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無論在那個年紀都異常的吸引注意力。
今天,在課堂中示範如何從「我吃飯」這三個字,擴寫成一篇文章,從加入感受變成「我開心的吃著晚餐」,再加入原因「我開心的吃著晚餐,因為餐桌上有媽媽的拿手菜—紅燒豬肉。」再用一個句子解釋為什麼桌上會有紅燒豬肉的原因,就會變成「我開心的吃著晚餐,因為餐桌上有媽媽的拿手菜—紅燒豬肉。每次當奶奶來到我們家的時候,媽媽都會準備這道菜,因為奶奶也喜歡吃。」從這樣慢慢的加入句子解釋原因,可以串起一篇文章。
以下是課堂中臨時掰出的文章:
今天晚上,我開心的吃著晚餐,因為桌上有媽媽的拿手菜—紅燒豬肉。每次當奶奶來到我們家時,媽媽都會準備這道菜,因為奶奶也喜歡吃。
從小我就是由奶奶扶養長大,因為爸媽工作忙,常常在外奔波賺錢,早出晚歸,奶奶一肩扛起照顧我的責任。最喜歡牽著奶奶的手,一蹦一跳的走路上學、散步;聽著奶奶講著她小時候的故事,聽那廖添丁如何行俠仗義、史艷文如何大敗藏鏡人,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每一個故事都吸引著幼時的我,當時覺得奶奶就是天橋底下的說書人,頭腦中藏了千萬卷的故事書,說也說不盡……
〈付費解鎖閱讀更多.....〉
.
.
.
.
.
.
.
.
.
.
.
.
.
.
.
在講述這篇「故事」的過程中,我看見小孩的眼裡有光,是那種期待故事繼續發展下去,渴望知道後續的眼神。
或許,可以再想想接下來的語文課,可以怎樣轉換教學,可以讓小孩透過「說故事」、「聽故事」來學習和練習。
當然,奶奶故事的結尾,讓一堆小孩驚掉下巴,太多了,我就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