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罵孩子的背後:陰影的複製,毒性教條的延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記得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談到家庭的毒性教條,往往讓人不寒而慄。那像是一種難以擺脫的宿命,揮不走,也逃不掉。一如酗酒的人通常來自酗酒家庭、施暴的父母往往在兒時曾遭暴力相向甚至有受虐經驗。過往總以為,那幼時殘破不堪的記憶將有助於成為父母之後的警惕與改變。殊不知,潛意識的影響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佔據了主宰的位置。

為人父母之後,更有機會去反思整個過程的點滴。乍然發現,那心裡底層的陰影果真造就了毒性教條延伸的可能。怎麼說呢?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的陰影面,那是自己所不願意去碰觸、去面對的人性特質。在成長過程中,透過意識的刻意忽略或壓抑而逐漸積壓在心靈底層。但是,那帶著豐沛的情緒渲染力,使其並未因此而消逝,反而在潛意識中活躍著。

帶著那樣的陰影進入到成人世界後,身旁熟悉的伙伴也許早已摸透了彼此的脾胃,深知地雷埋藏的位置,而曉得避開免受池魚之殃。不熟悉的人,或許在不經意中碰到,但當事人卻也總是礙於情面而願意去隱忍。同樣的道理,在其上位者或許未必能周全地考量到下屬的心情,所以不見得能夠避開地雷。但是既然踩地雷的是上位者,礙於現實因素,不管如何自己也會努力把雷管拔掉不至於讓地雷引爆。而在其下位者,則必戰戰兢兢避開那可能引爆的地雷區。所以,即便內心潛藏的陰影在不知不覺中鋪排了各樣的地雷,卻不見得在現實的互動狀態裡有太多引爆的機會。

然而,這一切在面對孩子時情況則有所不同。孩童的直率根本不考慮所謂的地雷區,親子關係背後所隱含的權力結構,更是讓父母沒有拔掉雷管的避諱。於是乎,這樣的關係中反而變成了現實世界裡最有可能引爆地雷的情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原本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慢慢地學習生活的規範、社會的體制。犯錯在所難免,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慢慢地學習與修正。但是,如果孩子所犯的過錯被賦予了額外的解讀,那麼孩童恐怕將難以理解事件本身的意涵。更有甚者,那不斷升高的焦慮,末了甚至只是單純地將其視為碰觸不得的景況。

例如,一個對於失敗有著陰影的父親,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將其投射到孩子身上。於是,當孩子表現不佳時,父親往往不是單純地去教導或是指責。而是孩童的失敗引發了父親內在的不安,為了去避免焦慮的擴大,其往往極其嚴厲地去指責孩子。彷彿藉此可以矯正內在的陰影,殊不知那對的投射,於自己內在的陰影並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讓孩子對於失敗所可能面對的父親的盛怒,而感到極端不安。於是乎,長此以往,那焦慮與失敗的連結越發穩固,也將使得那關於失敗的陰影逐漸形成。是故,父親的陰影在不知不覺中便複製到孩子身上,關於失敗的毒性教條,便可能依此而延續下去。

以此說來,面對孩子的負向行為,當父母覺察到自身的情緒遠超乎面對該事件的合理表現時。也許父母得先退出當下的情境,讓自己試著先照顧好自己。等到自己舒緩了內在的情緒壓力,再回頭面對孩子。如此一來,孩子有機會在平穩的情緒上,嘗試去理解並且解讀自己的負向行為所帶來的不當後果。並且嘗試去調整與改變行為,而不至於偏頗地將行為與自己合而為一,如同錯的行為只是意味著錯的人。

相對於此,如果父母無法抽離那當下的失控,那麼父母的盛怒將瞬間拉高孩子的焦慮。如此一來,孩子變可能因為焦慮而失卻了足夠的思維判斷。更有甚者,其也可能無法順利地拆開行為與個人間的綑綁。而面對父母情緒失控的指責,孩子往往接收了許許多多的負向情緒,並且將之與自身的存在連結在一起。亦即,其所衍生的解讀常常是,糟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自己的存在。

如此一來,孩子在那過程中,不僅漸漸擴充內在的陰影面,甚至不斷消磨內在的自我價值感。之後,其反而失卻了面對外在指責與糾正所需具備的力氣與後盾,並且同樣地複製了父母的情緒失衡。是故,有的孩子在面對指責時,選擇不假思索地嚎啕大哭,有的則早熟地將其壓入潛意識層面,高高築起的防衛機制,讓其呈現出毫不在乎的模樣。如此的反應皆讓人憂心、也讓人害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是句許多人皆能琅琅上口的名句,為人父母者並不是非得要成聖成賢,關鍵是其是否能學著嘗試去面對自身的陰影。很多時候父母會去埋怨孩子,不應去踩踏別人總能刻意避開的地雷。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孩子不也是父母在修行上的貴人,當別人都避開了,唯有他們願意去承擔可能帶來的責備,仍去踩到父母的痛處。所以,又何忍讓他們在沒有選擇的狀況下,複製父母的陰影,傳承父母極其渴望擺脫的毒性教條。

所以,能否在自己暴怒的指責之後,嘗試剖析自己的狀態。陰影的面對與化解當非一朝一夕可成,是故在那過程中,或可提醒自己,嘗試著先處理好自身的情緒之後,才去面對孩子。如同前面所述,如果孩子是父母心靈成長的貴人,那又何忍去傷害他們呢?所以囉!既然孩子彰顯了原本所不欲面對的陰影,何不藉此機會改變自己,而不是讓其複製在孩子身上。可曾想過,如果在孩子長成之後,卻在其身上看見自己陰影的烙印,那痛豈非無以復加,而心境又豈止是悔恨而已。

是故,當孩子提供了面對陰影的契機,那麼為人父母理當承擔起阻斷毒性教條的責任。當然,那需要無比的勇氣與決心,找不到的話,想想孩子吧!

