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內在的一首進行曲

2024/01/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愛的輪廓

愛是什麼?

我覺得,愛常是紅色的,因為它連結著心,充滿了澎湃血液。是心臟這份珍貴的動能,磅礴了愛的質地。

科學家說,愛是使催產素(Oxytocin)分泌升高的感受;心理學家說,愛是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諾(commitment);人類學家說,他們在170個社會中找到愛情的證據,至今從未找到一個沒有「愛」的社會;哲學家說,真正的愛是永恆的智慧、是追求一種永恆美好的特質。

raw-image


愛的普世共通性

自古以來,「愛」被廣泛討論、歌頌,從愛情、到博愛,似乎分有層次對象,但不變的是,美好的愛總是與溫暖、笑容、幸福感連結在一起,能夠好好地愛與被愛,也是普世人類共同擁有的需求。

既是需求,也就映照著匱乏。於是愛有千萬種姿態,包裹許多集體潛意識中的傷痕,在歌詞、戲劇、文學作品裡,重播著愛的劇本,也有可能,正在演出的,就是你我充滿限制性信念的真實生命劇本。

多數人談到愛,指的是在關係中的愛。關係裡不只一個人,也相對有高變化性,對方如何回應我的愛?我如何回應對方的愛?當彼此做出不同選擇或解讀,藏在愛底下的敏感情緒,會以什麼方式被呈現出來?當情緒主導著表面上的一切,愛去了哪裡?從哪裡再生出愛?關於愛的問題總是纏繞著人們,於是我們常常忘記了,在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愛的泉源,開關也在我們自己的掌握之中。


愛是一種能力

我很喜歡《愛的藝術》心理學家埃里希·弗羅姆提出的基本論述,也就是「愛」是一種「能力」,是可以經由學習去熟稔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學習不先談外求,而是先講究向內培植。作者在書中寫道:

「肯定一己的生命、快樂、成長、自由,乃是根植於一個人的愛的能力,即根植於照顧、尊重、負責和了解。如果一個人能夠創造性地去愛,他就會也愛他自己。如果他只能愛他人,他根本無法愛。」

照顧、尊重、負責、了解,這四個質地,我們是否在「與自己的關係」中琢磨過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什麼方法照顧自己、怎麼樣體現尊重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如何負起責任、又如何好好停下來認識並了解自己呢?

近代關於愛的謎團,或說「解決愛的問題」視角,經常會回到「愛自己」這個大命題之中。關注自己的成長與需求,幾乎是新時代的心靈指引都會給出的方向。

然而關注自己的需求也並非無限上綱,如何在照顧、尊重、了解之外真正為自己負責,是所謂「創造性地去愛」背後更深刻的意涵。能夠創造,必然要先暢通創造力的管道,而在生命中需要暢通的地方,裡頭都有需要我們勇敢去面對、去自我療癒、穿越並且成長的課題。


做出愛的選擇

《深愛覺醒:擁抱自己與一切美好關係的高振動訊息》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主張:

「學習如何做出愛的選擇,就是所有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

做出愛的選擇,是在每時每刻,面對外境、面對自我,都能停頓片刻,望著心底那面愛的清澈之湖,思索眼前要求你回應的人事物,能夠怎樣出自真實遼闊的愛,做出不耗竭自己、最符合高善之愛的行動?

愛的其中一個面向是深層的同理,理解人性所有外顯的、隱微的心緒,選擇去欣賞其中美麗之處,接納彼此差異的地方。於是愛可能是,當我們觸及了人類最崇高的心意,基於深刻的理解,願意表達的善意。


跨越愛的迷思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愛有許多迷思。像是想像完美的愛、認為愛能使人完整、真愛應該毫不費力、或者是愛只有一種表現的方式。

事實上,完美的愛不存在,因為愛是動態的能量,它會流動、會固著、會上漲、會消退,更精確地說,愛其實是內在的一首進行曲。我們無法藉由外求來企盼完整,因為完整是在我們之中的,愛不是使我們完整的特效藥,反過來說,是完整的我們使得愛能夠更流動地給予和接收。

而如同前述愛是一種能力,去愛也是需要努力的,這份努力不是燃燒殆盡、奮不顧身的愛,而是指我們很有覺知地選擇活在愛裡,這份覺知是需要表意識上刻意努力鍛鍊的。最後,愛不只一種被表達的方式,許多以愛為名的行為便是忘記了這份彈性,所以讓愛成為變相綁架的工具。但愛不是情緒的奴隸,把不屬於自己的課題還給對方,看似傷了情緒,卻是保全著愛。


在愛裡成長,學習成為愛

回到人類普世對愛的需求,我們在愛裡碰撞翻滾,成長來自於能看見愛、活出愛,在愛裡生活,也學會去愛。

柔軟的、支持的、像被緊緊擁抱著的,愛裡頭有著純粹的喜悅,樂於明瞭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美的面向、有在這世上要完成的任務,而我們只是陪著彼此,以愛相繫。

感謝這宇宙裡有愛,願我們都在愛裡成長,讓心臟那份磅礴跳動,成為愛源源不絕的力量。

raw-image
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內在的選擇,是這份選擇,帶我們超越眼前現實,創造更貼近自己渴望的真實。這裡將分享讓如同微光般的生活感動,讓我們在生命中看見各種啟動覺察力、轉化力、創造力的可能,一步一步從小行動開始,感受生命擴展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