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通識心得分享 week 8

2023/11/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有些故事,無關乎場景,無關乎時間,但是無論甚麼時候回憶起來都歷歷在目。那樣子的記憶因為含有情緒的成分而顯得更加鮮明與清晰,成為我們所稱的「鎂光燈記憶」。

還記得要升小六的暑假,我去學校圖書館借完書要回家,因為借了近十本書,在確認公車是否抵達時,我隨手將書放在附近的地上。豈料一個回頭,一整疊書就不見了。我錯愕又驚慌地來回確認,最後大哭出來……率先伸出援手的是附近補習班的老師,他把我接回他授課的補習班,協助連絡我的家長。過來接我的是附近警局認識的阿姨,而後是一連串的調監視器無果,以及不了了之的無奈。

時隔七年,我記得這件事的諸多細節,最為強烈的便是我當時的感受。當瞭解這就是鎂光燈記憶時,我不由得想到所謂的死前人生最後跑馬燈,究竟它是不是也屬於鎂光燈記憶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呢?最好的解釋是「是,也不是」原因在於跑馬燈所展現的影像的確可能充滿當下事件發生的感受與情緒,但真正會讓人在最後一刻都難以忘懷的理應侷限在個人生命的highlights,也就是說,兩者應該是包括但不相同的存在。

事實上,情緒性經驗並不會經過海馬迴,換言之,與前面課堂所聊過的感官記憶和工作記憶有著顯著的差異。但是,這堂課針對「前額葉」的說明,卻又詳細許多。前額葉協助我們進行有意義的目標導向行為,並對我們的認知行為和情緒表現有深遠的影響。一般認為的「理性」便是有意識的控制個人的思想、情緒以及行為,然而,要等到前額葉完全發育成熟至少也要二十五到三十歲左右。這樣子的說法在我高中打辯論時就曾出現過:藉由說明前額葉的發育不成熟來推論未成年少女沒有能力為自己是否能墮胎下決定。當時的我還霧煞煞,現在若能重新再打一遍,或許我能更好的使用這份資料。

回到理性的話題,目前有一種說法「有限理性」讓我認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push我開始行動。由於認知負荷、資訊不完整與時間限制等有限條件的影響,使人們不得不「滿足現狀」來做決定,也因此做出的決定為非完美決策。對我來說,如果不能善盡善美,我就難以開始做事情,經常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行動。但當今天,我了解因為「有限」所以我做不到完美,我是不是就能正視自己不需要「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解決每一個問題,進而讓自己不再那麼不安和焦躁?

  情緒是難以透過推理亦或是陳述來解讀的非自主存在,而這與理性相對應且難以辨識的感性或許正是人類有趣的地方吧~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_腦與心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