五日,你來到海邊的卡夫卡,聽說今天是他營業的最後一天。 你發現你跟這世界好像都越來越習於他和它的混用。你認為這是種愛的表現。 你發現門推不開,有不好的預感。 店員前來應門:「不好意思,因為今天是最後一天營業,我們有辦一個告別卡夫卡的活動,有買票的人才能進場。」你分不清門的內外誰比誰更感到抱歉。
陽光燦爛,你朝我的方向走來。 我遠遠看見了,你正穿越人群朝我的方向走來,還是朝對方揮手都有點尷尬的距離,我們都猶豫了一下,我第一次討厭起這條街道的景致遼闊。 「重逢是逆向的道別」,腦中不知為何響起這樣一道命題,更麻煩的是它一出現就揮之不去,偏偏在這該死的時刻。 我瞭解自己為何會想到這樣的一道命題,
台北像一座巨大的水族箱。 一回來就沉下去,連氣泡也沒有發生。 聽聞文學獎充斥名為鯨落的文章,像座巨大的墳場。 但試想一大氣壓等於多高的氣層?這裡就是海底。 你難道不曾幻想在路上看到一頭巨大的藍鯨,無聲地游過。 你想起世界不是像巨大的夢,世界就是巨大的夢。 然後在某天下午,途經一處拐彎的軌道, 遇見一
我心情不好,或者偶爾寫作很不順的時候會去一處草坡。 我在心裡一直管它叫草坡。 草坡位於一處台北市郊的小山,實際上的土地劃分應該是公園或健山步道,車騎到山下,順著步道往上走一小段路就能抵達。這地方的好處是不是象山,看得到台北市的夜景,但沒那麼多人。 但這些都不是我喜歡草坡最大的原因。 一看到它,就讓
「這是您今天預約的,第148段的海。」 帶頭的機器人說畢,停在海岸線的入口,我獨自走近海。 不是這一段。但很像。 這是反烏托邦的近未來,出於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台灣也跟隨國際潮流,以一百公尺為單位,將海岸線劃分成幾千個區段,圖書館的自習座位區那樣。看海要先預約。
讀一篇決審紀錄,聽說詩歌散文化,小說也散文化。 如果從太空俯瞰,大概會發現2022年的冬季,地球發出的電波越加細碎而柔和,每個人都築起自己的巢。 年過四十的歌手開始翻唱別人的歌,二零三零年的文學旗手還沒發覺筆電裡正躺著他驚世的作品。 友人在手機的黑色筆記本裏不停修改一首詩。 樂團的名字越來越怪了。
一月十五日,你來到海邊的卡夫卡,聽說今天是他營業的最後一天。 你發現你跟這世界好像都越來越習於他和它的混用。你認為這是種愛的表現。 你發現門推不開,有不好的預感。 店員前來應門:「不好意思,因為今天是最後一天營業,我們有辦一個告別卡夫卡的活動,有買票的人才能進場。」你分不清門的內外誰比誰更感到抱歉。
陽光燦爛,你朝我的方向走來。 我遠遠看見了,你正穿越人群朝我的方向走來,還是朝對方揮手都有點尷尬的距離,我們都猶豫了一下,我第一次討厭起這條街道的景致遼闊。 「重逢是逆向的道別」,腦中不知為何響起這樣一道命題,更麻煩的是它一出現就揮之不去,偏偏在這該死的時刻。 我瞭解自己為何會想到這樣的一道命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你渴望的東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 忘了從哪裡聽來這麼一說,也忘了這話有無對應的上下文,亞瑟‧安斯提漫不經心地想,說不定根本沒人說過這句話,單純是他不可靠的記憶憑藉斷章取義的劣習、憑空捏造出一個比要他要來得睿智可靠的佚名人士,以分擔這番悖論的社會責任。
在南部很多上了年紀的阿伯只會講台語,他們不會講國語也不會寫國字,但問題是他們講台語也不標準。 有一天我載到一個阿伯,他告訴我他要去四德女中。因為他家住那附近,我滿頭的霧水…… 四德女中哪條路上?阿伯說了一條路可是他的台語好像含著魯蛋,我完全聽不清楚。因此我只好停在路邊Google四德女中。可是不管
Thumbnail
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Thumbnail
不知道當大家聽到「迪克」這個英語名字時,會不會一下子呆住,聯想到另外一個東西?會不會進而開始想,這一定是搞不清楚英語文化的台灣人自己亂取的英文名字? 「迪克」到底怎麼來的?英語圈的人真的會取這個名字嗎?熱帶島嶼人稍作搜尋了一下,結果是—— 會,而且不少。 「迪克」嚴格上來說,只是小名。它的本來
我目前會10種語言:中英日俄韓法德西義波。 其中,中英日是不用看字幕也能聽懂的程度, 俄韓法義還在建立語感,德西波則還在基礎單字的等級。 會學這麼多種語言,起源於我在2020年28歲時開始學義大利語。 當初學義大利語的目的,是準備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 參加機器學習會議
