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沒有正確答案」的世界?京都陶藝家的日常修煉

2024/01/2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身為內向者、I型人(Introverted),要與這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外在世界互動,拿捏往來分際,實在太費神,讓人只想躺平。幸好,我們還可以靜心「感受」,透過觀察、轉換觀點、以及整理想法,做出合理的決定,讓我們儘量擴大舒適圈,安穩地優游(navigate)在這個深不可測的世界。

陶藝是避免不必要的動作,越簡單越豐富。——Bernard Leech

什麼是感受力呢?

感受力能讓我們了解自己、理解他人,能判斷自己(不)需要的事物,果決地對「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做出回應。」這是出身京都燒陶世家的河原尚子(Showko)的答案。

她認為,「感受力不是品味,不是才能,可以透過習慣來培養」,因此寫作《培養感受力》這本書,與大家分享她的感受力練習。

閱讀時,我略微調整了順序。

應該先對周遭「保持好奇心」,這是重要動機。然後儘量「觀察」、吸收、積累,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能留意到不同觀點,從而主動「轉換觀點」。接著是「整理」,內化成個人底藴,最後「下決定」時才能有所本,理直氣和。

這些習慣雖然被拆解成不同動作,但終究是「感受」人事物的連續過程,有時甚至是交錯綿延,在此提供不同作者編排章節的閱讀方式,與讀友切磋。




保持好奇心的習慣

河原認為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的第一步,從「停止說『我知道了』」開始,因為這個大家(特別是日本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可能並非真的出自於透徹的理解,而只是「封閉了自己對未知事物的理解,也封閉了能引發好奇心的冒險入口」。

身為自創陶藝品牌的主理人,河原對「購物」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她鼓勵大家「買下能使用20年、100年的物品」。

品牌說故事的能力大概和商品的溢價幅度成比例,但敘述和細節確實賦予物品深度,也大幅延伸了消費者的購物旅程和體驗

如果購物時想著,自己要買的是「能使用20年的物品」,自然會傾向於選擇想長期珍惜使用、不同一般的物品,連帶也會對這件物品內部和相關的一切產生好奇心,從而鍛鍊感受力。

個人也有這樣的經驗。出社會安身立命一年過後,我買了一只手錶做紀念,過程遠遠超越「付錢購買」這個動作,而是從起心動念就開始出航探險。

印象中是從錶型開始,尋找所謂「經典」的方形錶為何、經典之處何在、哪一種變化組合最適合自己⋯⋯一連串的問題、求解與親身嘗試過後,亦從中了解指針、錶盤、鏈帶甚至是羅馬數字的故事,知道設計、品牌和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以至於古今中外其他愛用者與這款手錶之間的聯繫。

心知肚明,品牌說故事的能力大概和商品的溢價幅度成比例,但這些敘述和細節確實賦予物品深度,也讓消費者的角色不僅只活在掏出荷包的一瞬間

這只錶已陪伴著我度過許多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也在各種場合獲得四方知音的不吝讚美,期待它在未來的20、30、50年,繼續伴我體驗僅此一次的人生。

觀察的習慣


河原提到走路時打赤腳,仔細感受不同材質的地板,用餐時騰出手,仔細觸摸不同材質的器皿。

人的肢體器官,天生自然,奧妙無窮。

火星狂人Elon Musk在打造機器人Optimus的過程中就發現,光是每隻手腕要能像人類一樣旋轉活動,得花$1,103美元,更別說是同時能感溫、感壓、施壓的十指指尖,現代的高科技都難以複製再造,證明我們身體髮膚的珍貴,必須善加使用。

過去在臺北有家低調的法式餐館,名叫L'appétit la Cuisine Francaise 拉佩提餐坊,是周遊列國的一位上司的心頭好。道地法餐固然美味,而那裡貌似隨意不成套的餐具,上桌優雅、上手溫潤,更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整理的習慣

日本許多理財開運書籍都會強調「整理錢包」、「將鈔票擺整齊」等聽起來有點迷信的小動作,是多麼重要,據說這也是長夾在日本熱賣的心理因素之一。

個人雖然是出於對「秩序」的執著,而習慣將找回的一張張鈔票,統一排整齊再放進錢包中,倒也確實曾經因此當場發現店家漏找一張鈔票,算是證明「整理鈔票」會受財富之神眷顧的例子吧。

透過整潔、整頓、整理,發現自己和環境的本來面目

河原也鼓勵大家運用出門前的零碎時間打掃,視時間多寡將鞋子擺整齊、整理桌面、吸塵、擦地⋯⋯在感受居家每個角落的同時,也能讓環境和心靈煥然一新。

知名音樂人陳珊妮曾在受訪時提到,不管再怎麼忙,她都想要儘量自己進行「打掃、洗衣、煮飯」這3件事情,這樣才能讓她感覺到自己確實活著、生活著。

我也很贊同這樣的說法。

手洗衣物時,能注意到穿著時不曾發現的小破綻,趕快縫補,避免災害持續擴大。切菜時,能感受到蔬果像是在和自己對話的生命力。

而在某次修行體驗後被分配到清潔浴廁的工作後,也開始理解到打掃的樂趣。

正因為是一般人會認為是「最髒」的地方,所以在仔細刷洗擦拭後,浴廁清淨潔白,恢復「本來面貌」,此時此刻,也就最讓人感動。

轉換觀點的習慣

即使終究要「破」,但還是得「守」;從「守」出發,才有「破」的基礎

京都百年陶藝世家出身的河原,引用日本傳統禪宗劍道的心法「守、破、離」來解釋不同觀點之間的轉換,以及學習技藝的不同階段。

「守」是忠實學習並遵從師傅和流派的教誨、規範和技能。
「破」是把學習到的規範作為基準,自己繼續學習新事物。
「離」是開創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終究要「破」,但還是得「守」;從「守」出發,才有「破」的基礎。

