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看別人的故事,仍要認識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端午後的一個下午,獨自欣賞完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紀錄電影《本來面目》。外頭天氣正熾熱,映著貫穿全片的搖曳芒草,有種屬於夏日的蕭瑟。看著某個人走過一生,他也曾笑、也曾哭、也曾感覺不合理、也曾感恩、也曾批判、也曾低頭、也曾放下、也曾堅持,在他身後留下志業,簡單的「大悲心起」和「本來面目」,就刻在道場匾額,短短幾個字,藏著80年的生命智慧。
以往我傾向線性思考,理解時習慣分析、歸類,於是不明白,無為中如何有為、放下中如何堅持、臣服中,又如何決定接受或不接受?
所以我難以理解有人說要做慈善、卻仍著眼賺錢,也不理解有人說面對邀請都要說好,卻又聲明拒絕某些請求。我不懂作者在書的前頭說要堅持夢想,又在書的後頭說要放下執著。同樣地,我也用這種僵硬的分類法在檢視自己,所以我不能接受自己這裡固執、那裡淡然,一邊想著順流、又一邊想著創造,我恐懼體悟是否能100%體現在生活裡,而如果我做不到,是不是連分享體悟的資格都沒有?
直到近來,我開始看見了人事物的立體性
我看見,一件事情可以有許多不同觀點,而生命是動態的,信念也並非二元。在單一事件中,我們得以認識人的價值觀,也明白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價值排序,僅此而已。就好比,堅持夢想和放下執著未必是互斥,因為夢想提供生命的方向感,而追夢的動態過程中,有許多關卡考驗,在其中善用放下執著的智慧,並將這份智慧分享出來,那其實也是築夢過程中寶貴的能量流動。
我們都不需要把僵化的規則套用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據此打擊他人或責怪自己。原則是為了定錨方向,但不是為了限制束縛,更重要的是,沒有什麼是非此不可,100%的體現原則也未必是最好的路,我們只擁有每一個當下,在其中做出選擇、譜出生命之歌,享受過程中每一段風景,如果想分享,就讓滿盈心頭的輕盈能量有管道散發出去,都很好、都很美、都是生命的恩典。
看聖嚴法師的故事,我也看見了被世人尊為大師的他,有許多不同面貌。回顧過去有許多「逆增上緣」的他,年少時遭遇許多批判、自己也曾扮演批判角色,一心認為佛教需要被改革、不該淪為世俗的工具。多年後他放下年少執著,可不變的是,他始終回歸初衷:「我要如何做好和尚?」最後勇於冒險、超越體制、專注創造,於是顯化了為人間帶來心靈環保的藝術。
想起求學時期聽聞「成功人士」演講,往往只看到勵志的那一面,前幾次感到振奮、亟欲學習,愈聽就愈覺得失落,好像別人都是完成了之後再回頭勉勵後輩,可是每個人的路終究不同,我總感覺天地之間沒有容身之處,矛盾複雜,混合著對自己的責怪:「我怎麼會迷惘這麼久?」
幾年後漸漸明白,別人的故事也是立體的呀,帶著欣賞的心,看他人走過生命的高峰低谷,看他得到哪些體悟、做了哪些決定,那都是很美的交流。不需要拿自己和他人比較、也不需要吸收「我可以,你也可以」或「我都這樣苦了,你怎能不珍惜」這種建立於投射、比較之上的勵志,只要帶著欣賞的心,看看別人的經歷,更重要的仍是認識自己,回到內在,時時為自己調頻。
無論別人的故事帶來什麼感受,心底會有一塊很清楚,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份獨一無二,包括特質、使命,還有每一刻選擇回應環境的方式。
在這一生結束前,我們能夠完成哪些事,秘訣就在決定每一刻選擇回應世界的方式。
🌞療癒練習
🌱在價值觀最僵化之處帶入彈性,體會「沒有什麼是非此不可。」
🌱練習看見人事物的立體性,覺察習以為常的二元化觀點。
🌱承諾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事,賦予自己每一刻選擇如何回應世界的權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內在的選擇,是這份選擇,帶我們超越眼前現實,創造更貼近自己渴望的真實。這裡將分享讓如同微光般的生活感動,讓我們在生命中看見各種啟動覺察力、轉化力、創造力的可能,一步一步從小行動開始,感受生命擴展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一次冥想課程裡,老師引導我們想像自己背後長出一雙翅膀。閉上眼睛,感覺翅膀的弧度、羽毛的顏色、展翅包圍整個能量場的寬廣,還有振翅飛翔、離開地面,充滿力量的感覺。
