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課後心得 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www.freepik.com

圖片來源:www.freepik.com

當初上完課,很激勵地寫下當時的心得,現在回頭看,不太符合現在閱讀的習慣,所以重新整理成較適合閱讀的系列作,這回將主要分享看板方法的精神與原理,後續會陸續更新,第二回則是視覺化的作法,第三回是 WIP Limit 的使用,最後是落實與其他感想。

雖然看過 Ruddy 老師的《精實開發與看板方法》,也整理了不少重點 (參閱:書摘《精實開發與看板方法》),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碰巧趨勢科技的柯大哥在資策會有開課 (現在沒了,因為變成講師的我,很懶 XD),加上又有公司全額補助,就決定跑去上課了,兩天的課程收穫很多,除了從看板遊戲體會到不少東西外,一些觀念也更加清楚,也發現到自己有西東西並沒有很清楚,只是上完課到實際回到團隊中使用,還是有很多小東西要注意。

什麼是看板方法?

首先看板方法不是軟體開發方法,也不是框架,原先是豐田為了達到零庫存,用來優化生產線使其能用最少的資源,在顧客下訂單後開始生產,以最快的速度交付給客戶,一種優化生產線的方法 (用抽象的角度來看,像是從生產線的末端,向前拉動生產線的生產,以減少庫存,不是從前端不斷地生產來推動下游,因此是一種拉動系統),後來衍生到軟體開發上,但本質還是一樣,看板方法是優化流程的方法,把看板方法與其他開發方法搞混了,就會常常撞牆鑽不出來。

精實精神

看板方法受到蠻多精實軟體開發的精神影響,所以在了解看板前先知道精神軟體開發的核心精神(或稱原則):

  • 消除浪費,軟體開發常見的浪費:
    • 半成品 (work in progress)
    • 額外過程,像是寫非必要的文件
    • 多餘功能,當時間緊迫時,能被捨棄或切割掉的通常就是多餘的 (假設產品負責人不是亂捨棄與切割)
    • 任務轉換,基本上就是避免 context switch 過多
    • 等待,這應該沒什麼好說的
    • 缺陷,如果沒 bug 就不用修,多好...現實中不可能啊~
  • 增強學習,軟體開發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 盡量延遲決策,到資訊充足或是不做決策的成本要比做決策的成本高時才做決策
  • 盡快交付,我想應該沒有客戶喜歡等待...
  • 授權團隊,這點很有趣,幾乎所有的書都說,能自我管理的團隊會是最有效率的團隊,但在台灣通常還是有無形的手在後面...
  • 著眼整體,局部最佳化不等於整體最佳化,甚至會傷害整體最佳化

原則與實務

看板方法本身還是有些核心原則:

  • 從既有的流程開始,因為看板本身不是開發方法,也不是框架,所以要從團隊本身既有的流程開始優化
  • 同意持續增量漸進的變化,越是大幅度的變化,越容易引起團隊反彈,而且最好從痛點改起
  • 尊重當前的流程、角色、職責和頭銜,基本上優化不是搞革命,就這麼單純
  • 鼓勵各層級的領導行為,如果要層層上報才能做決定,那優化根本不會成功

上述是原則,但實際上執行可透過六個實務來優化流程:

  • 視覺化,將流程視覺化,協助找出問題在哪裡
  • 限制半成品 (WIP) 數量,凸顯瓶頸,並促使團隊成員解決瓶頸
  • 管理流程,基本上就是優化流程
  • 制定明確方針,越是簡單的方針,團隊成員越容易遵守
  • 落實回饋,鼓勵團隊提出建議,並讓建議成真
  • 協同改進,實驗性演進,分析問題時善用數據

前三項完成就有看板的雛型,後三項是強化優化的效果。

精實與 Agile 的差別

精實開發的精神與 Agile 在蠻多地方其實有點接近,事實上也不相違背,但個人覺得最主要的不同是,Agile 重在快速因應變化的能力,所以像 Scrum,以 sprint 衝刺的方式,讓 PO 與客戶在每個 sprint 結束後下個 sprint 開始前都有調整產品方向 (透過調整 story 的優先度),避免過度設計,透過每個 sprint 少量的時間進行 refinement,讓設計因變化所受到的衝擊減到最小。而精實重在持續快速交付價值,所以看板方法強調在優化流程,排除浪費,消除瓶頸,都是為了能快速交付。但並不是說 Agile 就不是快速交付,而是在因應改變與快速交付中取得平衡,所以 Scrum 也是有自省會議,讓團隊能更加進步。

