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很花心力,我們應該為自己立下標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也是個有選擇障礙的人,我先承認我自己其實很常有選擇障礙,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永遠都可以看著菜單和那些商品好幾分鐘,還是不知道要選什麼。

我在選擇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很糾結,經常想選A卻會想說B會不會比較好,不然就是好像兩個都可以 不知道要選哪一個。

好不容易選出了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這時候已經覺得精疲力盡,會有一種「天啊!我終於選出來了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其實人一天的精神和心力是有限的,有沒有甚麼方法是可以讓我們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做選擇,同時又能夠被滿足呢?

答案是有的

通常我們會面臨到不知道要選甚麼的時候,很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想要在一個場所(比如說百貨公司)帶走一些商品,或者去到一個景點覺得可以買一些東西,所以我們會去考慮應該要買些什麼才好。

這時候就會發現,這個也不錯,那個也不錯

不但很容易讓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心力去選擇這些商品,最後也會造成我們買了一些其實沒有那麼需要的東西。

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想好要買什麼,還有自己的需求是甚麼,再去購物。

可是如果那個當下真的不知道自己比較想要的是甚麼,那麼我們可以藉由為自己立下的標準來幫助我們做選擇。

比如說在飲食上面

假如我今天決定我除了三餐不能吃額外的零食,那麼當我走到便利商店時就不會想說,好久沒吃餅乾了要不要買一包來吃,甚至零食區那一區可以直接不用看。

如果今天有一個標準是,前一餐如果是吃飯,那下一餐就要吃麵,一餐一餐的輪流,此時在下一餐的菜單中我只考慮麵類的選項。

這些標準的設立除了能幫我們過濾掉一些選項之外,也能夠讓自己有所提升。因為我今天設立了不能吃零食的標準,同時我也是在控制我自己的飲食。


avatar-img
4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甚麼目標導向如此重要? 假如今天有一件事情讓我們產生情緒,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想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有可能讓原來的計劃因為心情不好所以中斷,或者把自己當時的情緒寫下來。但我們寫完之後,事情還是沒有被解決,也會因為當時產生了很大的情緒波動,讓我們身心疲倦。 甚麼是目標導向?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我們常常還是沒辦法做到尊重對方的想法,或是能不被對方的想法動搖。當我們在跟對方討論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地跟對方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告訴對方最快達成目標的方式。喜歡分享是一件好事沒錯,但我們經常不止於分享,而是想要對方可以接受我們的提議及想法。 舉例而言,
雖然我沒有過很多次的戀愛經驗,也不是甚麼心理學家,教你用一些技巧來維持關係。不過我相信,在一段戀情裡面所獲得的經歷是非常可貴的。 稱不上自己是談戀愛的高手,交往之後也不是一帆風順,不過我希望我能將在一段感情裡的經驗,還有一些體悟分享給大家。 如果有上網爬過文的人,常常會看到網路上會有一系列的文章寫著
想必很多人在求學階段,都有過補習的經驗。有些人會利用補習班的資源,幫助自己對那一門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些人即使補習了,考出來的成績還是沒有比那些自學的人、沒有補過習的人還要高。而有些學生則因為家人無法在放學時間接送的原因,而被送到補習班。 上了大學後,那個補習費真的貴得要命,為了幫家裡省學費,所以
如何成為理性消費者? 你是屬於衝動購物派?還是理性消費派?
想必如果有去過海生館的大家,都有看過一種餵食秀,是會有一位潛水員在魚群中餵魚,我們隔著玻璃看著那位潛水員可以輕鬆的在水中自由移動,甚至抬起頭來讓我們拍照,但當我們實際下去水中,真的有辦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流暢嗎?會不會遇到甚麼問題?這時候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次我是去一個在屏東的一間叫"海邊"的店,一開始
為甚麼目標導向如此重要? 假如今天有一件事情讓我們產生情緒,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想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有可能讓原來的計劃因為心情不好所以中斷,或者把自己當時的情緒寫下來。但我們寫完之後,事情還是沒有被解決,也會因為當時產生了很大的情緒波動,讓我們身心疲倦。 甚麼是目標導向?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我們常常還是沒辦法做到尊重對方的想法,或是能不被對方的想法動搖。當我們在跟對方討論一件事情時,我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地跟對方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告訴對方最快達成目標的方式。喜歡分享是一件好事沒錯,但我們經常不止於分享,而是想要對方可以接受我們的提議及想法。 舉例而言,
