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過好多次,該怎麼自我介紹,最簡短、最快速、最好懂?但,每次都還是「嗨!大家好,我是異教人」——這個自我介紹有什麼問題嗎?除了沒有人知道「異教人」是啥之外,就沒有問題了呢!噢不…
正式會寫「異教人.ᚢᛁᛏᛁᚢᛅᛣ」,平時自稱「異教人」;這之間的差異,難道有什麼玄機嗎?沒有,只是懶得每次都打盧恩文字而已。不過,既然妳都問了,就來交代一下這段盧恩文字怎麼來的吧!什麼,妳沒問嗎?
維京時代(8-11 世紀)的北歐,當時較通用的語言為「古北歐語」(Old Norse)。古北歐語詞彙 "vit" 的意思包含意識、感知、知識、理由、覺察、洞見、智力、智慧等。
另一個古北歐語詞彙 "tívar" 意思是「諸神」;古北歐語作為日耳曼語族 (Germanic languages) 的語言來說,「諸神」指的是古日耳曼異教 (Germanic paganism) 的神靈;由於是北歐語言,又特別指古北歐異教 (Norse paganism) 的神靈。
上述兩個詞彙結合在一起即 "Vitívar",想表達出「認識古北歐異教諸神」這件事情——也就是「異教人」正在做、想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也能理解為「古北歐異教諸神的智慧」:包含盧恩文字 (Runes)、北歐神話;由於古代宗教與生活是綑綁在一起的,因此亦包含維京人的文化、古北歐的詩歌 (Skaldic Poetry) 等。
"ᚢᛁᛏᛁᚢᛅᛣ" 是以「後弗薩克」(younger futhark)(維京時代廣泛使用的盧恩字母列)書寫 "Vitívar",因此不是台灣較常見、流行的「古弗薩克」(Elder Futhark);兩者使用的古代語言不同,古弗薩克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原始日耳曼語 (Proto-Germanic) 或原始北歐語 (Proto-Norse)。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專頁,有「討論區」,歡迎大家和異教人談天說地。命名邏輯不外乎上述,後面那串 "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ᚾᚴᚢᚯᛚᛣ" 即 "Vitívaþingvǫllr",由 "Vitívar" 加上 "Þingvǫllr" 組成。
"Þingvǫllr" 由 "Þing" 加上 "vǫllr" 組成;"Þing" 指古北歐的議會,殼蟻先簡單理解為當代議會的性質(冰島議會仍如此稱呼)。開放給任何住民參與,一起共同決議、討論、審度事宜的集會。"vǫllr" 則指「廣場」、「平原」。
換句話說,「異教人議會」是給各位暢所欲言的場域,每一位追蹤者都是這裡的「庭人」(þingmaðr)。我想營造出一個社群,專門給對於古北歐,或相關領域感興趣的諸君,彼此輕鬆交流的地方。
異教人從 2022 年底開始經營,起初只是有一些不吐不快的古北歐見聞想分享。至今受到許多異教人之友們肯定,我越來越有信心,或許我們最終能一起建立具組織性、系統性與影響力的社群。
除了傳遞出相對有品質的古北歐資訊之外,也能為同樣對這些主題感興趣的人們提供歸屬感與認同感。在此討論異教信仰、古斯堪地那維亞靈性思想,完全不用怕尷尬。
一方面,透過大家傳遞有憑有據的神祕學小知識,也有望可避免身邊親友受騙上當。市面上仍不乏濫用盧恩文字,或掛著北歐魔法、異教巫術旗號的神棍、不肖商家。
近年包含北歐神話與盧恩文字的各式作品,包含電玩、動漫畫、電影、劇集屢見不顯,不僅是漫威旗下的《雷神索爾》、《洛基》系列,遊戲亦有《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戰神:諸神黃昏》,動漫畫《海盜戰記》(Vinland Saga),電影《北方人》(the Northman)、連續劇《維京傳奇》(Vikings) 等。
然而,台灣卻少有較深入的分析、介紹,因此異教人也期待能以創作、合作,讓我們一同推廣這些具有深刻人文與靈性涵養的寶貴遺產給所有人;讓台灣人,乃至於華文圈,都有機會更輕鬆地一窺古北歐的魅力~
合作:寓言盒子、高雄中學塔羅社
主題:「盧恩詩:它的秘音與追憶」
合作:東吳大學林斯諺教授
主題:「古北歐藝術與侘寂美學」
合作:書適圈
主題:《魔法、巫術與神祕史》——盧恩詩:它的秘音與追憶
合作:寓言盒子、慢靈魂
主題:神秘原聲帶:魔法師與異教徒的語音回憶録
合作:遷鳥陳列所
主題:北歐民謠:脈動千年的瓦爾哈拉心律
合作:桃城豆花
主題:維京海盜與日本茶道:古北歐藝術中的侘寂之美
合作:解鎖地球
主題:從盧恩文字開始變成古北歐狂粉 | 維京人如何成為歐洲人聞風喪膽的幻影旅團
vitivar0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