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身邊的人都未改變﹐我如何能獨守安寧﹖

更新於 2024/11/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體驗你的想法-3
身邊的人都未變,我又如何能獨守安寧呢?

你所體驗的一切不是別的,只不過是你頭腦中的思維過程﹑思維習性以及那一刻你頭腦的狀態。這些構成了你所有的體驗。你現實生活中的體驗,不過是在確認你頭腦中的體驗。

當你走在這覺醒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種外在的證明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外面發生的,是在反映你的內在。


選擇沒有恐懼-選擇安寧

體驗你的想法-3

體驗你的想法-3

在這個世上,如果你還在體驗不愉快的經歷,那只說明瞭你的我執仍舊覺得這些經歷對你有價值。

再一次提醒你,與其自責自己為什麼讓這些不愉快的事發生,不如借此機會警醒你此刻頭腦中發生的事,然後重新做出選擇

重新選擇是你自由的開始! 再一次選擇重選重選再重選直到安寧成為你最自然﹑最平常的選擇。

此刻,你又會昇起另一個困惑,那就是,“很明顯的,週圍的人對我的思維﹑我的想法以及我的生活,影響都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又如何能獨自選擇安寧,又如何能持續的選擇安寧呢? ”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是你的我執又一個陰謀,它要你相信,除非你週圍所有人的思維方式變得與你的相似,否則你現有的思維習性是不可能改變的。這種說法完全是本末倒置。

真相是,除非你首先改變你自己的思維習性,否則你不會看到週圍其他人的思維也正在改變。你看到週圍人的我執在運作,實際上這只是你自己的看法而已。當你只會體驗到你自己頭腦中的想法時,並沒有說這一原則不適用於別人的行為所帶給你的體驗。這一原則是沒有例外的。

雖然你現在很難相信,也很難瞭解這一點,但我還是告訴你: 當你處於一種完全的安寧中,當你只會體驗安寧時,你會看到週圍的人一直就存在於同等的安寧中。我不是給你一個謎題,讓你去絞盡腦汁推想怎麼可能是這樣。我告訴你的,是一個真相。

以你此刻的思維狀態而言物質世界體驗的主要價值是為了讓你明白你頭腦中的想法。當你看到生活中有什麼事發生時,把它看成是一個瞭解自己頭腦的機會

當你體驗到和諧﹑安寧和無盡的喜悅時,要明白此時你的頭腦在更正確的反映著實相世界的狀態。當你感受到恐懼,或任何一種匱乏,那說明此時你局限的頭腦正在如此運作。

不要因此而批評自己,甚至追問為何會有恐懼也是不必要的。意識到恐懼的存在就夠了,同時堅信自己可以選擇沒有恐懼。

你可能覺得練習持續的選擇安寧,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請不要將真理的簡單性與你在實踐真理時的困難相混淆。在你試著選擇安寧時,不要被我執誤導。在你還沒有看到選擇安寧成效時,不必去疑問說“這裡面一定有更精深的道理,我還沒學到。”事實上,沒有更複雜的真理。複不複雜,完全取決於你如何去應用這些話。


