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反思:兩代人的消費觀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代溝」這個詞,似乎更多是在說兩代人的觀念或者認知上有所不同,但如果是「「代溝」與「金錢觀」與這兩個詞被放在一起的時候,各位會想起什麼樣的故事呢?

我的故事:送一台平板給爸媽後......

會有這篇文章,是某天,我、我媽和一個阿姨在聊天的時候發生的事,簡單說就是我幫爸媽買了一台平板,然後因為爸媽不熟悉操作,所以我一邊幫他們安裝一些他們常用的應用程式,並處理相關設定的時候,就被媽媽碎念浪費錢,說他們就是看看影片、拍拍照,不需要一台新的!如果有舊平板直接給他們用,沒有就算了!

當時我就說:如果是我沒在用的平板,要嘛是不能用,要嘛是不好用,放很久了,還會有版本太舊的問題,幹嘛要撿人家都不要的東西!到時候不會用,怎麼知道是東西放太久出問題,還是是自己不會用的問題!都買了,你們就用吧!

這時,在旁邊聽著的阿姨就對我媽說:也沒讓你花到錢,你還嫌!這就是兩代人的消費觀的不同啦!我們老一輩人都覺得不是必須就不要買,現在年輕人是要用就買!

而也就是這句話,我開始想:兩代人的消費觀真的有這麼不同嗎?

以世代來看

就旁觀阿姨的說法,說是現在的小孩從小物質不缺,只要在能力範圍內,總覺得只要有需求就買回來,反正我是用我自己的錢買的,誰能管我怎麼花?而老一輩的觀念總覺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所以有錢是要存起來,為未來做好準備的。我們這種花錢方式,在爸媽和阿姨看來,就是年輕人不會想!

所以我稍微找了點資料,想看看不同世代之間的消費觀念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大,當時看到一篇2017年的文章,裡面作者提到一句話:「如果從某個人口中聽到經濟不景氣五個字,就大概可以知道這個人有90%以上,超過45歲。」2017年距今6-7年前,作者筆下超過45歲的人,就包括我爸媽!

該篇文章指出,45歲以上的人,常常會說:「不要指責別人沒有給資源,應該要自己去創造。」因為他們正好是這樣走來的,而我出生的年代,大概算是作者筆下的千禧世代,是個經歷科技大幅度進步的世代,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遠大於其他世代,也喜歡追求立即滿足。

消費觀念來自於習慣?

照這個內容來看,似乎很符合爸媽和我的消費觀的差異,但我又想到很久以前看過的書:《習慣決定一切消費行為》,裡面提到一個概念:傳統的行銷學,都以為顧客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消費行為,來自於習慣!而所謂行銷,就是讓人養成習慣的方法。

類似的概念,在另外一本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也有出現,這本書中用腦科學的方式,進一步說:不只是消費,人每天的活動中,有很大一部份都是由習慣做決定的,這本書討論的範圍就更廣泛了,書中提到:「我們這輩子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習慣之總和罷了。」所以這本書不只討論行銷,更討論了習慣對於我們生活各方面的影響。

如果所有都來自習慣……

從代溝的角度來看,金錢觀的不同可以追溯到過去的生活環境和經濟條件。不管是爸媽那個世代,習慣把錢先存起來的金錢觀,還是千禧世代因為成長於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習慣注重當下的享受與體驗,把錢花在能夠提升生活品質的事物上。如果這些都是源自於習慣,那.....似乎不一樣也沒什麼?

反思

會寫這一篇文章,除了是發現自己和爸媽在消費方式上有「代溝」,另外也是因為文中提到的「旁觀阿姨」,除了點出我和爸媽消費觀念上的差異之外,也花了不少篇幅分享了他家小孩因為「浪費錢亂買東西」被他罵的故事。

看來,因為對金錢的不同看法,常常導致兩代人在金錢問題上產生矛盾,但不同的應對方式,或許是造成不同結果的原因。

在我家這種「先斬後奏」「浪費錢亂買東西」的故事,當然也不是第一次,但每次爸媽也只是碎念,但對於我們的行為也是無奈大於生氣,該用的還是繼續用,所以才導致我們家總是「變本加厲」的「浪費錢亂買東西」!

