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走路」,了解「步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動作會逐漸成為習慣,習慣養成之後會成為身體姿勢,姿勢隨著時間推移最終變成身體結構。無論這是往好或往壞的方向,這件事情都成立。
"Movement becomes habit, which becomes posture, which becomes structure." -Thomas Myers

「能」走路還是「會」走路? 日行萬步是累積健康還是累積受傷?

隨著健康的觀念在疫情後廣為普及,日行6000至10000步已經是多數人深植的其中一個觀念,在維持身體運動量更維護健康的同時,我們每天頻繁的使用雙腳在地面上移行,很容易可以想像,若不是在一個正確走路的方式,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身體負擔,換來的也許不是健康,而是各處的疼痛。
對於正常人或是一般骨科疾病的患者來說,常聽到的像是:扁平足、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O型腿等,都是不正常的動作習慣逐漸養成;而對於中風後的患者,受限制的關節活動度、無力的軀幹控制、不正常的張力、錯誤的協同動作,導致個案直覺式的動作往往都是錯誤的發力,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之後,行走會比較耗能且沒有效率,走不遠也容易累,更容易造成其他的不舒服,不舒服則更不願意動,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作為介紹行走的第一篇文章,會從基本的一些單詞來慢慢認識走路,一個習以為常的日常功能,卻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學問,知何為正常,才理解何為不正常。

何謂步態?

步態 (Gait) : 行走的方式、行走的樣貌
步態分析 (Gait Analysis) : 分析行走的方式
當我們研究如何把走路走好,這門學問便是步態分析,想了解走路的細節就是將步態拆分來觀察每個動作模式是否正確。

一個完整的步態

(Step) : 一隻腳移動到另一隻腳
步長 (Step Length) : 一隻腳到另一隻腳,腳跟到腳跟之間的距離
步輻 (Stride) : 同一隻腳離地後,到下一次落地,等於一個完整的步態週期
步幅長 (Stride Length) : 同一隻腳在兩次落地之間的距離
步頻 (Cadence) : 每分鐘行走的步數
看圖理解:當右腳跨出時,相當於右腳跨出一步(Step),同樣左腳再往前跨出一步(Step),而左腳從離地到下一次左腳落地,則表示左腳完成一個完整的步態週期(Gait Cycle),同一隻腳的抬起至落下,稱為步幅(Stride)。而走路的步頻,單位則是Steps/min。

正常行走該有的基本標準

正常人的左腳一步距離約等於右腳的一步距離,兩腳的步距應平均,大致來說在使力跟動作上才是對稱且協調的;兩隻腳的距離(Step width)一般介於5~10公分。而正常人的步幅長(Stride Length)平均為1.39m,也就是步距(Step Length)平均為0.7m左右,因身高及腿長的差異,步距在0.6m~0.74m都是有可能的;正常人的平均步頻則是116±5 Steps/min。
另外,走路的速度(Gait speed)也常作為一個快速判斷行走能力好壞的標準,步速越快,一般情況下表示行走的平衡較佳、穩定度較好、行走效率較高,走路的整體表現較好,是一個功能性的判斷標準。
正常在戶外行走的步速:1.2m/s 以上;這速度才能安全穿越馬路
能在社區安全行走的步速:0.8~1.2m/s
有限度或需協助的外出行走:0.4m~0.8m/s
只能在室內行走:0.4m/s以下

