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喚醒我們內心最大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因為發生一些事故,必須快速搬家。一個住了10年的地方,要在2週內找到新住處、斷捨離、打包屋內所有東西,同時生活繼續,也還是要完成日常工作,真是一件非常難的任務。


而更慘的是,在找房子的過程中意外跌倒,原以為沒什麼事,卻沒想到受傷的部位越腫越大,緊急掛了急診才知道是韌帶斷裂,在搬家打包的過程,更增添了難度。不過還好,這些都已經過去,受傷的部位也漸漸復原,而新家的環境、空間也讓我感到相當滿意,有種開始新生活的喜悅、舒適感。


因為舊住處已經住了10年,跟10年前剛搬進屋相比,我的東西真的多了不少,雖然日常也有稍微在清理,但很難真正做到斷捨離,而這次搬家,我才真的明白日本收納專家近藤麻理惠說的:「要將所有的衣物全部攤開來,一件一件的觸摸,去決定這件衣服的去留,該讓它離開的,跟它說聲謝謝陪伴著自己的日子。」


舊住處的衣櫃空間沒那麼大,只要季節交替,我都要耗費功夫重新打包;也因為空間不大,很多衣服都用折疊的方式收納,我也弄不清其實我有多少件衣服。但新住處不同,因為房東做了大型的吊掛衣櫃,除了毛線衣我選擇用折疊方式,其他衣物都被我吊掛起來。也因此我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我有好多款同類型的衣服,例如白色長袖T就有3件,這3件款式差異也不大;我最愛的花裙子有4件以上,而這4件整年下來我並不常穿到,買回家只是因為:我喜歡它的花色;而真正陪伴著我最久的,其實是牛仔褲。


