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課綱 50希望(四)課程與教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課程標準的時代,在教材方面,全國定於一本,大家通通照國家編的來教、學、考。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理解,只有共產國家才會這樣做。

九年一貫開始「一綱多本」,這是很大的突破,把原來掌握在國家機器手裡的知識權力和全民共享,每個教師可以自己編選教材,只要九年後達成十大能力指標即可。

這個政策也帶起教材產業勃興以及一長串的供應鍊,增加許多就業機會;我的校長被找去審國文科教科書,我則是去幫社會科把關。

九貫的改變其實是直指核心,想突破現場「教學」等於「教書」的現狀。先透過「一綱多本」讓「教科書」通通變成「參考書」,沒有任何一家的內容會涵蓋將來入學考試的所有考題。再來,透過學科整併為「領域」,老師不能再照以前的方式教。

這些改變,不僅對習慣「照本宣科」的老師是很大的挑戰,對投入教材市場的書商也是巨大風險。他們沒有「教材大綱」可以依循,必須自己理解詮釋、設計開發(其實,這正是九年一貫想要的)。

結果,我的校長開完國文科第一次審查會議就辭職了,因為各家編的跟以往國編本幾乎一樣,連範文也大部雷同。

我則是撐到第三次,因為一開始真的有廠商編出合科的社會領域課本,第三次,這家廠商也識時務地改成跟各家一樣的史地公分家教材時,我也跟著退出了!

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老師仍然是抱著一本書從頭教到尾,差別只在於這本是自己選的。知識權力共享的最大獲利者變成書商,老師仍然在權力的最底端,而且從被國家宰制,又多了被書商操弄。

到了108課綱,把改變擴到高中職,造成另一波不小的震盪,但在國中小這端的感覺,是不進反退:對教科書政策,沒有任何推進,還把節數的級距規劃也取消(這樣教科書比較好編),而科技也從自然領域脫出,獨立成科,又帶出另一片教材市場。

技術向後退,目標卻向前進(從能力到素養),108課綱真的是高難度。不果既然課本可以決定教學,那2030課綱如何以「教材」的改變,帶動「系統變革」,就值得思索,因為這個「固著點」也有可能是「槓桿點」。


