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_[自我修復的N種練習]_先可憐自己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這是一個關於我罹患憂鬱症後,透過醫院身心科醫師藥物治療、諮商,和透過不同練習的個人心得與分享,希望你喜歡。
剛開始要離職前,對於被逼著只能逃離當時的職場,逃離造成我憂鬱的主要加害者身邊,我是相當憤恨不平也覺得很受傷的,自己認為應該要被離職的是加害者,因為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被害,也認為加害者離開後一切都會恢復正常,但因為加害者S小姐宣稱她的後台硬,指出是大老闆,而小老闆非常需要她,對我來說離職就是唯一出路。
離職前需要跟同事做交接,也需要跟當時還在合作的一些專業老師說明,我認為這是負責任的一種態度。
在跟老師們說明要離職時,普遍的回應是「這樣很可惜,你做了很多事情對業界是有建樹的,難道為了一個人,你就要放棄?」
我解釋「基於種種理由,這裡就不重複說明~~(老師們合作一段時間了,都認識S小姐,對她的作為有些清楚、有些不清楚,這裡不詳述)~~,我因為身體狀況不佳,且被確診為輕度憂鬱症,長期失眠,實在無法繼續和S小姐一起工作」。
話說到這裡,幾個老師說「知道了,那就不勉強你繼續工作,如果離職後無法用外部專案身份接續這裡的案子,那也祝福你好好休息,希望你恢復身心健康喔!」。
其中一個修佛的老師說「那些生命中出現的人事物都是一種功課,或許你可以把這個人、這事件當作你很重要的功課來修,你要感謝這樣的人事物出現在生命歷程中,如果不知道怎麼把功課完成,你也可以去了解佛法的奧義,進而完成你今生需要修煉的事物。」
我當時聽了真是氣炸,開始把S小姐的作為,如數家珍的跟老師敘述,一條條、一件件都是我心裡血淋淋的刀傷,而老師聽了還是很溫柔的重複要當做功課來做,最後我放棄跟那位老師辯駁了。
要跟對我離職認為很可惜的親友說明,為何放棄一個有高成就感的工作,一份相對穩定的薪水,需要花費我很大的力氣,而且每次要說明就是再次把剛剛新鮮剛要癒合的結痂,活生生的撥開,裡面還是血肉模糊,跟關心我的人爭辯、解釋,對方通常還是不理解覺得我沒有理性思考,沒有做SWOT這種分析,幫我分析後必然不要理S小姐、拿離職跟老闆談條件、切割兩人的工作即可。
我心裡吶喊著「我也不是沒有做過這樣的努力,不要拿油救火了。可以嗎?」
曾經提過我媽媽的娘家事件,她對於每一個事件發生所有人說的話都記憶深刻,只要提起一次都是一模一樣的對話內容,我曾經誤以為事件發生的經過,絕對是媽媽說的那樣,不然她的印象怎會如此鮮明。
直到有一次我去媽媽房間找東西,看到她床上有幾張紙,上面寫了幾月幾日她去見了誰、發生什麼事、雙方說了什麼話,我看到媽媽的字跡和那如此詳細的紀錄。
我才知道,原來,我們要說服其他人,無論是事件中人或第三人,都要堅定的敘述發生經過,最好是越詳細越統一,這樣我們的證詞才會無懈可擊、具有說服力。
但這樣的反覆過程,其實對自己的幫助不大,我們又不是要上法庭打官司,證詞反覆會有漏洞會被攻擊,而且事件中的主角雙方都是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來就沒有非黑即白的清楚界線,只是搞得自己每次解說、每次複習都更執著於對方造成的傷害,越來越走不出事件。
當時,我還看不清處,誰,該負責我們的人生?
一次我看了一本書,其中有一句話很打動我,書中寫著「或許別人不理解憂鬱症,也不知道憂鬱症患者心中的痛苦和掙扎,往往無法設身處地的明白,我們所經歷的創傷和痛苦,但是你可以可憐你自己,唯有先可憐自己,你才會得到真正的憐憫和安慰。」
看到這一段文字,我突然淚如雨下,在心裡對自己說「你真的好可憐,沒關係,就算只有我能感受你的傷痛和無助,但我願意真心地安慰你,現在傷心就傷心、想哭就哭,我不會批評你的。」
這時,雖然只是自己在腦袋中的思想聲音,但我感受到自己的同理心和憐憫,我可以自己可憐自己,怎麼沒有想過呢?
憂鬱症後曾有自己隻身對抗全世界的感受,思考上的邏輯掙扎,情緒久久無法平靜下來。但沒想到只是自我安慰的一句話「你好可憐,我知道」,就可以讓我放下心防,終於能面對生病這件事。
除了先可憐自己,我後來還延伸出一個自我修復的工具,就是給自己秀秀。
承認自己好可憐,獲得自己的憐憫之後,多半還是處在負面情緒和無能為力的狀態中,有時面對這樣的低氣壓情緒,我會跟自己說「秀秀喔,沒關係的」,然後抱抱自己、拍拍自己的肩膀、摸摸自己的頭。
如果突然很緊張或過於憂慮,我就會拍拍胸口,對自己說「沒關係,我現在很安全,沒有什麼事情會傷害我,我很安全的,放心喔!」。
這樣持續說、持續拍拍自己,漸漸的緊張的情緒會慢慢的鬆懈下來,身體也不那麼緊繃、心跳跟血壓也就降下來了。
這是「修復自己的N種練習」其中的一項虛擬工具,「先可憐自己」、「安撫自己其實很安全」,我的工具箱、口袋中還有其他不同的工具,隨時可以拿出來因應當下的情緒,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情緒困擾,願意試試看我分享的方法,歡迎寫信或留言給我分享你嘗試後的感受。
這一集的分享希望你喜歡,我們下次見,掰掰~~
11會員
19內容數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這是一個關於我罹患憂鬱症後,透過醫院身心科醫師治療、諮商,和透過不同練習的個人心得與分享,希望你喜歡。#憂鬱症#諮商#身心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