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間太長、科目太雜才是孩子的教育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2022年10月)有新聞指出,我國中小學教學週數高於OECD國家平均,教育部一如以往的鋸箭法作風,只提到教師授課時數和教師員額部份,未深思此議題所反映的學生學習困境。(註1)

教育部修訂108課綱時,不斷強調「適性揚才」和「終身學習」。但是,從教育部的政策推動可以看出,教育部的「適性揚才」和「終身學習」都只是口號,與課綱的制定背道而馳。

要如何讓學生「適性揚才」?給學生足夠時間自我探索和發現自我是關鍵。

要如何讓學生終身學習?給學生從其喜歡的領域發展學習,並產生內在學習動機是關鍵。

由此可知,讓學生有足夠的空白時間思考和探索,是「適性揚才」和「終身學習」的關鍵。

可是,目前我國學生在課綱和家長的安排下,所有的時間都被上課佔滿,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導致學習變成一件痛苦的事。

請問,當「學習=痛苦」的刻板印象形成,絕大多數學生可能只想逃離學習,又如何會終身學習?

如果學生視學習為畏途,又如何能發展自我,適性揚才?

近年來,教育部推動的雙語教育,更讓學生的學習痛苦雪上加霜。

有的學校為了落實雙語教學,同樣的內容要教兩次(國語一次、英語一次),學生要用雙倍甚至數倍的時間重複學習,讓學習的痛苦程度加劇。

這一切的一切,皆肇因於教育部既缺乏教育理念,也缺乏教育暨政策專業。

記得以前擔任108課綱課發會委員時,就見識到各方勢力的拔河。每一方都說自己的科目很重要,都要增加自己的時數,甚至還要增加科目(如:生死學課程),我當時在會議中都堅決反對,還好最後增加生死學課程沒有過關。

學生要如何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很重要,而學生的基本能力是獲得學習成就感的關鍵。

