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事實與面對真相是父母與師長要準備好的功課 文/黃莉莉園長


 【釐清事實與面對真相是父母與師長要準備好的功課】    文/黃莉莉園長

 

       這是一篇蒲公英內部社團今天po出來的照片,很多補習班都把考100分、考90分以上的姓名,就掛著紅布條,昭告來來往往的顧客們。而這些每天在安親班寫完回家功課,就開始有計劃的在老師的帶領下閱讀,不寫評量的安親班孩子們,(其實應該說學校發回來的評量卷已經夠多了,不用再加進來了),成績不錯,就放在內部社團大家欣賞著如此而已。


         晚上下班時間,安親班老師打內線進來給我。她說著一件事。
家長趁著聊天時,告訴她「我發現啊!在旗山這麼多補習班,只有蒲公英不給孩子寫評量。我都問過了喔!」並接著說,這樣不行啊!試圖說服老師,應該給孩子派評量寫寫囉。我問,妳怎麼回答?她說,我沒解釋太多,但我還是認為讓孩子閱讀比寫評量重要。這是前一陣子的事,現在才想起來。就這樣我們掛了電話,各自下班。


        於是我開始想著我的想法。這很好耶!顯示了一件事。在旗山這個地區,果真只有蒲公英做得到這一點。或許這應該不是只有旗山這地區的事。或許,高雄,台南.....跟很多地方,都得依賴著評量卷來找到安全感。否則一來很難招生,二來,很難交待,三則是對不起家長甚至自己,且說不過去,因為不寫評量到底還能給孩子什麼? 而且這樣在調查之下,沒辦法取得跟大家一樣的味道,就顯得格格不入了。


       老師,還跟家長說「我覺得不用啊!我的安親班孩子成績都很好。」的確,這是事實。那到底這到底好不好!?來確實的談一談好了。


      上次講座裡談到的教授威廉,戴蒙,他提到動機是很重要的學習要素,大部分成人談論的動機,通常都是透過考試,或考上某個大學等短期動機。但是,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更大的「目的」  存在,短期目標和動機通常會徒勞無功,而且很快就會在毫無方向的活動中消耗殆盡。


      目的,是一種很特別的目標,和一般短期,立即性的目標不同。目標,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人每天有千百個目標,享受一本好書,看一場電影,買一份好禮物,但目的是一種遙遠的長期目標,是一個你想去的方向,你的一生想往哪裡去?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目的必須是有意義的,長期的,對這個世界或其他人有幫助的目標。有了目的你會開始安排各種目標,讓自己一步步達到那個目的。 這些概念我記得在演講中的內容分享過。


      父母,老師們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應只是單單考高分、考不好會讓父母失望等,這些真的是很短期的目標。長期的目標和學習動機應該是:當學生全新投入他們想學的內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目的會產生一種內在的驅動力:「我學習並非因為因為媽媽叫我學,而是因為我真的很在乎,想學好。」.....好了,這跟評量有什麼關係?


      其實,評量本身沒有不好。就是一張紙,充滿著讓孩子可以因為練習過,而有了加深印象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個好東西。所以,既然沒有不好,那就是使用者概念與方法的問題囉!目的是什麼?老師與父母清楚嗎?還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所以我們也得這麼做才是對的?而在蒲公英裡目的其實很清楚。不管是幼兒與園或安親班,都很清楚及明確的告訴父母及孩子,我們要透過閱讀來學習某些....東西;透過閱讀來建立....某些習慣....。目的是什麼?當然是因為...閱讀帶領孩子進入了評量考試之外的世界,進入愉悅的感受,更進入語文的深度理解.....好處當然多了。不過,重點是什麼?重點是孩子清楚這是我們蒲公英安親班的目標。這目標之外的目的,是可以從閱讀中
可以得到答案的。不過這也跟其他補習班一樣,他們也是很清楚它的目標是什麼?(讓孩子儘量可以飆高分),目的是什麼?(讓孩子不要轉補習班)或者好聽一點來說(這是掌握人生啊!)....這兩者都多麼的雄心狀志!哪能說有錯?頂多就是你要的是什麼?


       學生知道要考試,那是責任沒錯,孩子應該在規則中適應良好,這非關體制。(當然未來教育政策若能提供更好的體制,那更歡迎)。有些學生可以應付得很好,有的人則氣喘呼呼。但我覺得應該帶領學生找到更適合的方法來適應體制下的規則,接納它,並歡迎它,且看到更遠的方向才是。能接納又能歡迎各種挑戰,這就是人格特質的培養了。而這就是蒲公英一直在做的事。例如,醫學院的學生永續的學習動機應該是:「有一天我當了醫生,就可以幫助,醫治更多的人。」如果一直想達到這個目的,就可以持續學習下去的動力,就有能量,不僅為參加考試而已。而這些目的尋找,是在寫評量的過程裡找不到,但卻有可能在閱讀的世界裡感受到,或啟發到。


     目的是一連串「為什麼」的組合。在學校裡,老師很能卻從來不問為什麼,例如科學老師教公式,原理,即使學生學得很棒,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些,只知道為了考試先背起來再說,或為了考試非學不可。



