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閱讀紀錄:法治大國的日常小事(鄭華娟)

2023/04/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沒有出國的日子,藉由閱讀也可以在書中旅遊!
今天來介紹一本比較「軟性」的書,讀起來很愉快。這是一本介紹德國的書,有別於一些旅遊工具書,沒有必踩景點,也沒必吃美食,但是讀者可以從每一篇的日常生活小事,了解到一些德國的文化。
作者鄭華娟是台灣的詞曲創作人,也是一個德國媳婦,旅居德國很多年,很多讀者都會問她有關德國的各式各樣問題,從這些包羅萬象的問題,作者彙整理解之後,發現讀者其實最想了解的,其實是:「德國生活大小事的井然有序,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也因為如此,作者深入去觀察與找尋資料,試圖站在讀者的角度,從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去觀察,卻發現無論是在哪一個領域範疇,德國人都把「秩序」當作生活的首要基礎和起跑點,「秩序是必須!」。
在第一部分「溫柔關懷,善待環境的生活秩序」中,第一篇故事就讓我深感驚嘆,在德國即便是自己家中的花草樹木修剪,屋主也必須配合配合法規,只要有傷害動物活動及繁衍的可能性,就不可以進行修剪以免觸法。
另外,像是討人厭的蚊子,在噴灑相關藥品之時,也必須顧及該範圍內的生態系,而這些都有相關法律條文和相關單位,在一同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進行蚊蟲防治。而且德國人真的非常落實這些規定,絕對不是口頭說說而已!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德國重視規矩這項細節。不少德國人會租一塊地來種蔬菜花朵,為了管理這件事,德國政府還特地制定了條文,這項條文非常地複雜,從租地的大小、種植的作物、出產的農作物、修剪的規範、肥料農藥的使用、電費和水費的管理、退租與承租問題等等,除了這些之外,有一些每個租地管委會的另訂規矩。但這些規矩雖多,依然還是阻擋不了想承租土地的德國人,因為規定越嚴格,德國人越愛,因為他們有自信可以達到這樣的高品質。
在第二部分「有規範的自由,讓經濟更加蓬勃」中,有特別提到「休假」這件事情,在德國,休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工作權利,他們往往在很早之前就規劃下一年度的休假,每個人一年都有20到30天的休假,這是法律給予他們的保障。因為德國政府相信休假完,身心恢復元氣後,才有能量將工作內容做得更精緻。
這個部分還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德國的職業,分得非常細緻,而且還非常專業又複雜!像是麵包師和甜點師,不可以互通,因為他們來自兩個不同的專業學習系統。不僅如此,要開一間肉鋪,除了必須要在職業學校學習三年專業課程之外,還要通過考試拿到證照,如果沒有這樣,是不可以從事相關工作。其他很多行業也是如此,在德國的工匠技術就是如此培育出來的,因為專業,沒有捷徑。
值得一提的是,拿到證照,還無法開店,必須要再往上拿到「工匠大師證書」,才可以登記開設屬於自己的店面。而這張大師證書,其實也是代表德國各種傳統工藝的悠久歷史,能夠拿到這張證書,不僅代表自己的能力,顧客也比較信任這樣的專業。「要做就要做好,不然就別開始。」是德國人的工作態度,不能忍受「差不多」,這就是他們的堅持!
在第三部分「用井然有序的法治,建構出強大的國家」中,第一篇也是讓我印象深刻,對於自己應該遵守的規矩,德國人從小扎根。像是嚴格的交通規矩,父母親必須與小孩一起練習,小孩子從小將自己的權益與該遵守的規矩落實,如有大人不守規矩,也會出言提醒。這樣藉由教育的推廣,讓孩子從小就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的觀念。
德國雖是法治國家,但是否一切事情都讓政府和法律決定就好呢?不是這樣的!按照德國基本法的精神,公民參與政治是被鼓勵的,德國每一個城市都有公民參政部門,裡頭的市政委員都是熱心市政的一般民眾,通常是無薪補助的服務,但他們都是共同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而努力。有法律鼓勵,人民參與市政很普及,而市政府也很需要這些民間團體或研究,能夠給予提升市政的意見。相較於台灣,德國人真的確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行使自己珍貴的公民權益!
這本書雖然以作者的日常生活為觀察,但是我們從這生活、經濟、法治這三個層面30個例子,我們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雖然他們的法律規定很多,但他們不會因為這樣受到限制,反而因為法律的保障,能夠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表現!而且他們的自律,以及重視「秩序」的態度,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也表現在工作上。
其實我們也可以去思考,當我們一直覺得法規限制太多,而一直希望政府鬆綁,而給予更多的自由,這倒底是好還是不好呢?或許,德國的例子給我們一些方向去思考,這些法規限制對於我們,究竟是限制,還是自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徐曉梅
徐曉梅
現職國中國文老師。期許自己用寫作記錄生活,用寫作反省生活,用寫作創造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