只可惜教育部習慣於讓教育遷就政治、嘩眾取寵,於是,學生的學習科目越來越雜,基本能力穩定度越來越差,學習成就感自然日趨低落,最後,整體學力下滑。

也就是說,學生的學力下滑,教育部是第一個要負起完全責任的單位,因為政策由其制定,資源由其分配。

期許教育部以學生的未來為念,好好充實自己的政策及教育專業,儘速修正方向錯誤的政策,才是莘莘學子之幸、社會之幸、國家之幸。

註1:我中小學教師教學時間高於OECD國家平均 教團評「加法哲學」所致(聯合報)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7會員
184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一位北一女老師批評108課綱國文科刪掉很多文言文,引發支持與反對者各自提出論述,我原本不打算發表意見,因為整起事件,已經有泛政治化的疑慮。但,以高中教務主任的視角,如果可以提供教育專業的意見,倒也不失一種貢獻。若有與某些人的意見相左,勿戰 1.看108課綱的得失,以回歸教育專業為宜,莫要政治化
Thumbnail
最近一位北一女老師批評108課綱國文科刪掉很多文言文,引發支持與反對者各自提出論述,我原本不打算發表意見,因為整起事件,已經有泛政治化的疑慮。但,以高中教務主任的視角,如果可以提供教育專業的意見,倒也不失一種貢獻。若有與某些人的意見相左,勿戰 1.看108課綱的得失,以回歸教育專業為宜,莫要政治化
Thumbnail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Thumbnail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Thumbnail
由於教育部過度向民粹傾斜,無力堅持專業,再加上制定暨執行政策不力,所以,第一線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苦,職場風險越來越高。
Thumbnail
由於教育部過度向民粹傾斜,無力堅持專業,再加上制定暨執行政策不力,所以,第一線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苦,職場風險越來越高。
Thumbnail
我國孩子的學習時間及學習壓力遠高於OECD國家,為何?因為我國孩子的上課時間真的太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又造成學生的學習科目不斷堆疊,導致學生學得雜而不精,而且成就感低落。孩子的學力低落和學習痛苦皆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不夠專業之故。
Thumbnail
我國孩子的學習時間及學習壓力遠高於OECD國家,為何?因為我國孩子的上課時間真的太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又造成學生的學習科目不斷堆疊,導致學生學得雜而不精,而且成就感低落。孩子的學力低落和學習痛苦皆肇因於教育部制定教育政策不夠專業之故。
Thumbnail
放眼世界,目前的先進國家,據我所知,沒有這樣升學率100%的 廣設大學錯了嗎? 錯了,而且問題嚴重到,目前許多教學困境,都因此而生 1.厭世代的無動力殭屍學生...
Thumbnail
放眼世界,目前的先進國家,據我所知,沒有這樣升學率100%的 廣設大學錯了嗎? 錯了,而且問題嚴重到,目前許多教學困境,都因此而生 1.厭世代的無動力殭屍學生...
Thumbnail
現代教育行業陷入了怪圈,老師水平越來越次,對學生要求卻越來越高。最後學生累死,老師還認為是學生難帶,他們總說:“學生真是一屆不如一屆了”。 實際上,老師自己的水平才更重要。要讓學生學好,老師至關重要。 在這篇文章里,我將給出兩點關於現代教育現狀改革的建議。歡迎大家指正。
Thumbnail
現代教育行業陷入了怪圈,老師水平越來越次,對學生要求卻越來越高。最後學生累死,老師還認為是學生難帶,他們總說:“學生真是一屆不如一屆了”。 實際上,老師自己的水平才更重要。要讓學生學好,老師至關重要。 在這篇文章里,我將給出兩點關於現代教育現狀改革的建議。歡迎大家指正。
Thumbnail
老師在台上滔滔不絕講個不停,學生在台下漫不經心地聽講,有的滑手機、有的打瞌睡,老師自顧自地教授新知識,但學生對黑板上的一字一句的卻毫無興致。這是你印象中教室的樣子嗎?
Thumbnail
老師在台上滔滔不絕講個不停,學生在台下漫不經心地聽講,有的滑手機、有的打瞌睡,老師自顧自地教授新知識,但學生對黑板上的一字一句的卻毫無興致。這是你印象中教室的樣子嗎?
Thumbnail
課綱設計委員推出了了一項新政策,當他拿給我們看時,一位對舊課綱十分熟悉的同學說: 「啊,好像備審資料似的。」 「我看倒有點像專案管理。」我說。
Thumbnail
課綱設計委員推出了了一項新政策,當他拿給我們看時,一位對舊課綱十分熟悉的同學說: 「啊,好像備審資料似的。」 「我看倒有點像專案管理。」我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筆者於103/03/06下午所寫,距今竟已默默6年了,裡頭所提到的問題有些或有改善,但大部分還是沒有太大的變革。尤其現在108新課綱已上路,強調素養,以學測國文科而言,又分為選擇與國寫兩科,國寫甚至再區分知性、感性兩大文類,從以往引導式作文轉變為閱讀寫作,復以111年又有混合題型即將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筆者於103/03/06下午所寫,距今竟已默默6年了,裡頭所提到的問題有些或有改善,但大部分還是沒有太大的變革。尤其現在108新課綱已上路,強調素養,以學測國文科而言,又分為選擇與國寫兩科,國寫甚至再區分知性、感性兩大文類,從以往引導式作文轉變為閱讀寫作,復以111年又有混合題型即將登
Thumbnail
前些時間,看到英國首相梅伊對教育政策大轉彎的新聞,勾起我去年暑假看BBC Two所拍攝的紀錄片-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 中式教育)- 的回憶,而這種教育實驗衝突性很高,實際地讓我們看到了兩種教育之間的實質差異。
Thumbnail
前些時間,看到英國首相梅伊對教育政策大轉彎的新聞,勾起我去年暑假看BBC Two所拍攝的紀錄片-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 中式教育)- 的回憶,而這種教育實驗衝突性很高,實際地讓我們看到了兩種教育之間的實質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