       戴蒙教授說目的也是會改變的。尤其在人生早期。因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會讓人學習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例如年輕人會對成為運動選手很有目的感,但不能一輩子都是運動選手,因為年紀大了就無法參賽。但成為運動員那種自我承諾,自律的習慣,會發展出另一個目的。



       我想身為老師或父母真正重要的是,要時時能與孩子分享,要有時間陪伴孩子理解某些目的。是否能跟孩子解釋,讓孩子理解為什麼要學這些科目?甚至讓孩子了解人類的需要和這個科目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有人要成為科學家?為什麼發現新定律很令人興奮?沒有這些「為什麼」,是無法讓學生有長期的學習動機的。如果每個老師都只是為了要把評量卷寫完,因為不寫完,下一批評量卷又來了....!如此的話,孩子暗無天日耗在評量卷裡是很有可能的。不過,你可能會用恐嚇的方式來嚇學生
:「你如果沒有考好的話,會有哪些嚴重的後果,」讓學生有短期動機,但學生不會出於興趣,自己把書拿出來讀。或者邊寫評量邊罵.....。其實,學生必須知道為什麼,才會全心全力,自動自發的去唸書吧!剛剛在思考這些問題,吃晚餐時我問了從沒寫評量自修的高中生哥哥,「你覺得寫評量卷有幫助嗎?」,他說,「不一定耶!要看他是不是有心啊!」。對吧!動機若是自己的就會有心。方法對了,工具就是工具哪有那麼多非戰之罪。連它都覺得委屈了。偶爾使用、必要時使用,用得好用、用得巧妙,何罪之有?


       今天小王(唯丞)跟他媽媽說,他才不要去參加跳舞表演。他媽媽問他為什麼不要,那是一種勇氣啊!小王說「哪是啊?」老師說「如果表現不好的,就上去表演,如果我上去了我就是不好的學生了」!這又是另一種目的錯誤的增強了。真是令人無言的反驅動力啊!一個真正的人生目的,至少要持續一段時間的培養和醞釀。可別以為現在談這個太早?大學畢業要出社會再說吧!如果真正到那時再來說,就真的為時已晚了。



    培養興趣需要時間、鍛鍊好品格需要時間,從小不去在意,長大更難在意了;從小把時間好好運用,培養大能力、養成閱讀能力與習慣,比起在補習班裡時常被評量淹沒有意義多了。每一個小問題都需要時間陪得透,不管是透過討論、探索、或陪孩子去找出可行的學習策略,然後去實踐它,是很必要的。雖然看起來很麻煩,但這只是一個過程,學習認知自己、自己選擇,也自己負責,不用去擔心不寫評量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有什麼後果?成長過程中她依定會慢慢學到某些事情的。


   面對「大免試的時代」,青春期的國中孩子面臨比考試更重要的目標:「自我探索」。全世界的研究都支持:青春期的自我探索成功與否是人生滿意的關鍵。學齡前階段是

核心人格特質養成的階段,別拿來應付考試;而國中三年是建立人生態度、價值、形塑的啟蒙期。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自問「我是誰?我有什麼特別?我的專長和興趣?別人是怎麼看我的?我想要怎樣的人生?」進入這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就得做好準備,都是連結在一起的。但父母很會全部分割,當每次碰到問題時,就開始緊張與難受。前幾天才有一個家長跑來問我該怎麼辦?我只能抽絲剝繭好好修理,這就是了?能怎麼辦?...重新建立的不應該只是孩子的認知而已,連父母都應該好好修正與調整的。

  


        青少年階段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就是解決個人的「統合危機」,以便承擔青年期的責任。根據心理學大師艾瑞克森的理論,所謂的「統合」,意思是一種「知道自己是誰、正面往何處、以及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之堅定、連貫的感覺。」要有好的「統合」包含著許多重要的選擇:我想從事什麼樣的生涯、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價值?信仰?我是怎樣的男人或女人?等重要的探索。青少年的「統合危機」,就是他們思索「自己今日的模樣」與「未來想(應該)成為的模樣」,在尋求過程中必然有的混亂、焦慮。千萬不要以為長大再,這事情又不會發生在現在,現在把考試考好比較重要的心態。一再延後探索的結果,會使得少年的「統合危機」與迷失感,延長到成人時期。大學生沒有學習動機一直再考研究所、不斷「延畢」的社會現象,就是缺少探索的青春期後遺症。


       就一個評量卷問題的延伸,是既簡單又複雜。或許會認為我太嚴肅了,就一個這麼小小的測驗卷問題,都講到未來去了;或許又有人會問我,不怕得罪人?其實說到底正因為心中充滿愛,才知道該面對的總是目的而不是目標。目的在於得堅持對的觀念做對的事。目標不在於人而在於事。正因為所有的補習班都寫了堆積如山的評量卷,才顯示出蒲公英的可貴罷!堅持理念,目標明確,自由意志之下的選擇,向來都是很獨立的思考,強迫不得。親愛的家
長朋友們,要走在這同一條路上並不簡單;不在同一條路上也不代表你是錯的。但我們都得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和承擔。去年的暑假,當我看到天心這小野驢(爸爸媽媽都這麼叫她),從閱讀繪本的世界在采誱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悠遊自在的掉進閱讀長篇故事裡。我就知道有些東西非堅持下去,否則你不會知道。有些事情更不會發生,有些景象你不會看到。一段過程在走,不會很快就看到結果,但不耕耘就永遠冒不出芽來。



