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職涯路

2023/06/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緣起

先說說為什麼會寫這樣一篇文吧!
除了是看到方格子的徵文訊息之外,也是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純文科生,雖然在寫文章的路上,我也才剛剛開始,說到分享職場職職涯路,總覺得如果要說如何一邊斜槓、一邊創作,或者對於從上班族變為全職創作者,我大概沒那個資格與身分來寫這一篇文,但作為一個純文科生,在這個對文科生沒有那麼有好的社會風氣中,我也曾經猶豫過,也聽過其他純文科的學弟妹或朋友們對未來的疑惑,但一路打臉自己走到現在,我想藉著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以及分享一下為什麼我會決定開始寫方格子,以及我一路走來之後,我眼中的文科生的職涯路是什麼樣子的。

所謂文科生

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文科人是不擅長科技的,也有很多文科生會自稱電腦白痴,似乎文科生的形象就是埋首書堆,帶著厚厚眼睛,穿著泛白皺襯衫的酸腐儒,對於這樣的形象,我覺得就跟理工男都是科技宅一樣的片面!
在大學選科系的時候,如果有人說要選純文科,類似國文、英文、歷史等等人文社會學院的科系,師長父母也大多都會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個不好找工作,未來沒有「錢」景。至少我曾經是這些人的一員,要不是我數學真的是爛到一個慘絕人寰的地步,我大概也是某些在後段班商學院科系裡載浮載沉的一員吧。
但或許這個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對文科生這麼不友善,而是文科生沒有被指點一條明路而已,而我也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從市面上有各種探討文科生的優勢的書籍就可以知道一二,其中最著名的一本書大概是《人文學科的逆襲》,英文書名叫做《You can do anything!》
而這篇文章,我想說的是文科生的職涯路上該有的三個概念,做到這三件事情,就算你可能依然覺得自己沒有在做相關本行,但卻也是文科生所受的專業之一,也是在職場或者社會中,可以被看到的技能。

第一:電腦白痴不等於科技白痴

文科生可以是電腦白痴,但絕對不能是科技白癡!
文科生的優勢是閱讀和分析能力,各位不會真以為文科人就是背書機器吧!文科生的數理不強沒錯,對數字也可能沒有這麼敏銳,但在學時期,面對滿坑滿谷的資訊,對於要去哪邊找知識與資料補起教授和同學們的各種腦洞,如何把知識化成又簡單又明瞭的故事和表達絕對是基本功,如果做不到,等著他們的就是課堂上乾在講台上,被教授或者其他同學薅下來,好一點的,大概也就是學科被當,然後換一句:思緒不清,言不及義。
而現代科技,尤其是類似Chat GPT的生成式AI,更是刷新了蒐集資料的方式。在網路上幾乎一面倒的說人文學科相關職業就要被Chat GPT取代了的同時,文科生反而該去嘗試這樣的工具!就像當初在學校的時候,不論教授與同學們的腦洞,或者論點有多麼奇怪,我們也總會先去研究這樣的腦洞或論點是否可行,然後才去找資料一一反駁或支持!所以說文科生,反而應該是最應該去了解AI能做到什麼事情的人,也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會有AI訓練師 (Prompt Engineer)這樣的職位誕生了吧!

第二:戰場上,需要將軍也需要軍師

說到閱讀和分析能力,有人或許會說:這個能力,不是專屬於文科生吧,理科生也會需要這個能力啊!
沒錯,這是個理科生如果會這樣的能力,幾乎可以是所向披靡,但要理科生要文又要會武,不會太強迫人了嗎?舉例來說,作為一名醫生,在專業知識豐富,開刀技術又精湛,就已經是萬般功夫了,如果還要求醫生要在向病人說明時,要製作精美的PPT向病人家屬說明他為什麼做這樣的判斷,又開這樣的處方時要各種旁徵博引,各種比喻類比來解釋各種為什麼,那醫生不累死才怪!但如果沒有人做這樣的是,不難想像會發生什麼事吧!
這世界本來就是需要文科生和理科生共同合作才能運作的。理科生和文科生本來就不是可以一刀兩斷,互不相關的,所以文理之爭議題,既沒有必要且毫無意義。
很多人都說職場如戰場,那我就直接拿戰場來做比喻吧!在我看來理科生就是將軍,文科生就是軍師。做為一個文科生,或許沒有理科生這麼明顯的專業技能,但文科生的專業,在於解釋和人文關懷,以戰場來比喻,理科生就是驍勇善戰的將軍,文科生就是足智多謀的軍師,雖然總會有那麼幾個上場能戰,下場能謀的天才,但我們總不會期待人人都允文允武吧。