raw-image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熵妮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體驗你的想法-2選擇從痛苦中學習是不必要的 聽到“你有能力決定你頭腦中的想法”,“盡力去清空你的頭腦","將你的頭腦從那些令你恐懼的思維習性中解脫出來”這些話,你心裡可能會有疑問,又該如何解釋?
體驗你的想法-1思維與體驗的關係 當你處於本性自然狀態中,當你擁有和諧的安寧,此種心態下的決定,結果只會是安寧與和諧。相反,當你的頭腦困於混亂與恐懼中,在外你自會體驗到由你的恐懼所創造出的現象。
奇蹟課程。現在是你開始意識到:不管你學不學,你都會回家。 這不是你的頭腦能理解得了的。不要思考,就簡單地去體驗吧!確實有一種方式,你能用它在世間自由快樂地生活。而這個答案,永遠都在你的價值判斷中。當你讀到這些文字:“放下你賦予這世界的種種價值"。絕大多數人的知見確實賦予了這世界價值。
在《奇蹟課程》中,「製造」和「創造」之間有什麼區別? 每當課程提到創造時,它就是指上帝愛的延伸。它並不是指我們通常認為的藝術家、作家、發明家等的創造力。「什麼是創造?」。我們被告知:創造是上帝所有思想的總和,數量無限,無所不在,沒有任何限制。只有愛才能創造奇蹟,也只有愛本身。
世界從來都不是沒有混亂的。無論是當前世界上的戰爭、人際關係中的衝突,或是生活中的個人煩惱,都有很多機會讓人擔心和擔憂。 您可能會想:“我能做什麼?” 第一個是:“我(小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全球)‘大局’?”  第二個問題是:“我(個人)現在可以做什麼?” 
💞神的祭壇 我們內在的光就是我們的本質。這是神的祭壇。祭壇代表我們對上帝的敬拜。它們代表了與天父私人交流的場所。祭祀是外在崇拜的行為。耶和華不需要犧牲來生存。祭祀行為將祭品從世俗轉向神聖,從可見的世界轉向不可見的世界。
體驗你的想法-2選擇從痛苦中學習是不必要的 聽到“你有能力決定你頭腦中的想法”,“盡力去清空你的頭腦","將你的頭腦從那些令你恐懼的思維習性中解脫出來”這些話,你心裡可能會有疑問,又該如何解釋?
體驗你的想法-1思維與體驗的關係 當你處於本性自然狀態中,當你擁有和諧的安寧,此種心態下的決定,結果只會是安寧與和諧。相反,當你的頭腦困於混亂與恐懼中,在外你自會體驗到由你的恐懼所創造出的現象。
奇蹟課程。現在是你開始意識到:不管你學不學,你都會回家。 這不是你的頭腦能理解得了的。不要思考,就簡單地去體驗吧!確實有一種方式,你能用它在世間自由快樂地生活。而這個答案,永遠都在你的價值判斷中。當你讀到這些文字:“放下你賦予這世界的種種價值"。絕大多數人的知見確實賦予了這世界價值。
在《奇蹟課程》中,「製造」和「創造」之間有什麼區別? 每當課程提到創造時,它就是指上帝愛的延伸。它並不是指我們通常認為的藝術家、作家、發明家等的創造力。「什麼是創造?」。我們被告知:創造是上帝所有思想的總和,數量無限,無所不在,沒有任何限制。只有愛才能創造奇蹟,也只有愛本身。
世界從來都不是沒有混亂的。無論是當前世界上的戰爭、人際關係中的衝突,或是生活中的個人煩惱,都有很多機會讓人擔心和擔憂。 您可能會想:“我能做什麼?” 第一個是:“我(小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全球)‘大局’?”  第二個問題是:“我(個人)現在可以做什麼?” 
💞神的祭壇 我們內在的光就是我們的本質。這是神的祭壇。祭壇代表我們對上帝的敬拜。它們代表了與天父私人交流的場所。祭祀是外在崇拜的行為。耶和華不需要犧牲來生存。祭祀行為將祭品從世俗轉向神聖,從可見的世界轉向不可見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探討了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設定目標之前,深入瞭解自己的需求與興趣,透過各種嘗試、開展深度對話和強調內在動機,家長可引導孩子更好認識自己,進而設定出個人需求的目標,且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在探索中找到自我,理解內心的真正渴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以上幫助父母教育過程中發揮良好作用。
Thumbnail
2024年9月28日,台北公館的秋out音樂節迎來了Leo王與謝明諺的精彩聯手演出。Leo王以大支的經典台饒〈台灣Song〉開場,薩克斯風solo還融入台語金曲〈望你早歸〉旋律,展現音樂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引發對台灣文化的深刻反思,讓人重新審視身份認同的重要性。
昨天看到一個短影片,「假如e人i人上天堂」。 應該沒有必須註解,但還是說一下, E和I就是Extraversion,Introversion,外向和內向型的人。 大概是這樣的劇情: 在天堂,工作人員問i人,你對於居住,有什麼要求? 「我想自己住,不要有鄰居,清靜一點。」 但沒
Thumbnail
來到伯斯之後,身邊的朋友都說我變了! 歷經伯斯生活洗禮, Vita 身邊的朋友都跟她說:「你變了」,自嘲為不良少女的 Vita ,究竟在出國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 拿到研究所文憑,你會選擇就業,還是再給自己兩年時間出去看一看?不同以往30歲的年齡焦慮,有時候當你脫離學生身份之後,面對未來該如何
Thumbnail
我在宋錦城身邊待了7年,他的白月光一露臉,他將車、房劃到我名下,暗示我功成身退,便可以早點離開了。 我在宋錦城眼裡,大概就是毛遂自薦的情人。 那時我已經拍過幾部小火的劇,在裡面飾演或惡毒、或嬌蠻任性的女二、三、四,年底公司的對賭協議沒過,被他以低價收購,年末的尾牙上他大發慈悲地過來露了露臉,那是
Thumbnail
如果你有看這本[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你會看見書中所談到的迴音,你所見所聞都是你的內在世界的反應,這本書我消化了很久,從兩年前在網路博客來上看見,我不打算買它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只是緣分就是如此 ... 去年在網路上追蹤的網友,她大力分享這本書,聽她分享後我下單購買了,今天只是小小分享我察
