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校園生活|從孩子口中分享的班級瑣事看破窗效應的發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忘記從哪裡讀到的一段話,大意是孩子本性是樂於和父母分享成長過程遇到的事,需要的是傾聽與陪伴,但父母通常還沒聽完或聽完後就開始說教或責備,最後孩子越來越不願開口,缺乏溝通的結果,使得親子關係越形緊張。

我家的大兒子在搬家前就讀的國小,從小ㄧ到小四的校園生活,學校同儕的相處,從懵懵懂懂的稚嫩友誼,慢慢的開始受到對性別美醜認知、興趣愛好不同、能力差別、個性內斂外放、……等因素影響,而開始有分群分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而益加明顯。而我也觀察到,他上學時的笑容逐漸消失,口中的朋友所剩無幾,原因為何,那時的我們將其歸因於他的性格特質。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直到我們搬家後,大兒子也更換到了另一個學校,接觸新的校園文化及同學。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在新的環境,他有機會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可以脫離在原學校已經形成且僵固難以打破的既定印象,揮別那邊的班級文化與同儕認知關係。上學不再是一種壓力,笑容也逐漸的回到他的臉上,似乎新的班級給予了他新的機會,一個快樂學習成長的機會。

環境的影響不能輕忽,當我們無力改變既有環境時,那麼就改變自己,選擇新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的生活。這不是逃避,而是對自我的積極面對。

由此,我認識到當初的想法並不正確,問題並不一定是出在個人身上,每個小朋友的本性基本上是純良的,小孩子又能有什麼錯,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受群體的影響。

從孩子後來分享班上生活的點滴,或許可以從一個例子來觀察群體影響的形成。

一日,接大兒子下課的路上,他主動的分享班上的一件事,說:「班上有個女生,胖胖的、醜醜的、身上衣服有怪味道,有些同學都會笑她,不跟她玩。」類似的事,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其實並不少見,也許就曾經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體會尤其深刻。看似平常的一件事,不禁讓我想起轉學前的他的處境,以及這位女同學目前面臨的可能困境。

我問他:「哦~你也是那一群人中的一位嗎?聽別的同學這麼說也覺得他們說的對,所以也有想跟那女同學保持距離的想法?」他說:「我沒有跟他們一起笑,只是覺得這件是很有趣。」我說:「我們要有同理心,人云亦云不可取,你可以設身處地再想一想。」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破窗效應」,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又稱破窗理論)是由美國犯罪學家詹姆斯威爾森(James Quinn Wilson)和美國社會科學家喬治凱林(Geo當rge Lee Kelling)兩人所提出的理論。其概念為如果有一棟建築的其中一扇窗戶被打破,但是沒有人修復,那要不了多久,附近的其他窗戶也會接連的被破壞,亂丟垃圾、闖空門甚至縱火等犯罪行為也可能隨之發生。破窗效應也常用來表示,當環境中的某種不良現象發生後,如果沒有馬上進行改善或修復,這種不良現象便可能會逐漸被接受,且逐漸擴大變嚴重。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當班上開始有同學針對另一位同學的個人特徵或專屬事件進行非善意舉動,如果被針對的一方選擇隱忍、不回應、不反抗,則行為者因為其行為並沒有反彈成本,常會變本加厲,連帶影響原先觀望者也加入行為者的行列(無成本的非善意行為或可降低人心中的道德標準),終將成為集體行為,屆時回復成本如果過高,則恐使被針對者持續承受此狀態,直至環境改變或自我放棄。