雖然我沒有過很多次的戀愛經驗,也不是甚麼心理學家,教你用一些技巧來維持關係。不過我相信,在一段戀情裡面所獲得的經歷是非常可貴的。 稱不上自己是談戀愛的高手,交往之後也不是一帆風順,不過我希望我能將在一段感情裡的經驗,還有一些體悟分享給大家。 如果有上網爬過文的人,常常會看到網路上會有一系列的文章寫著
想必很多人在求學階段,都有過補習的經驗。有些人會利用補習班的資源,幫助自己對那一門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些人即使補習了,考出來的成績還是沒有比那些自學的人、沒有補過習的人還要高。而有些學生則因為家人無法在放學時間接送的原因,而被送到補習班。 上了大學後,那個補習費真的貴得要命,為了幫家裡省學費,所以
如何成為理性消費者? 你是屬於衝動購物派?還是理性消費派?
想必如果有去過海生館的大家,都有看過一種餵食秀,是會有一位潛水員在魚群中餵魚,我們隔著玻璃看著那位潛水員可以輕鬆的在水中自由移動,甚至抬起頭來讓我們拍照,但當我們實際下去水中,真的有辦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流暢嗎?會不會遇到甚麼問題?這時候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次我是去一個在屏東的一間叫"海邊"的店,一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主動的去選擇要吃什麼出發,這是一個很容易發想的起點。很多人直覺會回應:我怎麼不能選擇了?去哪一間餐廳吃飯或是外送哪一份餐點來吃,不是就是一種選擇嗎?但即使是如此,仍跳脫不了餐廳已經準備好的固定餐點。就月光的想法,是那種自己煮來吃的,才是主動掌控自己要吃什麼的人。不過,月光的作法,也只
Thumbnail
當選擇成為一種奢侈,晚餐的決定就像是一場每日的心理戲碼。在這個美食無處不在的世界裡,每一餐都是一次機會,一次冒險,一次對味蕾的承諾。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看似沒什麼但卻可以說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問題,生活處處都是到選擇題,今天晚上要吃麵還是飯還是?出門要穿牛仔褲還是裙子還式套裝?鞋子要穿布鞋靴子還是高跟鞋,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會碰到的也是最基本的選擇,但除了這些以外真正讓人煩惱的是有些時候你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他說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 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 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
如果你認同這個說法,大概人生會順遂許多。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有成本的,最隱晦的成本是時間,最現實成本是金錢,說時間就是金錢一點也不為過。當我們做了某個決定時,其實就排除了其他的機會,簡單舉例是:晚餐選擇吃麥當勞,肯德基就被排除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麥當勞和肯德基,而摩斯和漢堡王就被排除了;如果你要說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主動的去選擇要吃什麼出發,這是一個很容易發想的起點。很多人直覺會回應:我怎麼不能選擇了?去哪一間餐廳吃飯或是外送哪一份餐點來吃,不是就是一種選擇嗎?但即使是如此,仍跳脫不了餐廳已經準備好的固定餐點。就月光的想法,是那種自己煮來吃的,才是主動掌控自己要吃什麼的人。不過,月光的作法,也只
Thumbnail
當選擇成為一種奢侈,晚餐的決定就像是一場每日的心理戲碼。在這個美食無處不在的世界裡,每一餐都是一次機會,一次冒險,一次對味蕾的承諾。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看似沒什麼但卻可以說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問題,生活處處都是到選擇題,今天晚上要吃麵還是飯還是?出門要穿牛仔褲還是裙子還式套裝?鞋子要穿布鞋靴子還是高跟鞋,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會碰到的也是最基本的選擇,但除了這些以外真正讓人煩惱的是有些時候你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他說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 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 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
如果你認同這個說法,大概人生會順遂許多。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有成本的,最隱晦的成本是時間,最現實成本是金錢,說時間就是金錢一點也不為過。當我們做了某個決定時,其實就排除了其他的機會,簡單舉例是:晚餐選擇吃麥當勞,肯德基就被排除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麥當勞和肯德基,而摩斯和漢堡王就被排除了;如果你要說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選擇無所不在,且日益增多。如何從過多的選項中做出明智的決定?本文介紹四種策略,包括字典序排名法、逐步排除法、自訂排行榜與辨識捷思,以幫助讀者克服選擇障礙。此外,文章還引導讀者思考「最大化」與「滿足化」的選擇心態,提供不同觀點,克服選擇帶來的糾結情緒。
Thumbnail
心理學的"證實偏差" 在選項多的時候下的決定越容易後悔 選擇交往對象時2選1不容易後悔 20選1就容易後悔,尤其選擇後其他幾位忽然某方面表現突出,就會產生不滿足,因而開始有了負面情緒 選擇名產試吃時分別有3種口味跟20種口味的店家 只有3種口味的品牌店家,選擇性雖然少,但是最後買的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