所以對於這個故事,我會覺得,與其去討論各個世代的人有多麼不同的消費觀念,或是去爭論誰的消費觀念更正確,不如接受「原來你是這樣的」這個事實。

最後

我是Yawen,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整理自己的想法,並邀請大家與我討論與交流: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我的Mail:iamloyawen@gmail.com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awen
42會員
78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Yawen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前陣子和朋友合辦了一場小型文史活動,我們希望這是一場「歷史對話」的文史活動,但最後參與者繳出的作品都是「導覽稿」,也因此讓我反思: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如果未來還要辦,我能夠有什麼改進的方向。 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犯這個錯,甚至不確定我這次的反思是否正確,但這是我自己的結論,也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想法!
Thumbnail
2025/04/28
前陣子和朋友合辦了一場小型文史活動,我們希望這是一場「歷史對話」的文史活動,但最後參與者繳出的作品都是「導覽稿」,也因此讓我反思: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如果未來還要辦,我能夠有什麼改進的方向。 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犯這個錯,甚至不確定我這次的反思是否正確,但這是我自己的結論,也希望能聽聽大家的想法!
Thumbnail
2025/01/09
我的2025:從方格子的年度回顧開始 數據結果和我自己最喜歡的文章並不相同 回顧過去,看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也感謝曾經看過我文章的所有人。 展望未來,踏著過去的路,走向未來的方向,期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祝大家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5/01/09
我的2025:從方格子的年度回顧開始 數據結果和我自己最喜歡的文章並不相同 回顧過去,看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也感謝曾經看過我文章的所有人。 展望未來,踏著過去的路,走向未來的方向,期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祝大家新年快樂
Thumbnail
2024/06/03
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Thumbnail
2024/06/03
在教育產業的新創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公司老闆每天描繪美好未來,但缺乏明確行動計劃,引起員工壓力與反彈。但我聽完之後卻覺得:新創老闆畫大餅是必要的,讓我朋友非常的不理解。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如果是必要的又是為什麼會引起不滿? 會不會問題不是畫餅,而是畫完餅之後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與經濟條件都不大相同,對金錢的態度與看法也常落差很大,譬如有人覺得搭計程車很浪費錢,稍微多花一點時間搭捷運就好,但有人卻覺得多花些錢搭計程車節省下一些時間很值得。 我們的金錢觀也大大影響了我們的人生觀,凡事習慣省吃儉用的人,他的人生目標與很捨得花錢在旅遊與朋友吃飯應酬的
Thumbnail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與經濟條件都不大相同,對金錢的態度與看法也常落差很大,譬如有人覺得搭計程車很浪費錢,稍微多花一點時間搭捷運就好,但有人卻覺得多花些錢搭計程車節省下一些時間很值得。 我們的金錢觀也大大影響了我們的人生觀,凡事習慣省吃儉用的人,他的人生目標與很捨得花錢在旅遊與朋友吃飯應酬的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Thumbnail
今天休假,出門以前看了一篇我追蹤已久的創作者的文章,主要是《你與金錢關係?探索金錢的冰山下,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舊有信念》,但說也奇怪,我突然覺得。
Thumbnail
在我童年的時候,家裡經常充滿著父母對錢不夠用的抱怨。記憶中,父母常常在晚飯後的餐桌上低聲討論,時不時地嘆氣。那時候的我,只能隱約感受到他們為錢所煩惱,但對於細節並不理解。只知道每次談到錢,家裡的氣氛總是變得有些沉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於踏入社會,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時候,我才真正明白賺
Thumbnail
在我童年的時候,家裡經常充滿著父母對錢不夠用的抱怨。記憶中,父母常常在晚飯後的餐桌上低聲討論,時不時地嘆氣。那時候的我,只能隱約感受到他們為錢所煩惱,但對於細節並不理解。只知道每次談到錢,家裡的氣氛總是變得有些沉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於踏入社會,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時候,我才真正明白賺
Thumbnail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多半是抱怨發洩文居多,大家請慎入。 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爸是一個從小只能靠自己,生性節儉的人。 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用錢買東西,錙銖必較,但也不是那種計算的很細很精密很有計劃,純粹只是喜歡買價格最低讓他覺得很划算的東西。 不過他對小孩子們倒是超級大方,小孩子的用錢對他來講,
Thumbnail
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些事,多半是抱怨發洩文居多,大家請慎入。 因為家庭環境的緣故,我爸是一個從小只能靠自己,生性節儉的人。 就是那種對於自己用錢買東西,錙銖必較,但也不是那種計算的很細很精密很有計劃,純粹只是喜歡買價格最低讓他覺得很划算的東西。 不過他對小孩子們倒是超級大方,小孩子的用錢對他來講,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人們往往認為金錢是自由和喜悅的保證,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信念和態度往往受到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想像一下你的父母對金錢的態度與習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觀念?或許你會....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我與外子「清算」我們的存款,外子開始叨叨唸:「老婆妳保養品不是還有嗎?怎麼還買!家裡的裝飾品不用再添購了吧!要省錢,預備孩子的教育費。會省錢才能在未來沒有經濟壓力的到處旅行啊?!」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我與外子「清算」我們的存款,外子開始叨叨唸:「老婆妳保養品不是還有嗎?怎麼還買!家裡的裝飾品不用再添購了吧!要省錢,預備孩子的教育費。會省錢才能在未來沒有經濟壓力的到處旅行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