防微杜漸有其必要。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昧以成人的標準判斷後以說教或指責的方式施加在他們身上,引導思考,自我覺察,注意親子互動的模式,也許能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願意聽得下去我們想傳遞給他們的訊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T's的沙龍
14會員
56內容數
我看過、我得到、我成長,書路漫漫,求一隅清境天地,風展篇章助我明堂。閱讀,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一說是靈性昇華,另功利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任說,開卷有益。
KT'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1
一場家庭出遊,因為天上掉下來一泡沾在衣服上的鳥屎,讓旅程多了進行機會教育及轉換情緒的可能性,學會由不同角度看事情,生活努力的方向從來不是悲傷。
Thumbnail
2024/04/21
一場家庭出遊,因為天上掉下來一泡沾在衣服上的鳥屎,讓旅程多了進行機會教育及轉換情緒的可能性,學會由不同角度看事情,生活努力的方向從來不是悲傷。
Thumbnail
2023/11/10
感覺到快樂,謝謝上天給的如此猝不及防的幸運,眼底有光,如夢似幻。
Thumbnail
2023/11/10
感覺到快樂,謝謝上天給的如此猝不及防的幸運,眼底有光,如夢似幻。
Thumbnail
2023/11/02
解熱、利尿:鮮全草、車前草、岡梅、山澤
Thumbnail
2023/11/02
解熱、利尿:鮮全草、車前草、岡梅、山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這位小孩不愛跟其他人一組,他總是覺得分組很麻煩、也覺得分組容易吵架。在他中年級時,曾經出現過全班分完組,沒人想跟他一組,老師幫他安排組別時,他卻又因為不喜歡其中的組員而拒絕...
Thumbnail
這位小孩不愛跟其他人一組,他總是覺得分組很麻煩、也覺得分組容易吵架。在他中年級時,曾經出現過全班分完組,沒人想跟他一組,老師幫他安排組別時,他卻又因為不喜歡其中的組員而拒絕...
Thumbnail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
Thumbnail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
Thumbnail
環境的影響不能輕忽,當我們無力改變既有環境時,那麼就改變自己,選擇新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的生活。這不是逃避,而是對自我的積極面對。
Thumbnail
環境的影響不能輕忽,當我們無力改變既有環境時,那麼就改變自己,選擇新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的生活。這不是逃避,而是對自我的積極面對。
Thumbnail
孩子「叛逆期」真的就該叛逆? 兒子上國中開始,開始會和家人起爭執,不只會大小聲,甚至翹課、不寫作業,做家長的管也管不動。遇到這種事,我們都會想「孩子只是進入叛逆期,長大以後就好了」以此來安慰自己。 有一次學校運動會,在休息區等兒子比賽時跟隔壁家長林媽媽聊天才知道,其實「叛逆期」根本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孩子「叛逆期」真的就該叛逆? 兒子上國中開始,開始會和家人起爭執,不只會大小聲,甚至翹課、不寫作業,做家長的管也管不動。遇到這種事,我們都會想「孩子只是進入叛逆期,長大以後就好了」以此來安慰自己。 有一次學校運動會,在休息區等兒子比賽時跟隔壁家長林媽媽聊天才知道,其實「叛逆期」根本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去年的第一場說明會,有一對家長在結束後與我閒聊了將近一多小時,直到時間晚了大家都該去吃飯了才離開,還記得結束的時候我與當時的校長聊著說,我們都不希望這個家庭轉來我們學校就讀,因為一旦他真來了,那就代表在原來的學校已經走不下去了。 轉學永遠是【窮途末路】的最終選擇不是嗎?
Thumbnail
去年的第一場說明會,有一對家長在結束後與我閒聊了將近一多小時,直到時間晚了大家都該去吃飯了才離開,還記得結束的時候我與當時的校長聊著說,我們都不希望這個家庭轉來我們學校就讀,因為一旦他真來了,那就代表在原來的學校已經走不下去了。 轉學永遠是【窮途末路】的最終選擇不是嗎?
Thumbnail
從書架上拿出十幾年前買的《失控的正向思考》翻閱,赫然發現書中被挖出了一個長方形,而且紙張切割的整整齊齊......
Thumbnail
從書架上拿出十幾年前買的《失控的正向思考》翻閱,赫然發現書中被挖出了一個長方形,而且紙張切割的整整齊齊......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扇破窗,會讓整間房子變成廢墟。 「破窗效應」是指一件不好的事情引發更多不好的事。一個壞習慣就像在你的生活中打破了一扇窗,會讓生活變得越變越糟。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扇破窗,會讓整間房子變成廢墟。 「破窗效應」是指一件不好的事情引發更多不好的事。一個壞習慣就像在你的生活中打破了一扇窗,會讓生活變得越變越糟。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種街上亂象?明明實施垃圾不落地,卻在路旁看到一堆垃圾,看起來也不像是一次傾倒,而是一點一點累績起來的。 找不到垃圾桶丟飲料杯,又懶得拿,看著眼前這堆垃圾心想:「哎呀,大家都丟了,也不差我手上的飲料吧!」 這樣的想法與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破窗效應」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種街上亂象?明明實施垃圾不落地,卻在路旁看到一堆垃圾,看起來也不像是一次傾倒,而是一點一點累績起來的。 找不到垃圾桶丟飲料杯,又懶得拿,看著眼前這堆垃圾心想:「哎呀,大家都丟了,也不差我手上的飲料吧!」 這樣的想法與行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破窗效應」
Thumbnail
對於「人會對親密對象特別超過」這種現象,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認為,是因為當事人把親密對象一方面當成內在世界通往外在世界的橋樑,另一方面又當成外在世界的象徵。當外在世界不如己意時,原初的「幼稚」自我就會無意識地對著親密對象猛烈攻擊……
Thumbnail
對於「人會對親密對象特別超過」這種現象,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認為,是因為當事人把親密對象一方面當成內在世界通往外在世界的橋樑,另一方面又當成外在世界的象徵。當外在世界不如己意時,原初的「幼稚」自我就會無意識地對著親密對象猛烈攻擊……
Thumbnail
「沒關係啦~ 只是丟一個小垃圾而已! 不會怎麼樣吧? 」「沒差拉~這只是一點小失誤而已,主管應該能包容的。 」 這些「沒關係,沒差,小東西,小失誤 」雖然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奸小惡,但往往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石頭
Thumbnail
「沒關係啦~ 只是丟一個小垃圾而已! 不會怎麼樣吧? 」「沒差拉~這只是一點小失誤而已,主管應該能包容的。 」 這些「沒關係,沒差,小東西,小失誤 」雖然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奸小惡,但往往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石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