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無法也無力承擔家庭教育不彰的責任與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去年(2023年)年底,新北市才發生某國中生被保護管束學生以彈簧刀割頸喪命(註1),今年1月中下旬台中市、新北市、嘉義市與台南市又分別發生青少年案件:

一、台中市有一名少女在KTV包廂內先是不斷賞自己巴掌,接著遭 到其他少男、少女揮拳敲頭,甚至還有人拿起塑膠和鐵製水壺 施暴,受害少女按照要求乖乖下跪後,對方依然進行一連串的辱罵和毆打(註2)。

二、新北市有一名霸凌少女質疑受害少女說她壞話,且不滿她曾和自己的心儀對象交談,因此夥同另外六名少女對她施暴,並將整個過程拍攝並上傳到社群平台(註3)。

三、嘉義市一群學生疑似在放學後圍堵另一名男學生,雙方在一陣叫囂、互罵後,學生群中的4、5名男學生突然衝上前去對該名男學生拳打腳踢,而該名男學生則被打到躲在牆角,之後似乎是誤以為老師靠近,一群人才不歡而散(註4)。

四、台南市有7名未成年少男少女與成年人結夥,圍毆一名19歲的女生,其中一名加害者居然年僅13歲(註5)。

在短短一個月內,全國北、中、南皆發生嚴重的未成年人集體霸凌案件,這讓人不禁要問:這些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家庭教育怎麼了?為什麼這些孩子在如此小的年紀,就做出令人髮指的惡行?

面對這樣的教育和社會危機,人本教育基金會的主張居然不是強化家庭教育,而是對社會表達:「家庭屬私領域,外界較難發現問題;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需要認同,學校及相關單位可多了解孩子的社交關係、家庭狀況,看見他們的需求才能將孩子拉回到校園裡面。」

人本這樣的主張難道不是為父母和政府卸責,進而將家庭教育不彰導致社會安全網破漏、甚至造成國安問題的所有風險和責任,一股腦兒地轉嫁到學校和其他單位嗎?

重點是,學校和其他單位扛得起家庭教育不彰的責任與風險嗎?

家庭教育不彰造成孩子罹患ADHD

為什麼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國外的專業研究顯示,不少行為偏差,看似患有ADHD的孩子,真正的問題來自其有童年逆境經驗(註6),而這部份與家庭教育及家庭環境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因此,在美國,已有相關法規要求家長和孩子要一起接受治療。

童年逆境經驗會如何對孩子造成傷害呢?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案例:

卡洛琳和尼克是一對處於人生勝利組的恩愛夫妻,男的帥、女的美,且都擁有高學歷和高薪的工作。但是,當他們的兒子卡爾出生,一切就變了。

尼克自卡爾出生後,就拒絕照顧卡爾,開始酗酒,然後失業。面對這樣的狀況,卡洛琳不僅肩負全家的生活重擔,還要時常忍受尼克的言語暴力。此外,尼克也限制卡洛琳與其他親友互動,只要卡洛琳與家人通電話,或與閨密聚會,尼克就與他起衝突。最後,卡洛琳只好選擇盡可能不出門。

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下,卡爾從本來快樂且有自信的孩子,轉變成具有攻擊性,會打同學的人。卡爾四歲時,幼兒園堅持要家長帶卡爾去看醫生,評估卡爾是否患有ADHD。

卡爾顯現的問題不只是脾氣暴躁而已,也變得較常哭鬧,而且常常生病。

更讓人意外的是,醫生在評估卡爾是否罹患ADHD時,給出的結果是卡爾缺乏孩童應有的保護,受到心理創傷,導致他出現ADHD的症狀。

可悲的是,尼克對於醫生的評估置之不理。他認為醫生說的都是「狗屁」,他只願做到「積極地確保卡爾定時服用利他能(控制藥物)」。

當然,在這個家庭中,受到創傷的不只卡爾,卡洛琳也一樣受到創傷。在遭受情感虐待長達15年的某一天,卡爾在尼克痛罵卡洛琳之後,走到卡洛琳面前說:「媽媽,我們一定要離開這裡。」

離婚後,卡洛琳申請禁制令。而卡爾在較好的家庭氛圍下,發脾氣的機率降低,情緒也變得比較穩定。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並非僅有卡爾接受治療,母親卡洛琳也必須加入。當卡爾的狀況變得更穩定後,便開始停用ADHD藥物。

剛停用ADHD藥物那段期間,卡爾仍偶爾會出現行為問題,不過,在母親、老師和心理醫師的通力合作下,卡爾復原了。(註7)

上面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當孩子問題出現時,第一個要考量的一定是家庭。唯有家長願意投入,學校資源、醫療資源、社會資源的配合投入才會產生效果。

回頭看看我國,在短短一個月內,就發生如此多起的未成年人集體霸凌事件,著實讓人膽顫心驚;更讓人心寒的是,教育部的官員們似乎還高居雲端,對教育環境快速惡化的危機麻木不仁、對亟待改善的家庭教育視若無睹、視而不見;因循苟且地只想用一些無用的方案紓緩民眾的不滿,處理政治問題。這種只顧政治、棄守專業的教育部如何辦好教育?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與作為?如何保護好國家幼苗?難道就忍心讓孩子們的未來越走越黑暗?