第三:社會也在等你交報告

在學時期,我們總是被教授們催繳報告,不管是口頭或書面,文科生總被要求要以各種形式向教授與同學們展現我們的想法,離開學校,沒有這麼明確的報告了,但卻還是有人在等待你交出報告!在等你的報告的,或許不單單是你的主管,而是你自己所畫出來的定義群眾。
就像理科生能夠以非常具體的技術告訴所有人他的專業的時候,文科生也要想辦法,把你無形的專業,端出來給你的群眾看。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文科生非常需要理解這些總是在推陳出新的科技工具!文科生的專業是思考與創新,而怎麼用這些工具,如何掌握這些可能可以派上用場的資源來傳達你的想法,讓你的讀者(社會上的教授們)理解你的專業。

最後:回歸自我

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我寫這一篇文章,並不是在說我自己有多成功,因為事實正好相反。在我求學和求職的路上,我做過無數見打臉自己的事情,為了大學不要選商業科目,我答應過爸媽我會選修商科的課程,但這些商業科目成了我大學唯一被當掉的科目。
又比如,大學畢業時,我曾經說過我不要唸碩士、我不要出國,我不要碰數字!但現在我不但出了國,還在國外拿了碩士,主修語言測驗,天天處理和考試相關的事情,做質、量化分析甚至是數據分析。
開始工作以後,我也曾經以為我會在測驗中心一直工作下去,但就如同我在許多篇的文章中曾多次提起的:「我是在前輩們有意無意地引導上走上語言測驗條路。」,但我卻在方格子的自介裡說:「我是命審題的逃兵,但我想用我的方式,愛我的這份專業。」
上面這兩句看似衝突,但卻剛好就是我這篇文章中所說的三個概念。
如果按照我所受的教育訓練,我應該在語言測驗中心中,好好的做命審題的相關研究,但我選擇離開測驗中心,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這個專業了,而是因為我想要用踏出測驗中心,用社會的觀點看我的這份專業,所以開始寫起方格子文章。我想做的是:用時間與自己的文章,定義我是誰?

結論反思:三折肱而成良醫?真的嗎?

最後,也是我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反思:許多人總覺得,再怎麼樣自己也是受過教育的人,怎麼會不懂。但受過教育和以教育為專業,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測驗也是有類似的情況,總有人認為自己考過很多考試,總覺得自己和這些考試非常的熟悉,但真的嗎?
教育是個很妙的領域:大家都覺得自己懂,或許就如古書中所說:三折肱而成良醫。藉著這篇文章,我想再一次反思古書中說的:三折肱而成良醫。
如果真的有個人骨折了很多次,今天你也不小心骨折了,你會選擇去找這位骨折了很多次的人,請他醫治你的骨折?還是你會去找負責醫治他骨折的那位醫生?所以如果重新思考三折肱而成良醫,或許該特別解釋:三折肱而成良醫指引。
寫這篇文章,除了為了徵文之外,也為了感謝曾經在在我的人生中擔任指引的那些前輩,或許我所謂的指引,對他們來說微不足道,但卻是我認為的良醫,我或許無法成為那個良醫,但藉著寫寫方格子,或許有希望成為那個三折肱的人。

最後

我是Yawen,在前輩們有意無意的引導下走上主修語言測驗的路,目前雖然已經沒有任職於測驗中心,但依然用者我自己的方式,愛著我的這份專業,也時常關注教育相關的議題。這是我寫方格子的理由。
我更新得不快,但你的支持會加快我更新的速度。
按下【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文章。
按下【追蹤】或【贊助】,讓我知道你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我的Mail:[email protected]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68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