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零售業與創業的主題,讀了《夢想的修練:徐重仁、徐安昇父子的創業筆記》。這本書內容精彩,描述了徐安邦在餐飲業由0到1的精采故事,同時結合徐重仁對零售經營的看法,分析了創業過程中的轉折與抉擇。閱讀過程相當過癮,不僅了解餐飲業創業的辛酸與樂趣,也能跟隨著徐重仁的角度分析,以零售人的視角一探究竟餐飲業的創業旅程。
徐重仁被譽為台灣流通業之父。他比喻統一超商剛開始創業,就像是瞎子摸象,當初根本不了解必須先制定良好的營業財務計畫。在民國67年,不顧一切地花錢買下大量店面,開店的同時,不斷調整商業模式,然而這樣的嘗試付出了昂貴的學費,走了許多冤枉路,資本幾乎耗盡。在這樣的情況下,壓力越來越大。六年後徐重仁接手,並挽救了75家店。用5大步驟,讓統一超商的營業額起死回生。
第一步-停損:他關閉了大部分不賺錢且營運狀況不佳的店面再出發;
第二步-調整 : 重新評估商業模式,逐步調整營運模式以符合市場需求;
第三步-開發 : 開發合適的商品組合;
第四步-營運效率 : 注重提升營運效率,包括降低成本、管理庫存和供應鏈:;
第五步-良好的顧客服務和購物體驗,目的是:以吸引更多顧客上門並提高忠誠度,打造新的獲利模式。
徐重仁在零售業有40年的經營,不只經營超商,也曾經手代理國外品牌進入台灣,也有許多在企業內部創業的經驗。
他建議創業者在動手創業之前,千萬不能憑想像去經營事業,必須經邏輯化思考與驗證,再去行動!
徐重仁建議創業前,最好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為何選這一行?真的感興趣,還是盲目跟隨流行?
2.是否有資源,如資金、人脈、銷售管道等可以運用?
3.產品或服務有什麼特殊賣點?
4.市場在哪兒?目標客層是哪些人?
5.競争者是誰?有哪些條件是競争者沒有的?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清楚思考,確保你的創業夢想是否有實現的可能性。是否需要做調整或修正,以及如何計畫著手。從自己有興趣或擅長的領域開始創業固然有機會上手,但最好在開始之前進行市場調查,確認你的商品或服務是顧客所需且能令顧客滿意的,透過踏實準備和考量可以有助於確保創業的成功和可持續性。
透過策略規劃及市場調查,幫助創業者了解計劃實現的可能性,而最關鍵的成功要素就令顧客滿意的商品或服務。
以上徐重仁提出的5個創業提問,若是你很難馬上就想得清楚完整,建議可以閱讀《找到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透過這本書提出的MILES框架,幫助你思考。
1.產品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滿足顧客的實際需求和使用場景
讓顧客願意把錢從錢包掏出來買單是一種藝術。要做到這點,不僅僅是考慮顧客是否需要某項商品或服務,更重要的是,這項商品或服務是否能夠深度融入顧客的日常情境,從顧客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
2.創造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重要關鍵-好品質和符合顧客需求的使用情境
因此,開發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商品或服務的品質,更要了解顧客的使用環境和實際需求。只有在顧客真正需要使用產品或服務的情境下,滿足顧客需求,以及解決問題痛點,才能真正促成他們樂意花錢購買。
