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謝Arth分享這次讀書會的寶貴名額,讓我的週末早晨如此踏實。簡報的使用情景在職場或校園隨處可見,已然是種向受眾傳遞欲傳達資訊的重要媒介,而簡報不是做的精美就好,如何讓人聽進去、達到溝通目的,才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簡報力」!
故今天特地取消了原本預定的其他講座,想藉著這次難得的機會探探簡報世界的奧秘,尤其特別好奇,到底簡報時要如何藉由「鋪梗」去「說服」他人呢?我們就來聽聽講師FAHAHA怎麼說。
這個概念是由《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提出,意指「你當下覺得重要的事,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事情上,就會容易高估其重要性」。而我們日常生活的選擇與決定,其實很容易不知不覺受其影響,在我們做決定前,欺騙我們的思考、偷走我們的專注力。這也是為什麼人會有「不理性」選擇的原因之一。
這也讓我聯想到了心理學的單純曝光效應,將圖片、符號、數字、聲音等外部刺激經常性暴露在人面前,就能增加人們對其的喜好程度。其實都是一種奪取人的焦點,使其產生錯覺的方式。
說了這麼多,鋪梗到底是什麼?又跟上述有什麼關聯?
鋪梗其實就是誘導對方注意力,進而影響其選擇
用講師提到的例子來解釋,如果是你,聽到
「帥哥、美女,可以幫我填份問卷嗎?」
你覺得問卷的填答率會有多少?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提高填問卷的成功率? 我很直覺的回答簡化問卷的填答欄位(UIUX優化),然而這邊用鋪梗的方式效果會更加出乎意外,其實只要在要求對方填問卷前,多問一句話,就能大幅提升填答率!
你覺得你是個喜歡冒險與挑戰的人嗎?
沒錯,這個「梗」就是這麼的「想不到」,但卻十分有用,如果你回答「是」的話,你可能就很難拒絕填問卷這項突如其來的「挑戰」了,人會為了盡可能地保持言行一致。不過,我怎麼看都覺得不像是鋪梗,根本是下陷阱XDD,不過這個例子很清楚地展示了「鋪梗」的力量,取得注意力,誘導選擇!
講師順法用一張照片讓我們嘗試從「自己會被什麼吸引」開始思考,也藉著這個練習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清楚可以用什麼方式去鋪我們的梗,增加吸引力,書中提到的六個技巧包含:「 性、威脅、不一樣的、自身相關的、未完成的、不尋常的」,我挑其中一個我印象深刻的案例跟大家分享。
現在有A、B兩款沙發,A是坐起來舒服的;B是堅固耐用的,試想如何用上述的技巧「鋪梗」,增加A的銷量?
以「自身相關的」來說,可能可以設計一個工作整天,終於下班回家,想變成沙發馬鈴薯的文宣(製造需求場景);那「不一樣的」如何運用?
在A和B的沙發旁擺上 C、D、F 同是堅固耐用的沙發
這樣一下,只有A沙發跟其他「不一樣」,不是異化自己,就是同化他人。
上述針對鋪梗內容提了六個技巧,而究竟在哪些情境下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的鋪梗效果?書中提到六種情境,包含「好感、互惠、社會認可、權威、稀少性、一致性」,這邊一樣提幾個比較有印象的分享。
「社會認同」,我們都有曾經去餐廳吃飯,面對菜單上琳瑯滿目菜名,不知從何點起的時候對吧? 這時候你通常會怎麼做? 你可能會向店員問推薦、上網查評價,但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是不是就是點菜單上的「最受歡迎」、「人氣推薦」?這就是一種因想滿足「社會認同」,而未深思熟慮的選擇。
「權威」這個不難理解,我們常常受專家、KOL的推薦衝動購物,因為你認為他說的話可信,所以你的大腦就停止思考,也不會進一步去驗證真假。
回歸到最一開始,簡報的目的是傳遞給受眾講者欲傳達的價值,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如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魯漢所說的「媒介即訊息」。而我們如果只是想以理服人,那麼很容易與受眾形成一種不對等的關係,就算表面上達成了溝通目的,實則對方內心未必同意或接受。
最後想說,兩個半小時的時間真的是一眨眼就過去了,週末早晨,搭配講師順法一步一步的引領,我覺得收穫的不單單只有這本書提到的鋪梗技巧,還有同學們問答的討論也十分有互動感,最棒的是聽講師如何有邏輯的運用簡報力實際操演,實在是令人迫不及待下次的分享呀!如果大家也對講師的讀書會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的連結呦!
全方位簡報力提升讀書會|四大能力面向與兩大應用場景,扎實精進職場簡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