Thumbnail
最近身邊又有同事離婚,婆媳問題,還有老公外遇,我真的很難想像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會怎樣,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常常看到很多離婚的消息,搞我心慌慌的,其實我跟我老公之間算是很親密,但因為兩人白天工作都很累,其實回家不太會講太多,有時候也不知道老公在做什麼,但又怕打擾他,我自己是從來不看我老公的手機,他也是,我們
Thumbnail
其實我們誰不像她?大學想過要轉系、長大想著要換工作轉換跑道、這個人真的是對的人嗎我還愛他嗎?我要的到底是什麼?還是我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有時想學音樂想學第二外語想學投資想學行銷什麼都來一點但到底是什麼? 她只是敢於把我們腦中猶豫的岔路,直接走過去。 我們跟她的差別只在,我們在忍耐跟妥協過生活而已。
Thumbnail
從雙北升為三級警戒,全台開始停課不停學,身為媽媽的我,也近乎崩潰狀態。 這週,教育部繼續宣布停課至六月十四日,全台的父母又是一陣哀號。但想到前線的長官與醫護人員們,又默默把自己小小的崩潰收起來。
Thumbnail
“都是月亮的錯,她靠地球太近了,讓人都瘋了”                                  ——莎士比亞,奧賽羅 “It is the very error of the Moon; She comes more nearer the earth than she was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探討了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設定目標之前,深入瞭解自己的需求與興趣,透過各種嘗試、開展深度對話和強調內在動機,家長可引導孩子更好認識自己,進而設定出個人需求的目標,且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在探索中找到自我,理解內心的真正渴望,是實現目標的第一步,以上幫助父母教育過程中發揮良好作用。
Thumbnail
2024年9月28日,台北公館的秋out音樂節迎來了Leo王與謝明諺的精彩聯手演出。Leo王以大支的經典台饒〈台灣Song〉開場,薩克斯風solo還融入台語金曲〈望你早歸〉旋律,展現音樂與土地之間的連結,引發對台灣文化的深刻反思,讓人重新審視身份認同的重要性。
昨天看到一個短影片,「假如e人i人上天堂」。 應該沒有必須註解,但還是說一下, E和I就是Extraversion,Introversion,外向和內向型的人。 大概是這樣的劇情: 在天堂,工作人員問i人,你對於居住,有什麼要求? 「我想自己住,不要有鄰居,清靜一點。」 但沒
Thumbnail
來到伯斯之後,身邊的朋友都說我變了! 歷經伯斯生活洗禮, Vita 身邊的朋友都跟她說:「你變了」,自嘲為不良少女的 Vita ,究竟在出國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 拿到研究所文憑,你會選擇就業,還是再給自己兩年時間出去看一看?不同以往30歲的年齡焦慮,有時候當你脫離學生身份之後,面對未來該如何
Thumbnail
我在宋錦城身邊待了7年,他的白月光一露臉,他將車、房劃到我名下,暗示我功成身退,便可以早點離開了。 我在宋錦城眼裡,大概就是毛遂自薦的情人。 那時我已經拍過幾部小火的劇,在裡面飾演或惡毒、或嬌蠻任性的女二、三、四,年底公司的對賭協議沒過,被他以低價收購,年末的尾牙上他大發慈悲地過來露了露臉,那是
Thumbnail
如果你有看這本[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你會看見書中所談到的迴音,你所見所聞都是你的內在世界的反應,這本書我消化了很久,從兩年前在網路博客來上看見,我不打算買它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只是緣分就是如此 ... 去年在網路上追蹤的網友,她大力分享這本書,聽她分享後我下單購買了,今天只是小小分享我察
Thumbnail
最近身邊又有同事離婚,婆媳問題,還有老公外遇,我真的很難想像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會怎樣,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常常看到很多離婚的消息,搞我心慌慌的,其實我跟我老公之間算是很親密,但因為兩人白天工作都很累,其實回家不太會講太多,有時候也不知道老公在做什麼,但又怕打擾他,我自己是從來不看我老公的手機,他也是,我們
Thumbnail
其實我們誰不像她?大學想過要轉系、長大想著要換工作轉換跑道、這個人真的是對的人嗎我還愛他嗎?我要的到底是什麼?還是我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有時想學音樂想學第二外語想學投資想學行銷什麼都來一點但到底是什麼? 她只是敢於把我們腦中猶豫的岔路,直接走過去。 我們跟她的差別只在,我們在忍耐跟妥協過生活而已。
Thumbnail
從雙北升為三級警戒,全台開始停課不停學,身為媽媽的我,也近乎崩潰狀態。 這週,教育部繼續宣布停課至六月十四日,全台的父母又是一陣哀號。但想到前線的長官與醫護人員們,又默默把自己小小的崩潰收起來。
Thumbnail
“都是月亮的錯,她靠地球太近了,讓人都瘋了”                                  ——莎士比亞,奧賽羅 “It is the very error of the Moon; She comes more nearer the earth than she w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