 


45會員
67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Thumbnail
劇情敘述二戰期間, 美國艦長 (湯姆漢克斯飾演) 帶領盟軍補給商船隊,橫渡大西洋, 要躲避德軍潛水艇的猛烈攻擊,將物資送到英國盟軍手上。 在沒有空中奧援的五十小時之間, 所發生的英勇又驚險的作戰經過。
Thumbnail
一部放於現代也不失光彩的作品。
Thumbnail
既然孩子彰顯了原本所不欲面對的陰影,何不藉此機會改變自己,而不是讓其複製在孩子身上。可曾想過,如果在孩子長成之後,卻在其身上看見自己陰影的烙印,那痛豈非無以復加,而心境又豈止是悔恨而已。
Thumbnail
方向盤不止代表著前進的路線,更是代表著人生的控制權。從行車記錄器中看到各式各樣的路怒事件,一張張面目猙獰的面孔,讓筆者不由得好奇就是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足以讓人情緒斷裂,將怒火發在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身上。 由陰屍路男配角Steven Yeun與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黃艾莉聯手演出一對歡喜仇家。
宋國珍站上一個有小陡坡的白舞台,在直立式麥克風前獨唱,唱出自幼流離失所,上無父母,下有弟妹。作為宋家三個孩子的老大,她被環境所迫,提早長大了。
「還沒生子,怎麼就當媽媽;還沒娶妻,怎麼就當了爸爸」
Thumbnail
  四月份在Netflix上引起熱烈討論的話題美劇《怒嗆人生》,由近年獲獎無數的A24製作,以一起路怒事件為導火線,引發兩位亞裔間一連串既荒謬又寫實的衝突與仇恨。在八集的篇幅中,我們一同參與了這兩個角色充滿壓抑的內在衝突,卻也藉著這段相恨相殺的旅程,感受到某種奇特而昇華的抒發。
Thumbnail
2023年5月9日在德國與亞洲最重要的新聞,就是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訪問德國。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會面時對秦剛表示,希望中國能夠選擇不要對俄羅斯輸出可用作戰爭裝備的所謂軍民兩用物品,德國政府期望中國政府能對他的企業有應有的影響。 這位貝爾伯克不只是專業表現,她的造型也是媒體喜愛的焦點。
Thumbnail
簡單來說「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 這部影集的背景設定,主要是圍繞在亞裔,父母移民到美國的下一代,他們在西方的生活狀態,過著怎麼樣的人生,故事由主角劉愛美和周丹尼,兩個生活完全沒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場行車糾紛而相遇了,在西方以「路怒症」來說明這個狀況,是指開車上路時,情緒會特別暴躁,跟別人發生衝突,而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Thumbnail
劇情敘述二戰期間, 美國艦長 (湯姆漢克斯飾演) 帶領盟軍補給商船隊,橫渡大西洋, 要躲避德軍潛水艇的猛烈攻擊,將物資送到英國盟軍手上。 在沒有空中奧援的五十小時之間, 所發生的英勇又驚險的作戰經過。
Thumbnail
一部放於現代也不失光彩的作品。
Thumbnail
既然孩子彰顯了原本所不欲面對的陰影,何不藉此機會改變自己,而不是讓其複製在孩子身上。可曾想過,如果在孩子長成之後,卻在其身上看見自己陰影的烙印,那痛豈非無以復加,而心境又豈止是悔恨而已。
Thumbnail
方向盤不止代表著前進的路線,更是代表著人生的控制權。從行車記錄器中看到各式各樣的路怒事件,一張張面目猙獰的面孔,讓筆者不由得好奇就是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足以讓人情緒斷裂,將怒火發在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身上。 由陰屍路男配角Steven Yeun與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黃艾莉聯手演出一對歡喜仇家。
宋國珍站上一個有小陡坡的白舞台,在直立式麥克風前獨唱,唱出自幼流離失所,上無父母,下有弟妹。作為宋家三個孩子的老大,她被環境所迫,提早長大了。
「還沒生子,怎麼就當媽媽;還沒娶妻,怎麼就當了爸爸」
Thumbnail
  四月份在Netflix上引起熱烈討論的話題美劇《怒嗆人生》,由近年獲獎無數的A24製作,以一起路怒事件為導火線,引發兩位亞裔間一連串既荒謬又寫實的衝突與仇恨。在八集的篇幅中,我們一同參與了這兩個角色充滿壓抑的內在衝突,卻也藉著這段相恨相殺的旅程,感受到某種奇特而昇華的抒發。
Thumbnail
2023年5月9日在德國與亞洲最重要的新聞,就是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訪問德國。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會面時對秦剛表示,希望中國能夠選擇不要對俄羅斯輸出可用作戰爭裝備的所謂軍民兩用物品,德國政府期望中國政府能對他的企業有應有的影響。 這位貝爾伯克不只是專業表現,她的造型也是媒體喜愛的焦點。
Thumbnail
簡單來說「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 這部影集的背景設定,主要是圍繞在亞裔,父母移民到美國的下一代,他們在西方的生活狀態,過著怎麼樣的人生,故事由主角劉愛美和周丹尼,兩個生活完全沒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場行車糾紛而相遇了,在西方以「路怒症」來說明這個狀況,是指開車上路時,情緒會特別暴躁,跟別人發生衝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