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商業,或許大家會立刻聯想到與金錢相關,或是一些經濟概念。有些人可能更深入,腦海中立刻浮現一堆數字的財務報表,或是一些金融相關專有名詞。以前的我總覺得,生意場上詭譎多端,只要牽扯到跟利益有關,感覺都很負面,所以能不碰,就盡量避免接觸。
再加上從小父母給的觀念,通常都會比較單一,希望小孩按照自己的要求,好好讀書,未來才能找一份好工作。直到出了社會,才發現這個社會變化太快,父母親認為的「好工作」,本質已經變了樣,而僵化的固定思維,也無法應付生活上的考驗,因為每一道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我曾經聽郝旭烈老師說過:「很多家長都會跟小孩說,要好好讀書,以後找一份好工作。但是卻少有家長跟孩子說,好好讀書將來去創業,或是學巴菲特投資。」因此很多人長大後,就只會將工作賺錢的主動收入,當成是唯一的收入來源,而忽略了賺錢還有其他的管道。
一旦我們只給孩子單一思維,其實也就限縮了他的視野,會讓孩子認為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一種解決辦法,而且這個解決辦法,還是父母給他的,讓他完全沒有經過思考,就被動地接受。
自從開始接觸一些投資理財的書籍後,藉著一些老師化繁為簡的引導,讓我發現,原來「財富」不是只有單純講金錢,它還有更廣泛的面向,一個廣義的「財商」概念,其實應該涵蓋你整個人生。因此,我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從小就知道這些道理,有思考的習慣,我相信隨著年紀的增長,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這本⟪給孩子的商業啟蒙⟫,是劉潤的第一本親子理財書。劉潤雖然是忙碌的商業顧問,但只要在家,就一定會親自送兒子上學,短短5分鐘的路程,與兒子去探討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從中梳理背後的商業本質與邏輯,培養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40個場景,藉著親子妙趣橫生的對話,藉著問題引導,讓孩子從中體會,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核心理念。
細讀本書,我們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的素材。例如,早上最困擾的遲到問題,劉潤與孩子談「目標」、「規劃」與「執行」,藉著細部規劃與分析,將每一個行為的流程與時間算出,透過執行進行調整。不僅如此,還給予「復盤」的概念,看看哪一個環節需要保持或替換,會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連外出吃火鍋,也可以上一堂財商課程。劉潤的兒子在吃火鍋時看到湯滾了,就會直接從滾燙的湯中撈出食材,蘸了醬料後直接放入口中,結果就會被燙到。
劉潤也抓緊機會,教導兒子「運籌學」的概念,教導兒子出火鍋是有順序的,先從湯中夾出食材,放置醬料碟中放涼,這過程中再夾食材放入鍋中,最後再來吃已經放涼,而且醬料入味的食材。用這樣的方法,既不會被燙到,又可以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你有沒有發現,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調整一下順序,就可以提升效率,讓同樣的資源產生更有效的效果,讓同樣的行動有更高的效率,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優化」。只要我們心中有這個底層邏輯,任何資源的配置,我們就會去思考,如何讓資源在每一個人手裡發揮最大作用,或是用什麼樣的制度來分配資源,得到最高的生產。
也許很多人會說,孩子年紀還小,根本不懂這些商業概念。但其實只要適當地引導,有時候孩子也會有很棒的想法。像是我們很常遇到的問題:「先易後難,還是先難後易?」有時候我們直覺選擇「先難後易」,先把困難的事情做完,之後的就比較容易,有一種「先苦後甘」的感覺。
但是劉潤的兒子卻給了一個很妙的答案,他認為要兩件事同時做,容易的事情,可以保證今天有收入,但困難的事情,是在為未來做準備。只有把容易的事和困難的事結合起來,才能在短期和長期都有穩定的收益。如果只做簡單,而不做難事,也許未來會餓死。那如果只做難事,不做簡單事,可能熬不到收穫那天。
從這個故事來看,我真的建議大人,不要再以自己為中心,應該適度地去尊重孩子,他們會有對這世界的獨特看法。當我們願意用溝通與討論的方式,讓孩子去思考,並且說出他們的想法,都是很值得鼓勵的一件事。而身為大人的我們該做的,就是了解原因,並且在彼此之間,去找到一個共識,千萬不要直接否定。
面對千變萬化的社會,不變的就是本質,認清這個社會運作的底層邏輯,才能多角度地看世界,不會被侷限住。非常地推薦這本⟪給孩子的商業啟蒙⟫,不僅淺顯易懂,故事也非常有趣,裡面講述的內容,不僅對於小孩有啟發,對成人去看懂這社會的運作,也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感謝幸福文化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