總結來說,一項成功的好商品,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要有適合的使用場景,解決的痛點。
延伸閱讀:零售業|打造爆款|iPhone專用Apple 隨身碟成為爆品背後故事
徐重仁提到,為了與市面上的便當產品有所區隔競爭,他請團隊試著做出售價四十元的便當吧!因為,他直覺地感覺到,消費者可能並不需要太多的配菜,只需讓產品價格稍微便宜一些。在2011年底,7-11推出了只賣銅板價40元、只提供7種配菜的便當,並給它取名為「國民便當」,強調其平價實惠的特色。這個產品一推出後果然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市場上引起了轟動,每個月能售出一百五十萬個,甚至帶動了其他不同口味的便當和解食產品。隨後,其他便利商店也紛紛效仿,推出了類似的產品,給消費者更多選擇。
徐重仁提到: 「經營事業時,不僅要追求差異化,更要深入融入顧客的使用情境。」
所謂的「徹底融入」意味著不能僅懷有商業情懷,而是需要建立同理心,使其願意購買,而這類的概念對於事業的成功是非常關鍵。
另一個吸引消費者目光的方式,就是簡潔的名稱,這樣不僅容易被人記住和說出口,也會產生強烈的影響力。比如統一超商的「國民便當」和「CITY CAFE」﹐「 ibon」,就是因其簡潔的命型,而深深印刻在消費者心中。
在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各種商品之中,若產品的包裝不能直接展示其內容物,就是失敗的表現,就像是商店和餐廳的招牌是形象設計的亮點,同樣也應該合這個原則。
過去我擔任通路採購,商品上架前的最後一關,就是需要跟供應商重新討論,商品的包裝與設計,確保商品能夠銷售自己 (Great Product Will Sell Itself)。
當消費者走過路過貨架,看到這項商品,從貨架上拿下來看完包裝上的說明介紹後,就願意地把商品放進購物車,乖乖地推到櫃檯去結帳買單!
麻膳堂是一間以「麵、餃子、炒飯」為 主的中式料理餐廳。
徐安邦提到 : 開店前「麻煩」事如果做得不徹底,開業後反而會吃盡苦頭,而且也不容易成功。
透過評估,可以幫助創業者清晰地了解情況,做好準備後再展開行動,這將大大提高成功的機會!能預防許多日後可能的問題。餐飲業創業前要有一份企劃書,內容要包含:
徐安邦在創辦麻膳堂前進行了全面的財務估算。透過實地進行市場調查,實地考察類似餐廳的平均來客數,評估每日來客數和客單的情況,才能確定每天和每月的預期營業額是多少,還必須同時考量銷售有競爭力的好吃餐點和負擔得起的合理價格,才能讓業績的估算更佳確實。
其中成本包括食材、設備、人事成本、租金費用和折舊等。為了準確評估食材成本,徐安邦親自前往中央市場了解菜和肉類的價格。經過評估後,他決定初期透過菜商進貨,而非直接自行採購。
我認為初期這樣的好處是因為,當你的採購量不夠大,透過單一進貨商可以省下溝通成本及時間到處比價。
開發餐點需要制定標準化的配方,以計算食材和調味品的成本。在確定最終配方之前,徐安邦不斷地進行試做和品嚐,直到口味達到標準。以紅油水餃為例,他品嚐了近20家同業產品,同時研究了相似競爭產品的成本和售價間的差異。
想要開設餐飲店,特別是咖啡店,競爭十分激烈,需要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充分的準備。透過徐安邦打造的麻膳堂經驗,給我提供了寶貴的指引,這對於創業者來說非常重要。在開店前,嘗試提出一份專為台灣市場打造的事業報告,是一個很棒的想法,除了從食材採購、來源、產品內容、價格和口味等方面來考慮,也要考量餐廳的氛圍和服務。重視在地顧客的需求和喜好,對於成功經營餐飲業是至關重要的。相信做好這些準備工作,能幫助在創業的過程中更有把握!
