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l 書名:推力(Nudge)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人性有弱點,人類對於預測充滿著瑕疵與偏見,會有「維持現狀的偏誤」。

又現代人過於忙碌,很多時侯無法深思熟慮,人性大腦又懶惰,常常用經驗法則決定事情。但本書作者發覺只要輕輕一推(Nudge),就會改變決策,產生好的結果。

***********************

書名:推力(Nudge)

原文名: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2008年年版)

作者:Richard H. Thaler, Cass R. Sunstein (註1)

出版社:時報文化

************************

raw-image


什麼是Nudge呢

首先說明「什麼是Nudge呢」?原意是使用手肘輕推或輕戳肋部,被當形容是一種「提醒或溫和地警告別人」。若在事件中,有時侯關鍵的一個提示或設計,這種小小推力的設計,就可以產生大大的效果。那麼為什麼需要Nudge呢?因為人有惰性,經驗習慣,自然無意識的行為,這時有一股推力就能推出習慣領域(舒適圈)得到新的體驗。如此,在行銷策略中,在國家政策中等都能產生槓桿效果,或者簡稱小兵力大功之宏效。



第一部份:談人類的心理缺陷

(一) 偏見與謬誤

說到底人類有多少心理上的不完美嗎?有太多了。例如:「偏見與謬誤」

因為我們的思考模式有系統一(自動系統)與系統二(深思系統),但通常我們會偷懶地習慣性使用省時省力的系統一來判斷事件。在系統一主導下的思考模式,於是我們常常使用我們的「經驗法則」,也會採取近來碰到的印象-「定錨作用」,很快地做出反應。

人類先天就樂觀與過度自信,而且也受「框架」限制,也存在風險厭惡傾向,所以呢,在股市裡才會瘋狂的相信自己所選的個股,容易受到氛圍而追漲與殺低,股票套牢時就會死抱股票。

(二) 動態矛盾

「動態矛盾」(Dynamically Inconsistent),指的是人們一開始先喜歡A甚於B,到後來卻選擇了B,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人們有一種激發狀態(State of Arousal)會隨時間變動,假如人類有所謂極端的熱與冷,當處於熱區時才能克服新事物的恐懼,勇敢地嚐試新事物。而且人類很有趣,一個人內有兩個極端的矛盾兩難:一個是想要審慎有遠見的「計劃者」,但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短視的「行動者」。

因為系統一常常導致我們衝動行事,但我們也開始懊惱學會教訓,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自制策略」~使用外來物協助我們克制,像怕貪睡就使用鬧鐘,像怕減肥失敗就公告大知來監督自己,像怕亂花錢就強迫購買短期無法動用的儲蓄險,或者我們有一種「心理帳戶」:明明都是錢,卻內心強迫自己有多分類法,彼此不相干。

(三)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起因,有二個因素導到,一是資訊,二是同儕力。因為人會以他人為學習對象,但問題是從他人身上也學到錯誤的知識。另外,就是服膺社會的影響力,若好的方向就會帶動團體治,這也是一種推力(PS:人類天性喜歡跟別人一樣)。

那麼我們為什麼喜歡從眾呢?因為我們有「多數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意思是多數人不知道別人的想法,只得遵循種習慣或傳統。

(四) 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我們會假設別人一直在關注著我們,但其實別人並沒有那麼注意你啊。

「促發(Priming)機制」是什麼呢?是某種「暗示」,例如實驗設計「測試」模式時,會促進當事人後續的決策。舉例而言,如果人被詢問到你的計劃何時會開始呢?就會無形中提昇計劃的進行比例,這種回饋就被稱為渠道因素(Channel Factors)。

善用人類天性上的不完美,例如「偏見與謬誤」、「動態矛盾」、「從眾心理」、「聚光燈效應」等心理特質,有一種工作像「選擇設計師」,使用「促發(Priming)機制」,產生一種「推力」達到改變的結果。



第二部份:我們何時需要推力?