常見的行走速度測試

如何知道自己的走路速度有多快,其中一種常見的測試方式就是5公尺行走測試。先標定一段7公尺的直線距離,可以來回走個一兩趟當作練習,正式開始時,測量行走中間5公尺花了多少時間,前後1公尺為緩衝區,作為加速及減速的區段,視情況可增加緩衝區的距離。舉例來說:中間5公尺耗時2.5秒,則可得到步速2m/s,此速度可安全在戶外行走;若5公尺耗時10秒,則步速為0.5m/s,表示外出行走很可能是需要協助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9內容數
「神經可塑性」,說明人類的腦具有生長、重組、產生新連結而改變結構及功能的能力,且只要還活著,皆有機會持續發生改變。對於受損後的腦,持續改變、持續變好,是非常重要且充滿希望的事情。文章主要希望提供給中風個案或家屬,用盡可能淺顯易懂的方式,建立正確的觀念、吸收相關的知識,及釐清繁雜的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otBra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o-lift policy: 禁止人工舉起病人的醫療原則,以減少病人和照顧者的受傷風險,鼓勵使用移位機等輔具協助移動病人,並提升照顧品質
接觸腦中風之後,會接收很多似是而非的資訊,來自網路或是病友之間。有許多常見的問題或是疑問,你是否真正了解了呢?
No-lift policy: 禁止人工舉起病人的醫療原則,以減少病人和照顧者的受傷風險,鼓勵使用移位機等輔具協助移動病人,並提升照顧品質
接觸腦中風之後,會接收很多似是而非的資訊,來自網路或是病友之間。有許多常見的問題或是疑問,你是否真正了解了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日一萬步,免得上藥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身觀念。有些人很努力地堅持著,有些人走著走著覺得無趣便中斷了,也有人因為沒有注意到安全措施而造成身體傷害,只好作罷。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走路對健康的重要性。一萬步的建議源自日本保健公司廣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走路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並改善心理健康。建議每天步行7000-10000步,步行速度和姿勢也影響效果。正確的姿勢和技巧可減少關節壓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七個月來跑步的心得與經驗,包括目標設定、熱身和收操的重要性、尋找跑步教練、與他人一起跑步的動力、減重與跑步的關係,以及冬天跑步的困難。文中也表達了對於持續跑步以維護健康的意願。
Thumbnail
前言 ✋在這個快速節奏與繁忙步調的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跑步」作為一種健身運動的方式。但是,要想在跑步中表現出色,單純的有氧訓練或者肌力訓練是否就足夠呢?最新研究揭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且提出了一個科學的訓練計劃,讓您能夠更好地發揮潛力。 👉一份2022年的研究,想要探討不同訓練方式對於
Thumbnail
透過跑步和投資資產的方式,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累積和自己的成長,這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學習,就像是從小資金開始,通過複利和時間增長資產一樣。
Thumbnail
{跑步不難,難在你穿起鞋子走出門的那一刻} 訓練數據-第2週 訓練時程:02/12~02/18 02/13>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4.83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今天跑的狀態很不錯,沒有太多的疲勞,雖然距離不長,在心率狀態效果是提升的。 強度>4強(1非常弱~5非常強);自覺努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經常誤解速度與進展的真正意義。最快的腳步並不意味著大步前進或是跳躍,而是那種不斷前行的恆定節奏。當你不斷地向前移動,無論速度快慢,你都在進步。相反地,最慢的步伐並不是細小謹慎的步子,而是那種在原地徘徊的猶豫不決。
Thumbnail
  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跑得超級慢,時速大約和走路的時速差不多,每公里大約在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完成。換言之,跑了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前進五公里左右。這樣看來,就是用跑步的姿勢來進行走路。雖然兩者的姿勢有所差別,但卻可以達到相同的時速。跑步的姿勢是膝蓋彎曲,然後往前踏時是腳尖先著地,再來是後腳跟;而走
Thumbnail
昨天在河堤走路的時候突然想到:「我這樣每天走路將近一個小時,算不算一種能力?」 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練習許多才藝都是靠著持之以恆的毅力最終練成,成為一種能力,一種輕而易舉而可以達到的某種精熟狀態。 這就比方說我可以很容易將籃球投進,不管是上籃或中距離,也可以很容易地將一首歌用吉他伴奏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日一萬步,免得上藥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身觀念。有些人很努力地堅持著,有些人走著走著覺得無趣便中斷了,也有人因為沒有注意到安全措施而造成身體傷害,只好作罷。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走路對健康的重要性。一萬步的建議源自日本保健公司廣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走路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並改善心理健康。建議每天步行7000-10000步,步行速度和姿勢也影響效果。正確的姿勢和技巧可減少關節壓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七個月來跑步的心得與經驗,包括目標設定、熱身和收操的重要性、尋找跑步教練、與他人一起跑步的動力、減重與跑步的關係,以及冬天跑步的困難。文中也表達了對於持續跑步以維護健康的意願。
Thumbnail
前言 ✋在這個快速節奏與繁忙步調的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跑步」作為一種健身運動的方式。但是,要想在跑步中表現出色,單純的有氧訓練或者肌力訓練是否就足夠呢?最新研究揭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且提出了一個科學的訓練計劃,讓您能夠更好地發揮潛力。 👉一份2022年的研究,想要探討不同訓練方式對於
Thumbnail
透過跑步和投資資產的方式,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累積和自己的成長,這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學習,就像是從小資金開始,通過複利和時間增長資產一樣。
Thumbnail
{跑步不難,難在你穿起鞋子走出門的那一刻} 訓練數據-第2週 訓練時程:02/12~02/18 02/13>疲憊跑(暖身2分鐘+跑步4.83公里+緩和2分鐘)達成率100% 今天跑的狀態很不錯,沒有太多的疲勞,雖然距離不長,在心率狀態效果是提升的。 強度>4強(1非常弱~5非常強);自覺努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經常誤解速度與進展的真正意義。最快的腳步並不意味著大步前進或是跳躍,而是那種不斷前行的恆定節奏。當你不斷地向前移動,無論速度快慢,你都在進步。相反地,最慢的步伐並不是細小謹慎的步子,而是那種在原地徘徊的猶豫不決。
Thumbnail
  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跑得超級慢,時速大約和走路的時速差不多,每公里大約在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完成。換言之,跑了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前進五公里左右。這樣看來,就是用跑步的姿勢來進行走路。雖然兩者的姿勢有所差別,但卻可以達到相同的時速。跑步的姿勢是膝蓋彎曲,然後往前踏時是腳尖先著地,再來是後腳跟;而走
Thumbnail
昨天在河堤走路的時候突然想到:「我這樣每天走路將近一個小時,算不算一種能力?」 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練習許多才藝都是靠著持之以恆的毅力最終練成,成為一種能力,一種輕而易舉而可以達到的某種精熟狀態。 這就比方說我可以很容易將籃球投進,不管是上籃或中距離,也可以很容易地將一首歌用吉他伴奏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