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 書名:推力(Nudge)

更新於 2023/05/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性有弱點,人類對於預測充滿著瑕疵與偏見,會有「維持現狀的偏誤」。
又現代人過於忙碌,很多時侯無法深思熟慮,人性大腦又懶惰,常常用經驗法則決定事情。但本書作者發覺只要輕輕一推(Nudge),就會改變決策,產生好的結果。
***********************
書名:推力(Nudge)
原文名: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2008年年版)
作者:Richard H. Thaler, Cass R. Sunstein (註1)
出版社:時報文化
************************

什麼是Nudge呢

首先說明「什麼是Nudge呢」?原意是使用手肘輕推或輕戳肋部,被當形容是一種「提醒或溫和地警告別人」。若在事件中,有時侯關鍵的一個提示或設計,這種小小推力的設計,就可以產生大大的效果。那麼為什麼需要Nudge呢?因為人有惰性,經驗習慣,自然無意識的行為,這時有一股推力就能推出習慣領域(舒適圈)得到新的體驗。如此,在行銷策略中,在國家政策中等都能產生槓桿效果,或者簡稱小兵力大功之宏效。

第一部份:談人類的心理缺陷

(一) 偏見與謬誤
說到底人類有多少心理上的不完美嗎?有太多了。例如:「偏見與謬誤」
因為我們的思考模式有系統一(自動系統)與系統二(深思系統),但通常我們會偷懶地習慣性使用省時省力的系統一來判斷事件。在系統一主導下的思考模式,於是我們常常使用我們的「經驗法則」,也會採取近來碰到的印象-「定錨作用」,很快地做出反應。
人類先天就樂觀與過度自信,而且也受「框架」限制,也存在風險厭惡傾向,所以呢,在股市裡才會瘋狂的相信自己所選的個股,容易受到氛圍而追漲與殺低,股票套牢時就會死抱股票。
(二) 動態矛盾
「動態矛盾」(Dynamically Inconsistent),指的是人們一開始先喜歡A甚於B,到後來卻選擇了B,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人們有一種激發狀態(State of Arousal)會隨時間變動,假如人類有所謂極端的熱與冷,當處於熱區時才能克服新事物的恐懼,勇敢地嚐試新事物。而且人類很有趣,一個人內有兩個極端的矛盾兩難:一個是想要審慎有遠見的「計劃者」,但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短視的「行動者」。
因為系統一常常導致我們衝動行事,但我們也開始懊惱學會教訓,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自制策略」~使用外來物協助我們克制,像怕貪睡就使用鬧鐘,像怕減肥失敗就公告大知來監督自己,像怕亂花錢就強迫購買短期無法動用的儲蓄險,或者我們有一種「心理帳戶」:明明都是錢,卻內心強迫自己有多分類法,彼此不相干。
(三)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起因,有二個因素導到,一是資訊,二是同儕力。因為人會以他人為學習對象,但問題是從他人身上也學到錯誤的知識。另外,就是服膺社會的影響力,若好的方向就會帶動團體治,這也是一種推力(PS:人類天性喜歡跟別人一樣)。
那麼我們為什麼喜歡從眾呢?因為我們有「多數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意思是多數人不知道別人的想法,只得遵循種習慣或傳統。
(四) 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我們會假設別人一直在關注著我們,但其實別人並沒有那麼注意你啊。
「促發(Priming)機制」是什麼呢?是某種「暗示」,例如實驗設計「測試」模式時,會促進當事人後續的決策。舉例而言,如果人被詢問到你的計劃何時會開始呢?就會無形中提昇計劃的進行比例,這種回饋就被稱為渠道因素(Channel Factors)。
善用人類天性上的不完美,例如「偏見與謬誤」、「動態矛盾」、「從眾心理」、「聚光燈效應」等心理特質,有一種工作像「選擇設計師」,使用「促發(Priming)機制」,產生一種「推力」達到改變的結果。

第二部份:我們何時需要推力?