2019年,我離開職場,開始構思經營自己的部落格。那時,在職場上有過很多挫折的人際相處經驗,防衛心特別重,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耳語、猜忌和衝突。
有段時期,我很喜歡上網搜集「引言圖片」,漂亮的插圖配上一句「信念」,往往映照內心所想,成為我的安慰。我找到的引言有例如:「如果夢想沒有嚇到你,表示它還不夠遠大。」、「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直到堅強成了唯一選項。」
翻開那時日記,遍布荊棘的痛苦散落滿地,我總細細書寫,赤腳踏過玻璃碎片,無法掙扎只能前進,任憑傷口猖狂留下痕跡,無法掙扎只能前進,任憑傷口猖狂留下痕跡,不斷喊話要自己堅強起來的心酸。
「我們會不會,被感覺給騙了?」有次上課,講師提出了這個質問,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躺在海面上,是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穿好救生衣,和朋友嘗試水上活動,教練第一步就要我們泡泡海水,熟悉在海裡的感覺。 浸濕身體,往後輕躺,陽光照在臉上的熱度被海的沁涼抵銷,我像置身在一個魔幻大手裡,被寬厚的大海抱在懷裡晃呀晃,我知道身後的水體非常巨大,與在泳池裡戲水感覺截然不同。 頃刻之間,大船經
在一次冥想課程裡,老師引導我們想像自己背後長出一雙翅膀。閉上眼睛,感覺翅膀的弧度、羽毛的顏色、展翅包圍整個能量場的寬廣,還有振翅飛翔、離開地面,充滿力量的感覺。
2019年,我離開職場,開始構思經營自己的部落格。那時,在職場上有過很多挫折的人際相處經驗,防衛心特別重,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人與人之間的耳語、猜忌和衝突。
有段時期,我很喜歡上網搜集「引言圖片」,漂亮的插圖配上一句「信念」,往往映照內心所想,成為我的安慰。我找到的引言有例如:「如果夢想沒有嚇到你,表示它還不夠遠大。」、「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堅強,直到堅強成了唯一選項。」
翻開那時日記,遍布荊棘的痛苦散落滿地,我總細細書寫,赤腳踏過玻璃碎片,無法掙扎只能前進,任憑傷口猖狂留下痕跡,無法掙扎只能前進,任憑傷口猖狂留下痕跡,不斷喊話要自己堅強起來的心酸。
「我們會不會,被感覺給騙了?」有次上課,講師提出了這個質問,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躺在海面上,是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穿好救生衣,和朋友嘗試水上活動,教練第一步就要我們泡泡海水,熟悉在海裡的感覺。 浸濕身體,往後輕躺,陽光照在臉上的熱度被海的沁涼抵銷,我像置身在一個魔幻大手裡,被寬厚的大海抱在懷裡晃呀晃,我知道身後的水體非常巨大,與在泳池裡戲水感覺截然不同。 頃刻之間,大船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我的名字是「中觀」,取自佛教中的八正道: 中,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執著的立場; 觀,是用智慧去覺察、觀照諸法的實相。 從小不喜歡這頗為中性化的名字,但命運卻很有趣,「中觀」卻成了我一生的修行。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相當有趣,當你覺察得越深,你越能體認到何謂「諸法空相」。 因為在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我的名字是「中觀」,取自佛教中的八正道: 中,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執著的立場; 觀,是用智慧去覺察、觀照諸法的實相。 從小不喜歡這頗為中性化的名字,但命運卻很有趣,「中觀」卻成了我一生的修行。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相當有趣,當你覺察得越深,你越能體認到何謂「諸法空相」。 因為在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