我突然想到,心理諮商好像就是這樣子啊!把我們不知道、不敢面對的感覺、塵封已久的往事,一層一層的剝開來,就像剝洋蔥一樣,能夠看清楚每一層的形狀、氣味,好好的感受他們、擁抱他們,有些事能隨著生命的流逝而離開,而有些事會留在生命裡成為印記,因為好好地走過、痛過,不會在黑暗中偷偷的影響我們,扯我們的後腿。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受過傷,沒有人不受傷活到今天,修復創傷是一個讓人生畏的工程,但同時它能喚醒我們內在的力量,在一片破碎中重生。我們可以療傷止痛,但在此之前,要先說出我們悲傷的故事,讓這些悲傷得以被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好說歹說,我媽就不願意去看醫生,她最看重錢,我就戳她最痛的地方,告訴她:『反正他們住的房子已經過戶到我名下,我就拿去銀行抵押,萬一她以後生病要看護,就拿這筆錢去付。』」一走進諮商室、還沒坐下,你就氣呼呼地跟我說了這堆話。 媽媽跌倒真的讓你很擔心,但那句打中我的話是:「我就是要戳你最痛的地方。」
上一篇我們講到有執照跟沒執照不同的差異在哪,這篇要講當你進入諮商所後該做、保障雙方權益的事。 開始心理治療,在合規的心理諮商所會需要簽訂諮商同意書,當中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例如個案想要自傷、傷害他人等行為,心理師是有責任義務需要通報的,這是為了保護個案,也是維護社會安全。
前陣子朋友傳來一個連結,我看了有點感慨,明明自己也有心理相關背景,熟悉法規,卻遊走在灰色地帶,用「諮詢」、「教練」的字眼規避了法規,開設線上教練課,但實際內容與心理諮商並無差異。有時想想,自己這麼努力的取得心理師執照、還要受到法規的監管是為了什麼!? 心理師分為臨床及諮商兩類,在台灣規定,不論是哪
是一個心理師,也是一個瑜伽老師,因為在財經媒體工作過,常在股海裡浮沉,還好沒有被淹沒,透過交易,更認識自己。身份或許多變,唯一不變的是:在生命的歷程裡持續探索、理解、接納自己。 身為一個心理師,同時也被心理分析超過十年以上,因為我知道,唯有心理師走得遠,才能帶著個案走更遠。 遇到生命
「我好說歹說,我媽就不願意去看醫生,她最看重錢,我就戳她最痛的地方,告訴她:『反正他們住的房子已經過戶到我名下,我就拿去銀行抵押,萬一她以後生病要看護,就拿這筆錢去付。』」一走進諮商室、還沒坐下,你就氣呼呼地跟我說了這堆話。 媽媽跌倒真的讓你很擔心,但那句打中我的話是:「我就是要戳你最痛的地方。」
上一篇我們講到有執照跟沒執照不同的差異在哪,這篇要講當你進入諮商所後該做、保障雙方權益的事。 開始心理治療,在合規的心理諮商所會需要簽訂諮商同意書,當中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與責任。例如個案想要自傷、傷害他人等行為,心理師是有責任義務需要通報的,這是為了保護個案,也是維護社會安全。
前陣子朋友傳來一個連結,我看了有點感慨,明明自己也有心理相關背景,熟悉法規,卻遊走在灰色地帶,用「諮詢」、「教練」的字眼規避了法規,開設線上教練課,但實際內容與心理諮商並無差異。有時想想,自己這麼努力的取得心理師執照、還要受到法規的監管是為了什麼!? 心理師分為臨床及諮商兩類,在台灣規定,不論是哪
是一個心理師,也是一個瑜伽老師,因為在財經媒體工作過,常在股海裡浮沉,還好沒有被淹沒,透過交易,更認識自己。身份或許多變,唯一不變的是:在生命的歷程裡持續探索、理解、接納自己。 身為一個心理師,同時也被心理分析超過十年以上,因為我知道,唯有心理師走得遠,才能帶著個案走更遠。 遇到生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Thumbnail
第一次走進諮商室,帶著傷痕累累的自己。溫暖的空間、流程介紹和對談內容。認識自己、探索觀點和深入對話。第五次對談,嘗試沙遊室進行對話。諮商師專業細心,讓我能聽到內心聲音,開始覺醒和領悟。多面向的自己,值得探索和了解。系列文待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心理的狀態似乎很常被擺在生活的後位。 最近,因為一些矛盾的情緒不斷在心中徘徊,為此困擾了幾個星期,於是就索性在租屋附近找了個諮商診所,預約了政府推出的15-30歲免費諮商(出社會後才發現,以前在大學時的免費諮商有多麼珍貴!)。 第一次諮商時,諮商師聽了我劈哩啪啦一堆後,突然告訴我「我覺得
Thumbnail
解離的麻木及疏離,讓我對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感知有點少了......好幾根筋。 近期因為壓力過大出現軀體化症狀,為了找出壓力源調整了以往諮商的方式,沒想到因此有了預期以外的收穫。也讓我再次感受到了跟心理師諮商和跟朋友們聊天的差異之處,對自己也有了新的感受及覺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Thumbnail
第一次走進諮商室,帶著傷痕累累的自己。溫暖的空間、流程介紹和對談內容。認識自己、探索觀點和深入對話。第五次對談,嘗試沙遊室進行對話。諮商師專業細心,讓我能聽到內心聲音,開始覺醒和領悟。多面向的自己,值得探索和了解。系列文待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心理的狀態似乎很常被擺在生活的後位。 最近,因為一些矛盾的情緒不斷在心中徘徊,為此困擾了幾個星期,於是就索性在租屋附近找了個諮商診所,預約了政府推出的15-30歲免費諮商(出社會後才發現,以前在大學時的免費諮商有多麼珍貴!)。 第一次諮商時,諮商師聽了我劈哩啪啦一堆後,突然告訴我「我覺得
Thumbnail
解離的麻木及疏離,讓我對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感知有點少了......好幾根筋。 近期因為壓力過大出現軀體化症狀,為了找出壓力源調整了以往諮商的方式,沒想到因此有了預期以外的收穫。也讓我再次感受到了跟心理師諮商和跟朋友們聊天的差異之處,對自己也有了新的感受及覺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