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首先我們常常需要選擇,有選擇就有機會成本產生。而有些選擇牽設到有深度令人苦惱,例如過往很少碰到沒有經驗值的重大決策,或者是知識不足,或者是有沒辭先苦後甘(先甘後苦)的兩難?例如本書作者提到面對以下三個選擇是時是需要適當的推力的。
1 選擇之後無法立即看到效應。
2 面對的選擇很困難、少見且不易得到反饋
3 選擇與體驗之間的關聯不清楚
作者提到人們有心理上偏誤,妨間也教育大家需要對於心理偏誤提高警覺。於是作者在本書中主張善用這特質,採反其道而行之法,讓政府有機會在不減損自由的情況下,增加人們的生活品質。

第三部份:選擇設計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選擇設計」這個概念。有好的選擇設計理念,才有好的推力效果。例如要符合人類直覺、簡易理解、最小的阻礙(不費力)
為了減少阻力,善用人性弱點,請設計師運用推力原則,直覺式的(前文提到的系統一原則)讓人類從眾。
《舉例一》:在男性的小便斗內畫一隻蒼蠅,就可以減少男生尿尿時亂噴到小便斗外80%的機率。
《舉例二》:又例如在APP訂閱軟體,除非你主張不續訂,否則是自動續訂機制。
《舉例三》:又例如你去小吃攤吃魯肉飯,在忙碌情境下,老闆直接問你「你要加魯蛋還是燙青菜?」,似乎強逼客戶二擇一,但沒有告訴你這是要額外加費的,這就是是推力的運用。
《舉例四》:避孕藥必需連吃三周後停一周。為了順應人類習慣性惰性特質,於是設計特殊包裝,28個藥格中,最後7格是放入安慰劑。