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首先我們常常需要選擇,有選擇就有機會成本產生。而有些選擇牽設到有深度令人苦惱,例如過往很少碰到沒有經驗值的重大決策,或者是知識不足,或者是有沒辭先苦後甘(先甘後苦)的兩難?例如本書作者提到面對以下三個選擇是時是需要適當的推力的。

1 選擇之後無法立即看到效應。

2 面對的選擇很困難、少見且不易得到反饋

3 選擇與體驗之間的關聯不清楚

作者提到人們有心理上偏誤,妨間也教育大家需要對於心理偏誤提高警覺。於是作者在本書中主張善用這特質,採反其道而行之法,讓政府有機會在不減損自由的情況下,增加人們的生活品質。



第三部份:選擇設計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選擇設計」這個概念。有好的選擇設計理念,才有好的推力效果。例如要符合人類直覺、簡易理解、最小的阻礙(不費力)

為了減少阻力,善用人性弱點,請設計師運用推力原則,直覺式的(前文提到的系統一原則)讓人類從眾。

《舉例一》:在男性的小便斗內畫一隻蒼蠅,就可以減少男生尿尿時亂噴到小便斗外80%的機率。

《舉例二》:又例如在APP訂閱軟體,除非你主張不續訂,否則是自動續訂機制。

《舉例三》:又例如你去小吃攤吃魯肉飯,在忙碌情境下,老闆直接問你「你要加魯蛋還是燙青菜?」,似乎強逼客戶二擇一,但沒有告訴你這是要額外加費的,這就是是推力的運用。

《舉例四》:避孕藥必需連吃三周後停一周。為了順應人類習慣性惰性特質,於是設計特殊包裝,28個藥格中,最後7格是放入安慰劑。

當在規劃「選擇設計」時,要考慮以下的六個原則,剛好是NUDGES字母

iNcentive(誘因)

Understand mappings(瞭解對應關係)

Defaults(預設值)

Give feedback(提供反饋)

Expect error(預期錯誤)

Structure comples choices(安排複雜的選擇)


本書作者Richard H. Thaler,(理查 賽勤),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要知道芝加哥大學是自由主義之聖堂,主張自由市場裡不需要管制。但要如何兼顧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不減損人的選項,但又能「促使」人做出對自己來說明智的選擇?在這本書裡,兩位作者塞勒和桑斯坦提出了「自由家長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這個概念看起來有點矛盾:自由派主張增加人的選項來讓人更自由,家父長制的舉措則總是伴隨著減少人的選項。我覺得這是個修正式法則,既有自由主義但又需要專業的選擇設計師,懂得推力法則設計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倘若選擇設計師的設計不符合個人利益時,當事人有權益退出政策,取得兩邊平衡。例如:

1政府或權威因為比較專業,主導政策說明哪些選項比較好。

2政府或權威利用人類的種種心理偏誤來設計制度,讓人更容易選擇上述那些比較好的選項。

3 政府或權威保留其它選項,讓人依然有自由可以選擇它們。


《註1》

Richard H. Thaler,(理查 賽勤):

行為經濟學創始人,任職於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所,著有《贏家詛咒》《推力》、《不當行為》等書。由於他在行為經濟學的卓越貢獻,因此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Cass R. Sunstein(凱斯 桑思坦)