小結

這篇先簡單說明什麼是「看板方法」,內容看起來也許會有點抽象,但下一回,就會實際開始使用看板方法,首先便是視覺化,讓團隊可以「看到」工作實際的樣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pirit的沙龍
55會員
107內容數
這是從 Medium 開始的一個專題,主要是想用輕鬆閒談的方式,分享這幾年軟體開發的心得,原本比較侷限於軟體架構,但這幾年的文章不僅限於架構,也聊不少流程相關的心得,所以趁換平台,順勢換成閒談軟體設計。
Spiri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1
在上回提到一些應該要避免的措施,以及時時梳理 product backlog 讓團隊有較好的估算,這回則是作為一位 scrum master,我們該如何自省與發現估算的問題,也是以自我反省的方式完結這個系列。
Thumbnail
2023/11/01
在上回提到一些應該要避免的措施,以及時時梳理 product backlog 讓團隊有較好的估算,這回則是作為一位 scrum master,我們該如何自省與發現估算的問題,也是以自我反省的方式完結這個系列。
Thumbnail
2023/10/25
在上回討論 Scrum 對於估算的精神與常見的估算單位,這回就來討論一些應該避免的事項,讓團隊能有更好的估算,下回則是過去的自省與感想。要讓團隊有較高品質的估算,agile coach 或 scrum master 可以觀察一些徵兆,若有發現盡早排除,免得讓團隊成員有壞習慣或是對估算這件事有陰影。
Thumbnail
2023/10/25
在上回討論 Scrum 對於估算的精神與常見的估算單位,這回就來討論一些應該避免的事項,讓團隊能有更好的估算,下回則是過去的自省與感想。要讓團隊有較高品質的估算,agile coach 或 scrum master 可以觀察一些徵兆,若有發現盡早排除,免得讓團隊成員有壞習慣或是對估算這件事有陰影。
Thumbnail
2023/10/18
這同是 2016 年的舊文,根據現在的閱讀習慣重新整理,文章分成三回陸續發布,本回先談談在 Scrum 中,為什麼要估時,然後談談比較常見的單位與用法。下回則是幾個小方法,讓團隊能有更好的估算。最後一回,則是一些過去的自省與感想。
Thumbnail
2023/10/18
這同是 2016 年的舊文,根據現在的閱讀習慣重新整理,文章分成三回陸續發布,本回先談談在 Scrum 中,為什麼要估時,然後談談比較常見的單位與用法。下回則是幾個小方法,讓團隊能有更好的估算。最後一回,則是一些過去的自省與感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相信許多主管在面對維運部門的挑戰時,都可能遇到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強團隊氛圍的需求。維運團隊通常面臨著大量的重複性工作,而團隊成員則負責不同的平台或系統,使得彼此的工作相對獨立。由於維運作業經常面臨突發狀況,難以精確預測未來的工作量,這可能導致排擠原先預定的工作計畫。在過去的經驗中,我協助維運團隊提升
Thumbnail
我相信許多主管在面對維運部門的挑戰時,都可能遇到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強團隊氛圍的需求。維運團隊通常面臨著大量的重複性工作,而團隊成員則負責不同的平台或系統,使得彼此的工作相對獨立。由於維運作業經常面臨突發狀況,難以精確預測未來的工作量,這可能導致排擠原先預定的工作計畫。在過去的經驗中,我協助維運團隊提升
Thumbnail
分享之前上的敏捷專案管理中的看板改善系統KSI複習作的圖解筆記, STATIK 六步驟, 以及如何透過立體思維重新思考看板設計
Thumbnail
分享之前上的敏捷專案管理中的看板改善系統KSI複習作的圖解筆記, STATIK 六步驟, 以及如何透過立體思維重新思考看板設計
Thumbnail
在上回,探討 WIP Limit 的設置,但如果當被 WIP Limit 卡住時,直覺的想法是放寬 WIP Limit 而不是想著如何協助他人讓工作順利完成,那就失去使用看板方法的意義了,這回將探討如何讓團隊自覺與改善。
Thumbnail