當在規劃「選擇設計」時,要考慮以下的六個原則,剛好是NUDGES字母

iNcentive(誘因)
Understand mappings(瞭解對應關係)
Defaults(預設值)
Give feedback(提供反饋)
Expect error(預期錯誤)
Structure comples choices(安排複雜的選擇)
本書作者Richard H. Thaler,(理查 賽勤),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要知道芝加哥大學是自由主義之聖堂,主張自由市場裡不需要管制。但要如何兼顧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不減損人的選項,但又能「促使」人做出對自己來說明智的選擇?在這本書裡,兩位作者塞勒和桑斯坦提出了「自由家長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這個概念看起來有點矛盾:自由派主張增加人的選項來讓人更自由,家父長制的舉措則總是伴隨著減少人的選項。我覺得這是個修正式法則,既有自由主義但又需要專業的選擇設計師,懂得推力法則設計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倘若選擇設計師的設計不符合個人利益時,當事人有權益退出政策,取得兩邊平衡。例如:
1政府或權威因為比較專業,主導政策說明哪些選項比較好。
2政府或權威利用人類的種種心理偏誤來設計制度,讓人更容易選擇上述那些比較好的選項。
3 政府或權威保留其它選項,讓人依然有自由可以選擇它們。
《註1》
Richard H. Thaler,(理查 賽勤):
行為經濟學創始人,任職於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所,著有《贏家詛咒》《推力》、《不當行為》等書。由於他在行為經濟學的卓越貢獻,因此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Cass R. Sunstein(凱斯 桑思坦)
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曾於2009年至2012年之間擔任歐巴馬政府的白宮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並與Daniel Kahneman, Olivier Sibony,合著《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2021)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書內容比較多元也比較雜,但基本上很容易閱讀,算是一本重視理財觀念以及健康人生平衡的書。部份談作者個人的人生觀,部份談作者對短期(2021年)投資市場的看法及預期,部份談到在投資之路上應有的心態及作法。
以前傻傻的不清楚 現在不傻了,但還是「分」不清楚。 愛情啊,它可以讓中國文字從數千年前描述著,傳頌著,講到現在,還是講不完。「不見伊人,如日三秋」,「想思」是戀愛的最真實反應。例如在很有名的詩經《周南 闗睢》裡就說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這本書一上手又很快地看完了。每個單元我大致都曾接觸過,問我有沒有什麼亮點,我的感覺是作者闕又上先生,一直苦口婆心地闡述財務規劃的「觀念」要正確且最重要,觀念對了,後續的作法與技巧就方便許多。 以財務分析師的角度提出的五大財務規劃「保險規劃、稅務規劃、投資規劃、退休規劃、遺產規劃」貫穿人生的出生到死亡
到2023年4月底,我在方格子已發表了【85篇】文章。這85篇中,大部份都是個人讀書心得,僅有少部份是個人生活感想及創作。工作之餘,忙碌之下,時間有限當然個人所讀過的書遠遠超過能夠寫下心得的部份。目前只公告85篇之原因很簡單: 看書可以看很快,但要讀後寫出文字,則需要重整思緒、綜合出重點。
生命就一條長河,河上載著我們的個人記憶、或者共同悸動,有歡樂、有悲傷、或哭或笑、或莫名激動。更甚者,不知不覺就參與了巨輪般的結構轉變,再回首也許麻痺,也許有感,也許盪漾不已。這本書就借用老報紙,翻翻這些舊照片,領著大家穿越時代的入場卷濃縮了時間,彷彿是舊時代另類臉書(Facebook)般,見證了美美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言雖古,但在現代來看,符合實況更適用,減法不僅是人類世中資訊氾濫下,突顯它是重要生存技能。很多人盲從、追流行,或者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或者知識焦慮。為了某些原因製造出很多沒意義的活動、會議、報告等浪費資源之事。
這本書內容比較多元也比較雜,但基本上很容易閱讀,算是一本重視理財觀念以及健康人生平衡的書。部份談作者個人的人生觀,部份談作者對短期(2021年)投資市場的看法及預期,部份談到在投資之路上應有的心態及作法。
以前傻傻的不清楚 現在不傻了,但還是「分」不清楚。 愛情啊,它可以讓中國文字從數千年前描述著,傳頌著,講到現在,還是講不完。「不見伊人,如日三秋」,「想思」是戀愛的最真實反應。例如在很有名的詩經《周南 闗睢》裡就說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這本書一上手又很快地看完了。每個單元我大致都曾接觸過,問我有沒有什麼亮點,我的感覺是作者闕又上先生,一直苦口婆心地闡述財務規劃的「觀念」要正確且最重要,觀念對了,後續的作法與技巧就方便許多。 以財務分析師的角度提出的五大財務規劃「保險規劃、稅務規劃、投資規劃、退休規劃、遺產規劃」貫穿人生的出生到死亡
到2023年4月底,我在方格子已發表了【85篇】文章。這85篇中,大部份都是個人讀書心得,僅有少部份是個人生活感想及創作。工作之餘,忙碌之下,時間有限當然個人所讀過的書遠遠超過能夠寫下心得的部份。目前只公告85篇之原因很簡單: 看書可以看很快,但要讀後寫出文字,則需要重整思緒、綜合出重點。
生命就一條長河,河上載著我們的個人記憶、或者共同悸動,有歡樂、有悲傷、或哭或笑、或莫名激動。更甚者,不知不覺就參與了巨輪般的結構轉變,再回首也許麻痺,也許有感,也許盪漾不已。這本書就借用老報紙,翻翻這些舊照片,領著大家穿越時代的入場卷濃縮了時間,彷彿是舊時代另類臉書(Facebook)般,見證了美美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其言雖古,但在現代來看,符合實況更適用,減法不僅是人類世中資訊氾濫下,突顯它是重要生存技能。很多人盲從、追流行,或者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或者知識焦慮。為了某些原因製造出很多沒意義的活動、會議、報告等浪費資源之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行為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推力(Nudge)與淤泥效應(Sludge)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選擇。 作者提到,推力可以在不限制自由的情況下,巧妙引導人們做出更有利的決策。通過案例分析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揭示其重要性。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行為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推力(Nudge)與淤泥效應(Sludge)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選擇。 作者提到,推力可以在不限制自由的情況下,巧妙引導人們做出更有利的決策。通過案例分析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揭示其重要性。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這本書探討了人們為何在看似即使在有明顯好處的情況下,仍抗拒改變,並歸納總結出人們常陷入直覺思考錯誤的2種吸引力(推進型與避險型)和4種心理摩擦力(慣性、惰性、情感阻力,和反彈),以及如何應對和克服它們。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