avatar-img
78會員
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課程規劃帶起的就是師資培育、教師員額、教材編印及入學考試等等一連串的「產業供應鍊」,於是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只是增加一節本土語,就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帶動多少產業,連家附近的飯店都因為辦理「本土語師資培訓營」,客滿三天。
關於影響2030課綱的趨勢與思潮,無可避免地我們需要關注UNESCO、OECD、World Economic Forum、歐盟的「歐洲綠色新政」、英國的永續政策白皮書、甚至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競相提出的「未來教育」訂單(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
2030課綱將是帶領臺灣完成數位、淨零雙軸轉型,邁向2050永續國家的希望,不禁讓我們有許多想像。 關於理念與目標,108課綱的「自發、互動、共好」與九年一貫「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是有傳承與延續的:人與自己的「自發」、人與社會的「互動」、人與自然的「共好」。
農曆七月是通路商的「旺月」,因為普渡是什麼都可普,所以什麼都能賣;再來是任何一天都可普,因此天天賣。 但接著中秋節呢?我一直覺得文旦是最悲情的水果,因為應景而熱銷,但只要過了中秋節當天,立即乏人問津。烤肉如果只和中秋連結,也會有相同命運...... 所以烤肉如果只和中秋連結,也會有相同命運。於是
對於教師會、家長會等協力組織,我們可以期待它勇於內鬥、分裂,最後因長期內耗而降低對校務的干擾與威脅。但這畢竟不是辦學之道,且這些紛爭也可能演成蝴蝶效應的系統巨變,演成學校的大災難。 更好的作法是,讓大家成為同一個系統,透過彼此長期的互動與瞭解,來減少衝突和爭議,這是戴明學說的第一義「系統觀」,也是
大家都知道,校訂課程最好能結合在地特色,但往往都是一些走馬看花、浮光掠影,有走沒有讀的課程。 我覺得關鍵在於,課程設計者本身對在地就不夠瞭解,所以課程內容大概都是「訪客」、「遊客」觀點,而不是「居民」的真實感受。 目前很多「在地課程」都僅止於感官層次的名勝古跡、美食美景、鄉野奇聞的採集,對於關係
課程規劃帶起的就是師資培育、教師員額、教材編印及入學考試等等一連串的「產業供應鍊」,於是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去年只是增加一節本土語,就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帶動多少產業,連家附近的飯店都因為辦理「本土語師資培訓營」,客滿三天。
關於影響2030課綱的趨勢與思潮,無可避免地我們需要關注UNESCO、OECD、World Economic Forum、歐盟的「歐洲綠色新政」、英國的永續政策白皮書、甚至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競相提出的「未來教育」訂單(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
2030課綱將是帶領臺灣完成數位、淨零雙軸轉型,邁向2050永續國家的希望,不禁讓我們有許多想像。 關於理念與目標,108課綱的「自發、互動、共好」與九年一貫「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是有傳承與延續的:人與自己的「自發」、人與社會的「互動」、人與自然的「共好」。
農曆七月是通路商的「旺月」,因為普渡是什麼都可普,所以什麼都能賣;再來是任何一天都可普,因此天天賣。 但接著中秋節呢?我一直覺得文旦是最悲情的水果,因為應景而熱銷,但只要過了中秋節當天,立即乏人問津。烤肉如果只和中秋連結,也會有相同命運...... 所以烤肉如果只和中秋連結,也會有相同命運。於是
對於教師會、家長會等協力組織,我們可以期待它勇於內鬥、分裂,最後因長期內耗而降低對校務的干擾與威脅。但這畢竟不是辦學之道,且這些紛爭也可能演成蝴蝶效應的系統巨變,演成學校的大災難。 更好的作法是,讓大家成為同一個系統,透過彼此長期的互動與瞭解,來減少衝突和爭議,這是戴明學說的第一義「系統觀」,也是
大家都知道,校訂課程最好能結合在地特色,但往往都是一些走馬看花、浮光掠影,有走沒有讀的課程。 我覺得關鍵在於,課程設計者本身對在地就不夠瞭解,所以課程內容大概都是「訪客」、「遊客」觀點,而不是「居民」的真實感受。 目前很多「在地課程」都僅止於感官層次的名勝古跡、美食美景、鄉野奇聞的採集,對於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現行教育體制所使用的教科書內容,其難度是針對全國學生平均水平所編撰,換句話說,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知識正在逐年簡易化。多數孩子對這還未有任何感受,但對於處在各校頂層的孩子們來說,僅是停留在表層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追求更深入、更自由、更豐富的課程。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文化存則國存;文化亡則國亡   我們教出來的是那國的 在師院待了二十年,任職期間,因為擔任<教育實習>課程的關係,經常會帶學生到國小去參觀、見習、試教、實習,參觀過的班級算起來應該有六百班以上,坐在後面觀察老師們認真的教,學生用心的學,教的學的都是為國家的未來在打根基,喜悅之外又有著一份驕傲和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現行教育體制所使用的教科書內容,其難度是針對全國學生平均水平所編撰,換句話說,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知識正在逐年簡易化。多數孩子對這還未有任何感受,但對於處在各校頂層的孩子們來說,僅是停留在表層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追求更深入、更自由、更豐富的課程。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108課綱「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部定必修」課程,就是全國高中生不分學校、不分組別,皆須修習,且課程內容會列入學科能力測驗試題範圍。 相較於傳統課程,這是一門非常重大的課程改革內容。 我自己恭逢其盛。 還記得108課綱即將正式登場的那年暑假, 想到「探究與實作課」即將來臨, 那全新
文化存則國存;文化亡則國亡   我們教出來的是那國的 在師院待了二十年,任職期間,因為擔任<教育實習>課程的關係,經常會帶學生到國小去參觀、見習、試教、實習,參觀過的班級算起來應該有六百班以上,坐在後面觀察老師們認真的教,學生用心的學,教的學的都是為國家的未來在打根基,喜悅之外又有著一份驕傲和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Thumbnail
108課綱的實施對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與爭議。 是108課綱方向錯誤?還是其實他已經失敗了? 當傳統教育遇上新課綱,這些新的轉變對教育體制、學生和家長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