結論

21世紀已經過了將近四分之一,儘管「產業外包」似乎已成社會潮流,教育部及某些試圖將家庭教育卸責的團體需瞭解,家庭教育是無從外包的,因為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第一個老師。

更重要的是,當家長積極幫孩子爭取受教權益時必須知道,凝聚孩子教育資源的工具是「關係」,也就是說,當家長、孩子與學校及其他相關單位建立良好關係時,教育資源才可能源源不絕。

只可惜,目前的教育環境在某些仇師團體的政治操作下,親師生關係早已被嚴重撕裂。當教學工作環境越來越惡劣,讓熱情的、願意為教育犧牲奉獻的老師感受到職涯風險不斷地、顯著的提升,多為孩子著想的教學行為可能讓自己惹上大麻煩,試問誰還願意多嘴、多做提供孩子更多教育資源呢?

不過,我們仍願相信:

只要匯集全國教育菁英的教育部願意,亡羊補牢猶未晚。

教育部,加油!

註1:新北市國中殺人案

註2:台中少女KTV遭多人毆打 轄區警方證實

註3:不爽她和心儀對象交談!新北7少女「關掉KTV包廂燈」集體霸凌國二生 全進警局遭函送少年法庭

註4:一言不合就撂人開打!嘉義國三生「6打1」拍攝者不救 家長硬起來「通通提告」

註5:台南19歲少女遭私刑圍毆 11人被逮最小僅13歲

註6: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健康

童年逆境經驗量表

註7:摘自《深井效應》第十章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4/02/07
這議題值得反思。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98會員
186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2025/04/08
新竹縣教師已逾一年無法在校外線上請假,縣府以資安問題為由,引起教師們質疑。文章探討此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心態,呼籲保障教師請假權益。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章探討一起老師因學生課堂行為產生肢體衝突,最後被判無罪的案例。文中詳細描述案件經過、各審級判決結果以及法官的判決理由,並分析此案例在教育調查和法律程序上的啟示。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市最近發生「7打1」的國中生霸凌事件,歸根究柢,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只有政府願意投資家庭教育,讓家庭教育發揮功能,才能徹底降低霸凌案件發生率。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修復式正義」告訴我們,當我們用懲罰來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時,學生在心態上只是為了消除自己的道德罪惡,而去完成這個懲罰或任務,而當他們完成這項懲罰時,他們就「無罪」了。無罪了以後呢?他們的行為不會改變,在心態上他們只是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彌補。一個人要徹底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所導致的結果,才有轉變的可能。
Thumbnail
「修復式正義」告訴我們,當我們用懲罰來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時,學生在心態上只是為了消除自己的道德罪惡,而去完成這個懲罰或任務,而當他們完成這項懲罰時,他們就「無罪」了。無罪了以後呢?他們的行為不會改變,在心態上他們只是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彌補。一個人要徹底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所導致的結果,才有轉變的可能。
Thumbnail
我不是第一線的教師、也不是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專任輔導人員,更不是少年法庭的法官,但近一年與臺北市社會局密切合作,以及承接教師支持方案的諮商經驗,引領我思考:憤怒之外,我
Thumbnail
我不是第一線的教師、也不是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專任輔導人員,更不是少年法庭的法官,但近一年與臺北市社會局密切合作,以及承接教師支持方案的諮商經驗,引領我思考:憤怒之外,我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受傷少年已不幸離世,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受傷少年已不幸離世,也有部分聲音說少年事件處理法已經成為少年犯的保護傘,而主張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法院裁定男學生收容、女學生責付。 收容、責付是什麼意思呢?
Thumbnail
新北市某國中發生攻擊案件,一名男學生持彈簧刀割另一名男學生的頸部,受傷學生送醫搶救,除動手攻擊的男學生外,尚有另一名女學生涉及教唆,警方將兩名學生移送少年法庭審理,法院裁定男學生收容、女學生責付。 收容、責付是什麼意思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