河原有個有趣的觀點轉換法,是在暢所欲言時停下來,「因為那個時候的自己,正被自尊心和渴望受到認同的心情所影響」。

日語有個說法叫做「調子に乗る」,一方面可用來形容事情進展順利,另一方面也可用來形容人得意忘形。

這種氣氛熱烈而忘我的感覺就像衝浪,雖然刺激興奮,但在風調雨順之時也要懂得及時藏鋒收斂,轉換觀點,留意內心和周遭人物,以免樂極生悲。

→延伸閱讀:「找到更平靜的立足點,說出心中浮現的第二個想法,而不是衝動發言。」簡單來說,如何平靜?

另一個「觀點轉換」方法是:不斷追問「為什麼」,直到答案愈來愈具體,無法再被「為什麼」進一步分解。

就像小時候學的質因數分解,每個元素、每種滋味、每次情緒,都變成無法再分解的質數,排排站好。

舉例而言,我們可以分解聲音和味道,不再只是空泛的「好聽」、「好吃」,而是小提琴撥弦的聲音、咀嚼漢堡排時一瞬出現的茴香味。

面對情緒亦是如此。

覺得煩躁不安時,我們可以試著深呼吸幾次,透過追問和凝視,「找出讓內心那個小孩哭鬧不休的別針」(阿蘭《論幸福》)。

明明費盡心思才來到這個地方,為何還是扭來扭去、無法安坐、想要離開呢?

正視並尊重自己內心的感覺⋯⋯接受⋯⋯轉換⋯⋯再恢復平靜的過程,有時會帶來微妙的成就感,但好像又不到著迷上癮的程度。

畢竟這還是一種「順應」的過程:要先碰上障礙(對境),然後順勢而為,逐漸適應。

老友一言以蔽之:「接受帶來自由」,是個美好的註腳。

→延伸閱讀:南宋茶碗教我們的「順勢而為」拉脫維亞的新年,順勢而為

下決定的習慣

藝術家就是「動手將抽象概念化為現實」的人

療癒系日劇《我的姊姊》(僕の姉ちゃん)中,飾演姊姊的黑木華金句連發;她提醒剛出社會、正苦惱著找不到自己的「賣點」的弟弟說:

決定一件絕對不做的事,是做得到的吧!

不是能做什麼、而是能「不做什麼」;久而久之,這樣的堅持,會變成個人特色。

用《培養感受力》河原尚子的話來說,就是列出自己的 “NOT to do list”,內容是「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事情」;透過察覺「不做什麼」,來映射出「要做什麼」,就像把輪廓線之外的空間塗黑,就能得到反白的形體一樣。

這個原則乍聽之下頗耐人尋味,但其實小從超市購物,大到治理國家,都是一樣的。

日前在超市看到日本進口的豆腐,看起來其貌不揚,價格卻高得驚人。拿起細看,一般豆腐模樣,只是以合適的字體寫著,消泡劑「不使用」、GMO基因改造「不使用」⋯⋯「不使用」。

重點不是多麼華麗的添加物,重點是勇於返璞歸真,不添加不該添加的元素。

李怡在《失敗者回憶錄》比較中國和英國治理香港的不同方式。相較於中國提出經濟建設的各種大餅,英國政府專注於塑造公平自由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其他盡可能「不干預」,反而創造出「維多利亞女王皇冠上最亮眼的珍珠」。

透過察覺「不做什麼」,來映射出「要做什麼」,就像把輪廓線之外的空間塗黑,就能得到反白的形體一樣

關於決定自己的人生和努力的方向,河原推薦大家「以終為始」,寫下「自己的百年史」,從目標倒推出自己現在可以著手進行的任務,築夢踏實。

百年史的寫作有2個要點,第1是要「豪言壯語」,勇於做夢;不是透過累積「現在能做的事情」來描繪未來,而是思考自己「想做什麼」,透過這樣的方式釋放「被現實壓抑的感受力」。

第2是要儘量寫得詳細,更有助於實現目標。

對陶藝家河原來說,藝術家就是「動手將抽象概念化為現實」的人。

就像時尚設計師Anya Hindmarch所說,「創意是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紙面上的漂亮繪圖或者吸睛文案。

→延伸閱讀:時尚大師Anya Hindmarch談育兒和創業猶豫創業嗎?洗個頭吧!時尚大師的不藏私分享

擅長連結資源的知名記者、「飛地書店」創辦人張潔平亦在podcast中建議有夢的人,多練習清晰地描繪「自己想要的未來」,造夢者將細節描述得愈清楚、愈能讓「個人之事」升級成「眾人之事」,號召大家一起合作,讓理想的未來變成現在。


感謝您的閱讀、參與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分享宇宙和心靈的共鳴。This is it.



44會員
42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