在上回,探討 WIP Limit 的設置,但如果當被 WIP Limit 卡住時,直覺的想法是放寬 WIP Limit 而不是想著如何協助他人讓工作順利完成,那就失去使用看板方法的意義了,這回將探討如何讓團隊自覺與改善。
Thumbnail
在上回,我們已經把工作視覺化成看板,但這只是第一步,要想用看板方法優化工作的流程,我們得設置 WIP 限制,讓團隊開始知道瓶頸在哪裡,然後才能開始改善,這一回就來看 WIP 限制的設置。
Thumbnail
在上回,我們已經把工作視覺化成看板,但這只是第一步,要想用看板方法優化工作的流程,我們得設置 WIP 限制,讓團隊開始知道瓶頸在哪裡,然後才能開始改善,這一回就來看 WIP 限制的設置。
Thumbnail
在上一回 說明看板方法相關的精實精神與原則與實務,這一回則是來設計看板,包含看板的範圍應該多廣、有哪些狀態、工作的顆粒度,以及 DoD 的呈現。
Thumbnail
在上一回 說明看板方法相關的精實精神與原則與實務,這一回則是來設計看板,包含看板的範圍應該多廣、有哪些狀態、工作的顆粒度,以及 DoD 的呈現。
Thumbnail
當初上完課,很激勵地寫下當時的心得,不太符合現在閱讀的習慣,所以重新整理成較適合閱讀的系列作,這篇將主要分享看板方法的精神與原理,後續會陸續更新,第二篇則是視覺化的作法,第三篇是 WIP Limit 的使用,最後是落實與其他感想。
Thumbnail
當初上完課,很激勵地寫下當時的心得,不太符合現在閱讀的習慣,所以重新整理成較適合閱讀的系列作,這篇將主要分享看板方法的精神與原理,後續會陸續更新,第二篇則是視覺化的作法,第三篇是 WIP Limit 的使用,最後是落實與其他感想。
Thumbnail
這本書是在 Agile Tour 2015 聽完作者本人演講後買的,不過,還真的沒挪出什麼時間把它看完,直到最近因為一些因素終於有時間把它看完了,所以上述很多摘錄都是心有戚戚焉。看是看完了,也別因為我上面都把好處寫出來就覺得看板方法好棒棒,一定也可以適用在你的團隊,真的嗎?
Thumbnail
這本書是在 Agile Tour 2015 聽完作者本人演講後買的,不過,還真的沒挪出什麼時間把它看完,直到最近因為一些因素終於有時間把它看完了,所以上述很多摘錄都是心有戚戚焉。看是看完了,也別因為我上面都把好處寫出來就覺得看板方法好棒棒,一定也可以適用在你的團隊,真的嗎?
Thumbnail
4 步驟讓你學會如何將吸收的資訊轉化為產出!本週一口氣整理了5本和產出相關的書籍,包含了:《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1枝筆+1張紙,說服各種人》、《韓國企劃女神CCC思考整理術》、《高產出的本事》及《15分鐘寫出爆紅千字文》。身為一個文字及內容行銷及產出工作者,先前買了不少相關的書,延續著前
Thumbnail
4 步驟讓你學會如何將吸收的資訊轉化為產出!本週一口氣整理了5本和產出相關的書籍,包含了:《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1枝筆+1張紙,說服各種人》、《韓國企劃女神CCC思考整理術》、《高產出的本事》及《15分鐘寫出爆紅千字文》。身為一個文字及內容行銷及產出工作者,先前買了不少相關的書,延續著前
Thumbnail
1. 先抓重點、寫結論,省時又省力 《少做50%,贏得100%成效》舉例,一家工程公司要求每位工程師每星期交一份完整的活動報告,每個月還得將報告匯整歸檔。但是,當詢問該公司的經理人,如何利用這些報告,管理階層則表示他們都直接跳過前半,翻到後面才開始瀏覽。他表示:「如果報告裡有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通
Thumbnail
1. 先抓重點、寫結論,省時又省力 《少做50%,贏得100%成效》舉例,一家工程公司要求每位工程師每星期交一份完整的活動報告,每個月還得將報告匯整歸檔。但是,當詢問該公司的經理人,如何利用這些報告,管理階層則表示他們都直接跳過前半,翻到後面才開始瀏覽。他表示:「如果報告裡有什麼值得一讀的東西,通
Thumbnail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Thumbnail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