一家日本研究機構曾估算,在便利商店內,顧客平均停留時間不到兩分鐘,但他們進店後即開始對商品進行評分。一項商品或服務,在與顧客接觸的短暫時間,大約五到六秒之間,就已經做出了評定。
如果營運方案沒有完全融入顧客的情境,沒有充分的思考、計畫和細膩地執行,很難在這幾秒的瞬間贏得顧客的青睞。
餐廳也是一樣。通常,消費者經過一家餐廳,從決定進門到最後進入內用,可能僅是短短六秒的時間。在這短暫的瞬間,可能發生許多變數。如果這一次顧客沒有進來用餐,下一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次經過。因此,必須根據目標顧客的行為模式、需求和心理,以及周遭環境,努力塑造出能在第一時間就吸引他們的形象。
因此,徐重仁一開始就提醒,麻膳堂的店面招牌一定要清楚標示店內供應的餐點。否則,即使路過的人看到餐廳的裝潢和陳設很不錯,也無法立刻下定決心進去用餐。
如果不想給消費者猶豫的機會,就應該讓消費者一目瞭然,讓他們安心地前來消費。體貼顧客、替他們多著想,就是在為自己留住忠實的顧客。
從顧客的角度看待價值,是維持長久客戶關係的關鍵。必須時時刻刻站在顧客的立場,投注心力研究調查與周詳的規劃,反覆測試、調整,才能吸引顧客,讓顧客滿意。
一家新開店若在一段時間後仍無法維持穩定的營收,這可能意味著其營運模式存在問題。其中最直接的檢視方法就是觀察店家是否有培養出忠實客戶,以及來客數是否持續增加或減少。
若來客數持續增加,呈現穩定成長,即使店家仍然虧損,但至少具備成功的希望。相對地,如果最初客戶量不少,卻持續下降,逐漸減少至來客數一直走低,這可能顯示店家的營運模式出現問題,或是店面地點選址有問題,此時需要迅速進行調整與修正。
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超市-大統華T&T超市,創辦人Cindy曾在<勇敢,就能翻轉人生-大統華T&T超市的故事>在中提到,在大統華在初期經營遇到各種問題,幾個月下來,持續虧錢,叫來的貨不新鮮,分店內的主管經驗不足,無法提供好的服務,提升顧客滿意度,店內流程混亂使得員工士氣低落,營運上帳款混亂,加上遇到會計請辭,供應商們因為沒有及時收到貨款,而威脅斷貨...種種各種大小麻煩事席捲而來。創辦人Cindy感受到巨大的挫折和壓力,也一度快要放棄...。
但是誠如徐重仁所說,若經營的體質是好的,客戶仍然上門,只是營運的流程有待優化,就他提到,若顧客持續增加並呈現穩定的成長趨勢,即使該店面仍然虧損,也仍具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統華的顧客是持續增加,而Cindy 也透過了解超市營運流程,面對挑戰,讓大統華的生意越來越蒸蒸日上。相對地,若營運不僅虧損而且缺乏穩定的客源,那麼該店面的營運模式就存在問題。
延伸閱讀:零售讀書會|創業主題|勇敢,就能翻轉人生-大統華T&T超市的創業故事
徐重仁曾說,我會提醒同仁及加盟店主,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消費者需求的轉變」。
根據徐重仁在零售服務業的觀察,顧客經常憑直覺,也就是瞬間的感覺,來決定是否喜歡或感到滿意。
經營零售業要長久成功的祕訣,唯有徹底融入顧客的情境思考,掌握消費心理,「預測」消費者的需求,才能事半功倍。
要成為「從顧客角度思考」的專家,就得不厭其煩地找出商品銷售不佳的理由,加以改善。如果商品賣很好,也要找出暢銷熱賣的原因。在不斷重複中,就可以逐漸鍛鍊出預測顧客需求的能力。徐安邦提到,印象中,父親徐重仁每次談到經營事業與商品服務時,都會提到「融入顧客的情境思考」。想辦法解決顧客的問題,讓顧客感到滿意,才會願意回頭來上門消費,成為忠實顧客。
零售流通行業,不只是買賣批發的行業,還是服務業,提供的場域和空間,讓人跟人、人跟物之間可以在這個空間發生交流,解決問題,滿足需求,讓生活過得更好更方便。
這也是我很喜歡零售業的地方,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和每一個人。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也可以點擊連結請我喝杯香濃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