Thumbnail
  「我只有一個語言,但這個語言不是我的(Je n'ai qu'une langue, ce n'est pas la mienne)」─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   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雖然現在以阿拉伯語為主,但過去曾被法國佔領過,直到1
「讀書都需要一點偏執吧。」 一個不算熟的朋友說道,我叫他邦尼。
想起巴別塔的故事,上帝為了不讓人們蓋成可以通天的塔,就讓人們說不同的語言並打散到不同的地方去,如果當初語言分歧的起源真是這樣,上帝還真是成功地達成了祂的目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適才看到有人讀了新出的中文譯本《班雅明傳》,摘錄書中內容:「短短幾個月內,德國流失了它的作家、詩人、演員、建築師、畫家、導演和教授。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文化大失血。」我對這句話沒有任何意見。不過這倒是讓我想到了一個事情: 有的,在班雅明從德國流亡以前,不久前有另一個國家遭遇過同樣的文化悲劇。
Thumbnail
  班雅明是二十世紀德國重要思想家,其寓言式書寫、遊蕩者、辯證意象、靈光等概念,對後來的藝術、文化研究、社會學等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本書是美國文化研究學者詹明信,對班雅明思想的重新梳理和詮釋。作者將其概念加以匯總後,對其思想的核心與政治性及反抗法西斯與資本主義等問題,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闡述。
Thumbnail
「你渴望的東西在這世上並不存在。」 忘了從哪裡聽來這麼一說,也忘了這話有無對應的上下文,亞瑟‧安斯提漫不經心地想,說不定根本沒人說過這句話,單純是他不可靠的記憶憑藉斷章取義的劣習、憑空捏造出一個比要他要來得睿智可靠的佚名人士,以分擔這番悖論的社會責任。
在南部很多上了年紀的阿伯只會講台語,他們不會講國語也不會寫國字,但問題是他們講台語也不標準。 有一天我載到一個阿伯,他告訴我他要去四德女中。因為他家住那附近,我滿頭的霧水…… 四德女中哪條路上?阿伯說了一條路可是他的台語好像含著魯蛋,我完全聽不清楚。因此我只好停在路邊Google四德女中。可是不管
Thumbnail
之前覺得因為語言符號架構的不同,所以我想不通要怎麼與完全不同世界架構的外星人溝通。
Thumbnail
不知道當大家聽到「迪克」這個英語名字時,會不會一下子呆住,聯想到另外一個東西?會不會進而開始想,這一定是搞不清楚英語文化的台灣人自己亂取的英文名字? 「迪克」到底怎麼來的?英語圈的人真的會取這個名字嗎?熱帶島嶼人稍作搜尋了一下,結果是—— 會,而且不少。 「迪克」嚴格上來說,只是小名。它的本來
我目前會10種語言:中英日俄韓法德西義波。 其中,中英日是不用看字幕也能聽懂的程度, 俄韓法義還在建立語感,德西波則還在基礎單字的等級。 會學這麼多種語言,起源於我在2020年28歲時開始學義大利語。 當初學義大利語的目的,是準備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 參加機器學習會議
Thumbnail
  「我只有一個語言,但這個語言不是我的(Je n'ai qu'une langue, ce n'est pas la mienne)」─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   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雖然現在以阿拉伯語為主,但過去曾被法國佔領過,直到1
「讀書都需要一點偏執吧。」 一個不算熟的朋友說道,我叫他邦尼。
想起巴別塔的故事,上帝為了不讓人們蓋成可以通天的塔,就讓人們說不同的語言並打散到不同的地方去,如果當初語言分歧的起源真是這樣,上帝還真是成功地達成了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