          對於教育理念,我篤定中有著堅持,溫柔中帶著鋼強,很難被嚇唬的。打不過就跟著做的無奈中,不見得是對的,它其實有著很多恐懼。不要給恐懼能量,就不用去迎合;正面迎向挑戰,釐清事實、面對真相是父母和老師要做的功課。不用嘗試著說服蒲公英的老師這件事,老師既清楚又明確的獨立思考,都有著愛與專業。很能在教育良知之中識別清楚。同時我也知道,同一條路上走的人會愈來愈多。我很有力量的。『您,可以改變方向的。跟上來吧!』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清明時節雨紛紛|當得知同事的重要親人離世,要怎麼應對比較好呢?死亡是人生旅途中難以避免的課題。在職場的人際圈發生這類狀況時,要如何面對失去重要之人的同事呢?
    Thumbnail
    avatar
    筱涵|Hannah
    2024-04-08
    閒談 | 缺乏髮禁、體罰、紀律才釀禍?關心時事很好,也別忘了穩定情緒,釐清事件與其他議題的界線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Thumbnail
    avatar
    杏櫻子
    2023-12-29
    「這是什麼人啊!怎麼這麼優秀啊!課上到一半就睡死了!」說起年輕時的我啊!那真是眼淚撥未離。 今天上課,講白馬非馬,用了一點語言哲學,可能有點無聊吧。 但是,不管怎樣,「逼×郭睡地板」×熙真的睡死了! 第1節課,開始掙扎, 到了第2節上課,就睡死了(圖1), 就這樣一路睡到下課(圖2)。 接著第3結課仍然睡好睡滿(圖3)。 不過呢,我真的很體貼,知道她晚睡,
    Thumbnail
    avatar
    rubo
    2023-11-24
    avatar
    gnikis
    2023-09-12
    〔推書〕《人生實驗室:職涯難題的邏輯圖解說明書》教你如何釐清煩惱和問題此書教你釐清煩惱、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訴你。每個人的境遇、條件樣樣不同,無法用同一個答案來套用,作者用簡圖搭配步驟解說,一步步教你怎麼開啟思路、分析問題,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答案肯定不止一種,見解和觀點也見仁見智,處理問題的方法當然也有好幾種。配合本書思考後,你,會更加認識自己。
    Thumbnail
    avatar
    藍夜喵子
    2023-09-05
    釐清創業心態找出適合你的成功事業與目標你曾經想過你渴望創業的理由是什麼?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釐清你為什麼想要創業?你的心態和目標是什麼?是想要改善家庭的經濟能力?還是想要滿足自我職場的價值?釐清你的創業心態才能幫助你找到創業的方法和目標,這次我們透過採訪雅芬的實際案例,示範如何釐清創業心態與設定目標,重新整理自己的創業藍圖。
    Thumbnail
    avatar
    MISSBOSS
    2023-04-19
    閱讀筆記《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面臨危機時,心中會同時產生希望與絕望,這兩種情緒刺激著我們,進而做出足以影響整個人生的正向改變。然而,記憶會消散,生活也終將在危機過後回歸正軌,人們會漸漸不再懷抱希望與目標。本書的目的正是在協助讀者持續更新、強化,以及想起我們對人生應懷抱的信念。 ●試想一下這個情境:你的家人在你驟然離世之後,為了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3-01-16
    閱讀分享:《人生最重要的離世清單》「人生的最後一刻,能舒適的躺臥在自家床上,向床邊親愛的家人摯友緩緩交代遺言,再安詳辭世。」 這是很常在電影劇集上演的臨終戲碼,應該也是許多人心中的理想辭世情境之一,但現實卻常常事與願違。
    Thumbnail
    avatar
    少鋒
    2022-12-20
    釐清創業心態找出適合你的成功事業與目標你曾經想過你渴望創業的理由是什麼?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釐清你為什麼想要創業?你的心態和目標是什麼?是想要改善家庭的經濟能力?還是想要滿足自我職場的價值?釐清你的創業心態才能幫助你找到創業的方法和目標,這次我們透過採訪雅芬的實際案例,示範如何釐清創業心態與設定目標,你可以試著重新整理自己的創業創業藍圖
    Thumbnail
    avatar
    芳糖MB
    2022-07-25
    徬徨的職涯道路 - 如何果斷釐清適合自己的方向 在職涯選擇上,我們總是很難拿定主意,外界已經給我們太多資訊,好像走哪一條路都不正確。 或許我更想聽聽內心的聲音! 但問題來了,我的內心已經太混亂,各種想法總是讓我猶豫不決,每次思考的途中都會遇上瓶頸。 可以試試赤羽雄二的「A4筆記法」,這是麥肯錫顧問訓練思考的方式,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快速丟出想法。
    Thumbnail
    avatar
    AndAction
    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