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曾於2009年至2012年之間擔任歐巴馬政府的白宮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並與Daniel Kahneman, Olivier Sibony,合著《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ment》(202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6.3K會員
215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26
兩人結合在一起,曾經有過共鳴,也曾享愛甜密生活。但為什麼會從熱烈轉成冷淡?大多數皆從雙方的「情緒波動」開始,慢慢地在生活中感受不同頻!認知裂痕愈來愈大,關係愈來愈冷淡,最終可能走向分離之途或者只是形成陌路的硬撐。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6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肯定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原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張忠謀這個人為什麼能夠成功創辦台積電這個國際型大公司(現在台積電市值已在全球前十大之中),台積電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跟張忠謀有很大的關連,我們不能證明沒有張忠謀策劃下,台積電是不是更好,但我們可以確定張忠謀。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2025/04/05
這個人就是黃仁勲(Jenson Huang),一個“狂人”。但它的狂跟其他獨領風騷的人有一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聰明、反應快、工作認真、有想法只是基本條件而已,他的狂是顯示於偏執、固執,他易暴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噴罵如日常,罵人不給你留餘地,他自信到無可救藥,“但你也不得不說,這是合理的解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啟動效應」 (Priming Effect)是一種強大且微妙的心理現象,它能在我們不自覺的情況下塑造我們的行為和習慣。有時,甚至在我們開始理性思考之前,它就已經通過知覺引導了我們的思考方向。比如有研究發現,狗的圖像會喚起人類更忠誠的行為(Chartrand et al., 2008)、金錢的圖像會
Thumbnail
「啟動效應」 (Priming Effect)是一種強大且微妙的心理現象,它能在我們不自覺的情況下塑造我們的行為和習慣。有時,甚至在我們開始理性思考之前,它就已經通過知覺引導了我們的思考方向。比如有研究發現,狗的圖像會喚起人類更忠誠的行為(Chartrand et al., 2008)、金錢的圖像會
Thumbnail
總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嗎?舉足千斤重嗎?或許,你只是少一個推力,人生就能啟動邁向理想的方向。
Thumbnail
總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嗎?舉足千斤重嗎?或許,你只是少一個推力,人生就能啟動邁向理想的方向。
Thumbnail
剖析人類為何需要推力及如何採用推力的方法。
Thumbnail
剖析人類為何需要推力及如何採用推力的方法。
Thumbnail
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分享書中100個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自我克制能力從小形成 02 人天生懶惰:滿足原則 03 錯誤歸因 04 習慣要逐步養成 05 競爭少更有競爭動力 06 自助讓人更有動力
Thumbnail
此次書單是《設計師要懂心理學》,分享書中100個設計相關的心理知識,如果您喜歡或關注知識圖解、圖解設計、用戶體驗,歡迎追蹤本專欄。 01 自我克制能力從小形成 02 人天生懶惰:滿足原則 03 錯誤歸因 04 習慣要逐步養成 05 競爭少更有競爭動力 06 自助讓人更有動力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想改變的習慣,卻無從下手?或是身為組織的領導人,希望可以幫助同伴們一起進步,卻不知道怎麼樣提供幫助比較合適?其實要改變,困難的不在於要根除人類的所有慾望、惰性、衝動,相反的,如果用對方法,可以讓你的衝動化為助力。 1. 新起點效應—對抗舊習慣 2. 誘惑綁定效應-對抗衝動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想改變的習慣,卻無從下手?或是身為組織的領導人,希望可以幫助同伴們一起進步,卻不知道怎麼樣提供幫助比較合適?其實要改變,困難的不在於要根除人類的所有慾望、惰性、衝動,相反的,如果用對方法,可以讓你的衝動化為助力。 1. 新起點效應—對抗舊習慣 2. 誘惑綁定效應-對抗衝動
Thumbnail
「賦予社會使命感」,讓成員知道,你正在做這件事的是有意義的,可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了什麼。
Thumbnail
「賦予社會使命感」,讓成員知道,你正在做這件事的是有意義的,可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了什麼。
Thumbnail
市面上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常常告訴我們只要能將內心的夢想或慾望想像得非常清晰,就有機會成真。 但實際上沒那麼容易。 有想法很簡單,但要達成卻需要有效行動。 覺得改變很困難的人,即使腦袋中有這些想滿足的夢想或慾望,實際執行時,內心卻常會冒出這些感覺: 一股有形或無形的阻力,不斷在阻礙他行動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市面上流行的吸引力法則,常常告訴我們只要能將內心的夢想或慾望想像得非常清晰,就有機會成真。 但實際上沒那麼容易。 有想法很簡單,但要達成卻需要有效行動。 覺得改變很困難的人,即使腦袋中有這些想滿足的夢想或慾望,實際執行時,內心卻常會冒出這些感覺: 一股有形或無形的阻力,不斷在阻礙他行動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小自個人生活習慣、親職教養,大至國家政策、法令規範,都牽涉到「如何導正不良習慣與行為模式」這個議題。採取強制與懲罰手段、甚或「治亂世用重典」,固然有其效果與必要性,適得其反卻也並不少見。究竟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處理策略?一月中這篇最新研究結果,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方向。
Thumbnail
小自個人生活習慣、親職教養,大至國家政策、法令規範,都牽涉到「如何導正不良習慣與行為模式」這個議題。採取強制與懲罰手段、甚或「治亂世用重典」,固然有其效果與必要性,適得其反卻也並不少見。究竟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處理策略?一月中這篇最新研究結果,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方向。
Thumbnail
  影響你前進的阻礙到底是什麼,這本書則讓你了解阻礙你的原因與鍛鍊意志力的方法,從中分享幾章給大家。
Thumbnail
  影響你前進的阻礙到底是什麼,這本書則讓你了解阻礙你的原因與鍛鍊意志力的方法,從中分享幾章給大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